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及其影响的研究

2010-08-15童绍刚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活动

童绍刚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南京210094)

1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概述

1.1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概念的界定

社会体育,卢元镇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它是我国群众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别于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也有别于学校体育和武装力量体育。”[1]根据社会体育的定义,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对于大型活动的一些条例和规定[2],本文中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指的是主办者租用、借用或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体育场地及公园、空地等一些公共场所,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有一定数量人员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

与集体健身活动相比,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往往更具有一定的竞技性,且参与人数更多、覆盖范围更广、人员构成也更加复杂、组织开展更为严密,往往需要多个单位或部门的精心准备和策划。由于大型社会体育活动规模较大,活动参加的人数众多,占用较大的社会资源,在满足参加活动人员体育需求、有效发展其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2008年,大型社会体育活动 “蒙牛城市之间”出现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100多个城市,活动主题曲的旋律更是响遍大江南北,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壮年群众的热烈欢迎。

1.2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的特点

1.2.1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趣味性强、易于大范围开展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通常不需要专业的体育运动场馆,在一些自然或人文旅游景点、马路、城市广场、公园空地就可以开展。如这两年逐渐兴起的以趣味性游戏为比赛项目的大型社会体育活动,一般在公园空地、社区空地、城市广场展开,吸引了大批的人们参加。与竞技体育相比,大型社会体育在场地、器材、参赛选手、裁判、安保、运作成本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范围的、高密度的、长期的开展。另外,这种体育活动通常都是由专门的体育部门、体育组织、赛事运作公司单独或多方共同精心组织、策划,活动安排紧凑、趣味性强,门槛低,无需专门的运动技能就可以参与。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既符合人们追求运动、享受快乐生活的需求,又降低了参加活动的门槛,吸引了大批的人员参与其中。

1.2.2 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直接参与活动人数众多,具有示范效应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为大众提供了展示身手的舞台。竞技体育永远是属于少数人的游戏,普通群众只能以 “间接体育人口”的身份坐在赛场内或电视机旁观看。然而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真正地触及百姓的生活,让众多的群众有机会登上赛场亲身体验参与体育比赛所带来的乐趣。据调查2000年全国一、二、三级运动员和教练员全部都计算为参加竞技体育的人数,共有运动员390 556人、教练员91 069人,共计481 625人[3]。而仅仅一项大型社会体育活动 “城市之间”活动,从2006年7月末初赛的开始到2006年10月上旬晋级赛结束,全国有80个城市,94 265人参加。单此一项社会体育活动所涉及到的人数就几乎相当于我国竞技体育人口总数的2倍。该活动的10场决赛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连续10天晚间进行了转播。据调查,前5场每天有700~900多万人观看,后五场每天都有1 000多万人观看,最后一天的决赛收看人数近两千万[4]。由此说明,并不是只有竞技体育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型社会体育同样可以在社会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引起群众的共鸣,为群众参与社会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2.3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与一些传统的竞技体育赛事相比,大型社会体育活动鲜有专业运动员参加比赛,活动中比赛的技战术也不会达到精英级的水平,但 “竞技”仍是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元素。参赛选手虽然都是民间的体育运动爱好者,他们参赛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身体健康和愉悦身心,但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实力和水平、展示自己平时的锻炼和练习成果亦是极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大型社会体育活动为民间普通的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切磋技艺、展示水平的重要的平台,是人民群众自己的运动会。

2 大型社会体育的意义及影响

2.1 推动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群众的真实生活,对推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无法比拟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因为它切切实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或将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规则进行变化,如一些长跑活动、四人同场的沙滩排球、半程马拉松比赛等等,方便普通群众参加;或是设计了大量有趣的游戏作为比赛项目,吸引参赛选手或与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或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参加。与一些营业性健身场所相比,由于很多大型社区体育活动往往带有公益性,人们往往不需要缴纳更多的费用就可以参加,而且很多活动还设置了丰厚的奖品。这种活动方式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对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是一种认可,同时对很少参加身体锻炼的人也是一种鼓励,有利于群众对社会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改善群众的健康水平。

