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CBA联赛“职业体制”与 “举国体制”战略的均衡抉择

2010-08-15杨海晨沈柳红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国篮球外援职业化

杨海晨 沈柳红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广西桂林541004;2.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广西玉林537000)

1 “职业体制”与 “举国体制”

1.1 CBA联赛的 “职业化”与 “职业体制”

对于 “职业体育”,存在很多种解释,但归纳起来,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诸要素:市场经济、俱乐部、经济利益、竞赛、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运动员等。职业篮球是职业体育的一个分支,杨铁黎在其博士论文 《关于职业篮球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职业篮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以职业篮球俱乐部为实体,以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赛为基本商品,为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经营体系。”[1]CBA联赛 “职业体制”是篮球职业化后,按照职业体育的运营模式,对联赛进行运作的工作体系。

1.2 CBA联赛的 “举国体制”

对于 “举国体制”,一般解释为:“通过国家行政组织的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动用各种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去实现某一社会团体、某一社会局部无法实现的社会目的之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2]。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实现体育大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获取国际大赛良好成绩为终极目标的 “锦标战略”,这一体制在过去60年实现了国民的众多梦想,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依然承载着我国民众对体育的巨大期望。由于举国体制主要围绕某几次重大赛事而进行布置,因此,为了比赛成绩这一终极目标,在规划战略目标时必定有所侧重,2008奥运之前的CBA06~07、07~08赛季赛制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而进行的。

职业化是否能够发展CBA联赛,举国体制是否承载起CBA联赛的未来,前几年CBA联赛是职业化快了还是举国体制不够,这两次观念变革,CBA联赛乃至中国篮球的未来如何,两种体制是否能够在现有社会大环境下和谐共存,将是本文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2 “职业体制”与 “举国体制”下的CBA联赛

2.1 赛制的抉择

信兰成主任在总结会上谈到过去联赛存在的问题:赛制安排不科学,缺乏系统训练,疲劳伤病严重。尽管在2006年世锦赛和2008年奥运会上都完成了任务,在6月的总结会议上依然重提举国体制,认为国家队是重中之重,而联赛的作用就是为国家队培养人才,信兰成强调的是国家队的重要性,国家队成绩被摆在了最高的位置,在这个前提下适当牺牲联赛一部分的联赛时间和比赛观赏性。09~10赛季,在 “举国体制”思想指导下,本着一切为国家队保驾护航的目的,为了保障国家队的定期集训,由08~09赛季的南北分区50轮减少为09~10赛季取消分区的双循环34轮。

CBA已经经历了15个赛季的发展,由当初的8支球队到现在的17支球队,以篮球为生的球员也成倍增长,到08~09赛CBA注册的一线队员创记录的共 266名[3],加上二三线队员,总数达1 000人以上,这些球员是现阶段中国篮球的主要力量。由于体制以及现实条件等原因,我国的球员不可能像欧洲球员那样有广泛的跨国联赛交流空间,只能依靠自己的CBA联赛以及平时训练逐渐提高实战水平。但我国篮球整体水平不高,普通球员与国家队球员之间,水平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要想提高国家队之外球员的整体水平,一得靠科学系统的训练,二就得靠规范的联赛,使他们多打比赛,多交流,在以赛代练中获得提高,这一点,对于现在的CBA发展,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捷径,欧洲强队、NBA球队的以赛代练模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集训对于国家队球员竞技水平或多或少会有提高,但是,缩短的联赛对于不能进入国家队的其它几百名球员却存在较大影响。我们的联赛场次相对NBA、欧洲联赛本来就少了很多,地方以及俱乐部训练水平又不高,就算国家队球员水平再高,也只能是一枝独秀。因此,实战比赛的缺乏对我国篮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是一种隐患。联赛是国家队的基石,国家队要想出成绩,基石就不能垮。但国情决定了国家队近期成绩的重要性,因此,应当思考在“职业化”与 “举国体制”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既不减少联赛场次,保持联赛常规赛场次与欧洲联赛相当的50场左右,又保证国家队的集训。如可以考虑联赛期间不停止国家队训练,而是通过一个合理的计算公式,根据球员常规赛的数据、在各地方队、国家队的地位作用权重等,对有国家队球员的球队在常规赛积分上予以相应补偿,这样,既保证了国家队的集训,又照顾了职业化下俱乐部的利益,当然,这样的 “权重加分补偿法”的构想还需要一个系统的论证过程。

