欧美体适能教育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0-08-15相振伟
相振伟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徐州221116)
1 体适能概念的起源
体适能概念 (Physical fitness)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中又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在南北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体育的目标基本上着重于适能(fitness)的发展与维持。当时的体育领导者几乎都擅长于医学领域,以1879年任教于哈佛大学的萨尔金特博士 (Dudley Sargent)为例,他为使人类能够达到最完美的身体状态,特别针对人类的身体结构与功能,设计出一套属于个人适用的运动处方身体训练课程,当时,他对适能所下的定义是身体能适应于工作、游戏以及任何人类可能做得到的事。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压力驱使美国重视体适能教育,尤其自1950年以后,美国人发现征募的新兵因身体不良而无法通过人伍体检者竟高达半数。而1954年克劳斯一韦伯 (Krau-Weber)的体能测验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时美国青少年体能状况远比欧洲各国落后,这一结果令全国上下极为震惊,也因而促使美国政府当局对运动与适能问题再次关切。基于上述发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Eisenhower)在1955年特别为身体活动与适能问题召开会议,并促成青少年适能总统会议的成立。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协会则于1957年开发该协会的青少年适能测验,同时将全国常模应用于美国本土体育课程。艾森豪威尔总统之后的肯尼迪总统,为了表示对身体活动与适能议题的重视,把相关的会议名称改为 “体适能总统会议”,这是第一次正式以 “体适能”名义取代过去的适能名称[1]。
“体适能”英文叫Physical fitness,德国人称之为 “工作能力” (Leistungs fahigkeit),法国人称为“身体适性” (Physical aptitude),日本人称为 “体力”,而香港和台湾地区则以 “体能”称之,我国大陆地区习惯称之为 “体质”,如我国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就与他们的体适能测试有许多相同之处[2]。根据我国传统的理解方法,可以把 “体适能”理解为 “体能”和 “适应能力”意义的综合,也可以把体适能理解为身体适应能力的简称。
2 体适能概念的发展
1968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不少专家就体适能的概念发生了激烈争论,由于会议时间有限,最后迫不得已才草草形成了体适能的大致定义,与会专家把体适能定义为 “人体能够动员肌肉成功应付紧急或特殊情况的能力”。后来,美国运动医学会把体适能定义为 “有能力完成比较繁重和紧张的日常工作而不感到过度疲劳,有足够的活力进行休闲享受的追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以高水准的能力加以应对。”[3]该研究会把体适能视为一个人能够从容面对压力,甚至面对紧急情况,例如车祸、洪水、坠落或不利攻击时的能力,而面对以上这些状况,一个低水准体适能的人很有可能已经屈服或无法应对,一个拥有高水准体适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从容应对。
1996年,美国健康与公民服务部、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慢性疾病和健康促进国家中心、总统体适能协会和体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 《身体与健康》一书,该书首次以宣言的形式号召民众为了促进健康、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在该书中,对于体适能的定义同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会的定义基本相同。即体适能是有能力完成比较繁重和紧张的日常工作而不感到过度疲劳,有足够的能力享受休闲时光和应对难以预期的紧急情况。该书同时指出: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耐力、肌肉爆发力、肌肉做功速度、速度、柔软度、敏捷性、平衡感、反应速度和身体成分。由于以上这些成分对于健康和运动能力的贡献不一,所以通常又把这些因素划分为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和与运动能力相关的体适能。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因素包括心肺健康、肌肉爆发力和耐力、身体成分、柔软度。这四方面对健康各自构成独立的影响因素。
欧盟委员会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能够满意地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该委员会指出,以往体适能通常是指运动员或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能力,但目前从更一般意义上讲,体适能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日常生活和积极享受休闲时光所需要的肌肉工作能力[4]。对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准越来越高、肌肉活动越来越少的情况,更加强调增加以肌肉收缩为特点的身体活动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体适能主要是指拥有足够的能力承受身体负荷而不会过度疲劳的能力。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普遍认为:体适能支撑着整个生活品质,它与人们的工作效率、享受休闲时光与健康、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机能减退、身体应变能力有关。
3 体适能概念的内涵
目前,欧美学者普遍认为体适能是评价健康情况的一个最综合性的指标,体适能直接与整体生活品质相关。体适能是众多参数的综合,包括与健康相关的参数、与技能相关的参数、与代谢相关的参数。
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直接与个体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有关,主要是通过评价机体心肺机能、身体成分、肌耐力、肌肉爆发力和柔韧度加以反映。这五个方面目前被认为是体适能最基本组成部分。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研究,针对性越来越明确,有效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并一再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良好的体适能就意味着良好的健康,能够安全地从事身体活动,意味着能够预防运动不足引发的各种疾病。体适能研究的历史不断修正体适能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将体适能与健康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门即科学严谨又实用有效的科学。
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其参数为灵敏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间与速度。这些素质不是每个健康人都具有的,因为拥有这些素质需要一个动作学习的过程。拥有这些技能会使人很容易完成高水准的技术动作,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更多乐趣,因而与技能相关的体适能的组成部分有时也叫运动技能或体育技能。
代谢性体适能 (Metabolic-related physical fitnes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体适能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代谢性体适能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它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但并不必然与健康体适能联系。降低血脂水准、控制血糖等都能增强机体代谢体适能,减少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身体体适能的表现。
体适能是以上三方面参数的综合表现。一个健康的人,三方面的代谢性体适能参数至少达到适当水准,使身体能拥有一定的健康、技能以及代谢相关的体适能成分。不同的体适能特征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但相互之间又有区别。一个拥有良好健康体适能成分者并不一定具有优秀的技能体适能,技能类体适能还涉及到一个学习过程,但要拥有优秀技能体适能的前提是身体要有良好的健康体适能。
在 “体适能”的三大类中,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一般人为了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各种疾病、增进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等目的所需的能力,是一般运动体适能和专项运动体适能的基础,对于任何人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有学者把体适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生活的体适能,工作的体适能和娱乐的体适能。
