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办亚运会对塑造广州城市形象的意义

2010-08-15刘海唤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场馆市民

刘海唤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1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塑造

国际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塑造城市全新形象提供了战略机遇期。举办2010年亚运会,不仅有利于加快广州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广州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难得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提高广州的综合服务功能与管理水平,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对于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依据梅保华的城市形象构成理论[1],我们可以将城市形象由外到内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们初到一座城市便能接触到的表层形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形象 (城市的布局、城市的建筑景观、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以及城市的环境卫生等)、城市经济形象 (城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及其发展状况等)、城市功能形象 (交通、通信、电讯的状况和水平)等。第二层面是人们与一座城市有一定程度接触后所感受到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主要是城市政府形象 (如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公共事务各级各类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第三层面是人们在城市久住后所感受到的城市思想和文化内核,包括市民精神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潜能形象等。

因此,城市形象塑造就不仅仅是对城市物质形象的设计,还包括对城市精神层面进行开发和建设。而城市形象塑造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整合城市的优质资源,吸引外来旅游人员和商务人士来消费城市,提升城市的向心力、亲和力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美誉度,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因此,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着眼于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应当把塑造优美城市形象提升到战略高度。

2 亚运会对塑造广州城市形象的意义

亚运会是规模和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在传播城市形象、吸引世界注意力上,给广州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依据上文提出的城市形象三个层面理论,笔者在此来分析亚运会对塑造广州城市形象的积极意义。

2.1 改善城市表层形象,增添广州城市魅力

首先,亚运赛事的配套场馆等基础建设,能提升广州的城市景观形象。

广州亚运会将使用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届时将形成多中心、多功能的五大场馆群格局,并辐射到广州市10个区及分赛区。其中,新建的或改建的海心沙开幕场馆、奥林匹克中心等场馆,因其设计先进、规划合理、绿化众多等特点而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同时,现代化国际都市的设计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基础建设不能只是为体育赛事的一时之功,而应该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为市民的长久服务。广州市政府承诺,举办亚运会的出发点之一,是使广大市民充分享有亚运会的成果,所有场馆建设都便于赛后的群众健身和商业开发。如场馆规划布局是根据城市发展与社区居民健身需要设计的;场馆建筑设计上注重空间结构的可拓展性,便于广州以后举办展览会等活动。此外,亚运城作为广州新城的启动区将在赛后进行改造,带动周边城市区域的整体建设。

同时,为了以 “盛装”迎接亚运客人,广州进行了 “穿衣戴帽”、城中村治理和旧城区改造等工程,位于重要路段和景观区的旧楼房经装修整饰焕然一新。此外,还进行了 “河涌整治”和城区绿化等工程,昔日让沿线居民掩鼻远离的脏乱臭涌已经成为纵穿广州城中心南北的林荫绿道和水上乐园,再现广州岭南水乡风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96%。广州的水更清,天更蓝,使得广州的自然环境更加美化。

其次,广州市为了迎接亚运,对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2010年初广州打响治堵之战,重点针对天河地区的 “围城”问题进行治理,目前高峰期天河路全段平均车速均提升了11%。公共交通也越来越便捷。今年以来,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开通,通道内车辆比开通前提速84%,沿线车辆的平均速度比开通前提速28%,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广州将基本实现在地铁出口100 m以内有公交站,近95%以上的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实现公交覆盖;亚运前还将开通6条地铁线,届时广州地铁运营线路总长达到222 km,覆盖80%以上的亚运比赛场馆。在对外交通上,目前,规划经过广州的城际轨道线路共11条,广州境内长度约326 km,连接到广州火车站、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南沙客运港等主要交通枢纽节点,届时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1小时交通圈。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为前来参加亚运赛事的各国各地区运动员提供便利,也能展示广州发达的交通功能形象。

再次,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广州的城市经济形象。

城市经济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着城市形象塑造的成败,广州举办亚运会为塑造提升城市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显著地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城市相关产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比如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亚运会的社会影响力大,会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从而扩大体育人口的数量,而体育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用品市场等的发展。广州亚运还能带动广告业的迅速发展,人文亚运的宣传离不开电视媒体的支持,现代化的电视转播技术使得现场比赛的信息能够随时传播,从而吸引众多观众,电视可利用转播体育比赛插播广告获得巨额收入。同时,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运行,与旅游业相关的餐饮、住宿、通讯等行业也得了极大的发展,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2.2 有利于提升广州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展示广州的政府形象和服务水平