2.2 吸引媒体,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

长期以来,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但凡报道体育新闻,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却被忽视、漠视甚至被无视。“体育频道”俨然成为 “竞技体育频道”[5]。这一现象与我国社会体育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也不符合新闻报道的本质。造成这一尴尬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我国 “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有关,也与竞技体育本身的特点有关。竞技体育竞赛的悬念性、竞技体育运动赛事的丰富性以及竞技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的多样性使竞技体育每天都可能有绝不重复的报道内容。而我国传统的社会体育活动往往规模较小,项目单一且内容较为枯燥,通常运动水平较低,多以养生健体为主要目的,对媒体及广告商的吸引力也就降低了。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尤其是跨区域、跨城市、跨系统的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由于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趣味性强、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民众参与,有些活动甚至一跃成为社会主流的文化活动,从而吸引公众眼球。而媒体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些符合当今大力发展社会体育、符合全民健身的主题思想的节目素材。一些活动通常会吸引大批的媒体进行报道,在对活动本身宣传的同时也增加了主办地的曝光率。“蒙牛城市之间”活动期间,全国300多家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发布了一万多篇稿件、刊登图片800多张。百度的相关搜索达到3万3千条,Google的相关搜索达到114万条。另外,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期间,收视率连续多日排在首位。英国的 “硬汉挑战赛”,澳大利亚的 “掷金枪鱼比赛”等国外的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甚至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在向世人宣传活动本身的同时介绍了了当地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城市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社会体育活动并不是没有吸引力,只要活动达到一定规模,运作得当,同样能够得到媒体关注,吸引世人眼球。

2.3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能够获取企业赞助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体育活动大多具有小型、多样、灵活等特点,企业更多地把他们商业赞助的目光投向竞技比赛。社会体育活动经费过分依赖政府拨款,资金来源单一,活动水平也很难进一步提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群众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类型的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吸引了大量体育健身爱好者的关注和直接参与,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群众体育事业具有跟健康息息相关的良好形象,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为避开高水平赛事赞助的风险,部分企业感受到群众体育背后隐藏着的无限商机,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的市场也随后逐渐被开发出来。2002年的 “安利纽崔莱活力健康跑”从2002~2008年持续了7届,覆盖全国25个城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知名度,2005年还被评选为市场品牌营销的经典案例之一。据AC尼尔森权威调查显示,纽崔莱品牌的知名度从2002年的34%上升到2003年的80%。商业资本营销、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大范围的出现,两股驱动力共同作用,群众体育商业化时代终于来临。

2.4 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可能面临的问题

2.4.1 活动组织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活动主办方很难为每位参赛选手做细致的身体检查,假如参赛选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在群众马拉松的比赛中曾经因健康状况不佳而出现死亡的事例。这种血的教训应时刻提醒着活动组织方安全第一,同时我们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2.4.2 活动过于功利性,不能形成品牌

很多大型社会体育活动本身都是为了某些具体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发动开展了一系列的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大型社会体育活动,其中不乏成功的经典案例,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对体育事业的热情、成功为北京奥运会制造声势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然而,北京奥运会之后,一些很成功的活动没有再继续举办下去,确实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2.4.3 国内企业对一些大型社会体育活动的赞助也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一旦企业所需要的短期目标达成,往往就会抽身而退,致使一些经典的成功案例也难以为继。企业通过赞助活动建立起来的知名度,也往往缺乏连续性的营销活动而使赞助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企业在进行对大型社会体育活动赞助的决策前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杜绝短期性赞助行为。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8~249

[2]姜传胜,等.重视步行人流组织,评估疏散安全能力,确保大型活动人员安全 [J].安全,2005,(5):59

[3]董新光.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特色[J].体育文化导刊,2006,(3):7

[4]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关于 《蒙牛 〈城市之间〉全国8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情况报告 [Z].内部刊物,社体字 [2007]86号

[5]薛文婷.体育新闻不等于竞技体育新闻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47~49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竞技精神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