4 健康观念的发展
体适能是与健康紧密相连的,因此体适能研究也必然带来健康观念的变化。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协会 (AAHPERD)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提出健康由五个成分的安适状态 (wellbeing)所构成[5]:身体适能,了解身体发育、身体照顾,发展正向的身体活动态度与能力;情绪适能,思考清晰、情绪稳定、成功地调适压力,保持自律与自制;社会适能,关心配偶、家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积极地与他人互动和发展友谊;精神适能,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文化适能,对小区生活改造有贡献,注意文化和社会事件,能接受公共事物的责任。这五个成分虽各自独立,但彼此相关而影响了生活形态的质量,也呈现出了 “人自己的生长发育”、“人与人、社会、文化的互动”、“人与自然、面对事物时如何作决定”三个层面的全人健康(totalwell-being)。由于身体适能与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在发达国家受到大众的重视与广泛参与,成为体育、健康教育、营养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概念,并被民众广泛接受。这些概念在我国还仅局限在体育和医学科学的少数研究范围内,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研究。
在西方非常流行的 《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一书中提出关于HELP的健康哲学,它的提出为当今社会保障人类健康生存提供了理论基础。理解HELP理论内涵将会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存方式,并影响终身。HELP是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H代表健康,意即Health。健康是生命的根本,要使人们认识健康的重要性,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健康身体的根本保证,只有从根本上理解和认识健康者,才能有效地付诸于行动,并保证良好的健康行为,而良好的健康行为将会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保持身体具有良好的体适能。HELP中的E代表每一个人,意即everyone。每个人都要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都能保持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并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因此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要使每个人认识到:终生都要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这里强调每个人,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国民健康差距,促进全民健康。HELP中的L代表人的一生,意即Lifetime。每个人在年轻时可能并不会重视吸烟、酗酒、运动不足等不良健康行为对身体的危害性,只有到有疾病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要使人们认识不良健康行为具有累积性,从生命早期就开始重视健康行为,就有健康行为的意识 (如终身健康意识),将使人受益终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实施的时间越早、越长,身体的受益时间就越持久,长期的健康生活习惯甚至还能改变某些疾病的遗传变化。HELP中的P代表个人,意即Personal。健康的生活习惯应基于个人需求,每个人都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指导者同样要了解被指导者,做到因人而异,并要强调循序渐进。
有学者提出了健康促进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理想健康。理想健康是指个体致力于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以达到 “身心合一”的整体完美状态。理想健康的提出其目的就是强调人们要想获得健康的终极目的,除了要摆脱疾病的威胁以外,还要积极地改善自身的社会、心理、教育和营养状态,使其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元化健康,并享有完美的生活。需要强调的是,健康理理念的演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人们对健康的评价和理解也是动态的。
5 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5.1 体适能与健康的有机结合
从以上欧美对体适能与健康的研究方向来看,已经基本转向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研究,尤其强调心肺机能、身体成分、肌耐力、肌肉爆发力和柔软度对健康的影响。如强调良好的心肺机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生;适宜的身体组成可以避免由于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良好的肌耐力和爆发力是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需的;柔软度可以预防活动中的损伤,防止运动器官的老化。这四个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就意味着人们能够安全地从事工作生活,意味着能够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最终与健康紧密结合。
5.2 健康观念的转变
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单纯理解为 “无病、无伤和无残”,并将 “没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唯一标准。显然,这种观点具有消极的成分,不能反映健康的全部。一般而言,没有疾病只是最起码的健康,又被称为健康的消极面,更重要的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或者说是维持健康的能力。健康本身不是生活的目标,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种资源,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是个人对完美生活的潜在社会需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重要的是它是每个人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的能力,是帮助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一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是指享受令人满意和充实生活所必须的功能和能力。
5.3 学校体育的体适能教育
基于学校体育环境,可以把体适能分为这样两类:与健康有关的 “健康体适能”和与运动能力有关的 “运动体适能”。“运动体适能”又可分为与一般基本运动能力有关的 “一般运动体适能”以及与运动项目有关的 “专项技术体适能”。就健康体适能来说,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适应学习生活,有能力享受课外活动,又可应付突发紧急情况的身体能力。就运动体适能来说,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能够从事各项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运动能力,包括速度、爆发力、敏捷性、协调性、平衡、反应时间、准确性等要素。专项技术体适能则是指参与每一运动项目的特殊的运动技能要求。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在确保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上,尽量拓展运动体适能的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体适能的全面有效的发展。
[1]魏勇.体适能——学校体育的核心概念 [J].体育教学,2008,11:64~66
[2]程娟,李建设.体适能理论进展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 [J].科技信息,2007,22:186~187
[3][4]王梅.体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http://www.sport.gov. 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18/391818.html
[5]宋立欣,张本家.对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综述[J].体育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