广州亚运会规模大、会期短,因此对广州市政府、亚组委及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求为亚运赛事提供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可以推动政府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城市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要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能力,不能搞成“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亚运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契机,要求政府发挥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调整广州市产业用地布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梯度和生产力布局,使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亚运经济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要求政府创新管理模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在亚运会筹办的过程中,政府发挥行政管理、指挥协调职能,明确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的对象、目标、任务和内容,协助亚组委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保证能为广州亚运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一流的高水平的工作团队,使每一位到广州参赛和旅游人都能体会到广州政府的良好服务和有序管理。同时,为了保证广州亚运的顺利举行,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以保证对广州亚运中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理,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亚组委等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员的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为城市形象加分。亚组委负责亚运会的筹办组织工作,任务繁杂,千头万绪,需要所有工作人员恪尽职守,精诚团结,保证服务质量。比如人力资源调配工作,赛前要迅速聚集人数众多的工作人员,比赛过程中必须高负荷工作,赛后又必须及时遣散或分流转岗,这考验的不仅是政府的动员能力,也是对组委会协调、管理能力的检验。再比如志愿者服务工作,数万名志愿者要迅速进入角色,为赛事和运动员、观众提供专业服务,必然要求志愿者在短时间内提升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展示广州市民的良好形象。

2.3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州的软实力

首先,有利于提升广州市民素质。体育强调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体现的是对如何“塑造人”,归根到底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营建和谐人际关系。在广州亚运会筹办期间,广州政府号召广州市民全员参与亚运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建设广州,当好东道主,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公民 “争当好市民、共创文明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文明礼貌、热情待客、遵守社会公德等优良品质。近两年来,广州公共文明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如开展 “微笑日”、“礼让日”、“志愿服务日”、“文明行动日”等 “亚运广州行”主题日活动,不断地推进城市精神建设,解决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等公共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位市民既是公共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受益者。通过迎亚运的契机推动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城市文明的提升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彰显广州的文明形象。

其次,有利于传播体育精神,促进广州社会和谐。广州提倡全民亚运,对于推动市民参与健身运动、确立健康与科学生活的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体育有助于消除人们个体的心理疾患,也是消除对立、弥合分歧、缓解矛盾的有效媒介。通过亚运激励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可以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亚运会所弘扬的公平竞争、交往合作的体育精神,有利于人们树立公平竞争、团结互助的意识,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广州公民社会的成长。

再次,有利于弘扬优秀的岭南文化传统。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保护传承得越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就越巨大。从2004年获得亚运会主办权起,广州就开始把岭南文化植入亚运会:把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 《五羊传说》作为广州亚运会标志的题材来源,设计了由五只卡通小羊组成的吉祥物,以及由广州城标 “五羊”与亚运圣火融合而成的会徽。“五羊”作为广州独特的城市形象,成为广州的代表性名片和广州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同时,广州市政府加强对城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开始建设一批大中型文化设施,在亚运场馆的设计上也充分发挥岭南文化风格,这有利于广州向世界人民展示独特的岭南文化及其丰富的底蕴。此外,广州借助宣传亚运的契机,依托各媒体和互联网宣传广州民间表演如粤剧、粤曲等,出版涉及广州非特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向大众普及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广州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广州借亚运会的平台将体育文化与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广州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文明的、发展的广州城市形象。

[1]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 [DB/OL].光明网-光明观察,2010-07-15

[2]梅保华.关于城市形象问题的思考 [J].城市问题,2002,(5):14~ 16

[3]王续琨,陈喜波.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学 [J].城市问题,2001,(6):5~ 9

[4]董晓峰.城市形象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4):96~99

[5]李华.广州亚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J].文化遗产,2010,(2):148~ 151

[6]沈剑华,肖锋.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745~746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场馆市民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关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原则、策略和机制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