2.2 职业与锦标之权衡

到2008年,CBA联赛赞助商已有安踏、戴梦得、UPS、染牌男装、天梭等品牌,2007~2008赛季16支俱乐部已有6家俱乐部盈利,全部为进入季后赛的球队,上赛季季后赛场均现场球迷达到了5 071人,为历年最高,CBA的品牌价值正在凸显出来[4]。虽然这几年CBA联赛品牌价值正在逐步增值,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09年国家男篮在洲际大赛上的一组成绩数据:8月16日,亚锦赛冠军争夺战中,中国男篮52∶70惨负伊朗,仅获得亚军;8月31日,中国男篮在第5届斯杯中仅取得第三名;12月11日,在东亚运动会铜牌争夺战中,中国男篮以71∶79不敌日本,最终仅获得第四名。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篮球与世界篮球的差距似乎在拉大。尽管CBA联赛职业体制正在赢得中国市场,但中国篮球却逐步落后世界,职业与锦标,应该如何取舍,是去职业,高举举国体制大旗,还是坚持职业体制,继续发展市场,值得深思。

之所以国家队在奥运会后的洲际大赛上的成绩一落千丈,是因为之前的CBA联赛并没有真正做到职业与举国的和谐共存。职业化是举国的基础,只有职业化做好了,国家队才有可能拿得好成绩,过去的职业化,并没有真正做到从长远的眼光来发展CBA联赛,经常会为了某届国际大赛,做出单纯为了国家队成绩而压缩联赛的拔苗助长举措。可以说,去职业或去举国,都是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锦标战略的重要性,但职业体制却是时代的呼声,况且,职业与锦标并无必然的冲突,良好的职业联赛,不仅可以繁荣竞赛市场,更可以夯实篮球基础,为国家队输送高质量的队员。因此,CBA联赛不应该放弃职业化,职业化不是多了,而是少,同时,CBA联赛也应该在保证职业化的基础上坚持举国体制,二者并举,中国篮球才能迎头赶上。

2.3 球员的 “请进来”与 “走出去”

信兰成主任在2009年 6月北京2008~2009CBA赛季总结会上提到:外援的使用情况上,很多球队的外援严重侵占国内球员上场时间,高水平外援工资成本过高,且管理不力,屡次出现中途退赛的情况。

从1995年乌兹别克斯坦人米哈依尔◦萨芬科夫“外援”CBA以来,这些 “外援”们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到了现在更成为了CBA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外援的人次使用与时间分配上,CBA联赛一直在摸索尝试。其实,要想发展中国篮球,无论是职业体制还是举国体制,都不应该太过浮躁,千万不能因为 “外援”影响了我们球员的上场时间,影响了年轻球员的成长。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这拨队员提高不显著,但只要吸取了外援的长处,并把这些长处传授给年轻球员,国内优秀球员必定会越来越多的。另外高水平的联赛就在我们身边,球迷能够现场看球,近距离接触高水平的篮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篮球,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篮球基础厚实了,人才选拔的空间才会越大,联赛水平自然就高了。过去外援并不是占用了我们的时间,而是我们太过功利,没有认真的从外援身上学东西,关注比赛本身的结果更甚于关注学习的过程。

在外援的引进与使用问题上,尤纳斯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他在答记者问时曾表示:职业联赛是国家队立身之本,欧洲联赛的外援人数基本上没有限制,有优秀外援参加联赛的国家总能保持高水准的实力。尤纳斯举出两个例子,西班牙联赛,每支球队只需要有5名本国球员,其他7人都是来自各国的优秀外援,西班牙的年轻球员能从这些优秀外援的身上学到很多好东西,通过多年的高水平联赛熏陶,国内球员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大赛成绩经常能保持在三甲之列;过去水准很高的立陶宛国家队,却因为这几年无高水平的外援加入,国内联赛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立陶宛国家队水准降低[5];众所周知的NBA联赛,对外援的人数也没有限制,在其全球战略过程中,在外援的引入与运用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美国篮球能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大量外援的涌入,势必会给整个CBA的体制带来不可预知的冲击,如何管理外援,应该是俱乐部、篮球管理中心和篮协在开赛前就该考虑周全的问题,与执行职业体制还是执行举国体制干系不大。

2.4 赞助商的选择

联赛的发展,离不开赞助商在经费上的资助。联赛初期,CBA获得赞助的方式主要是出卖冠名,这15年的发展中,每一届的CBA联赛冠名赞助商都对联赛的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羊城报业集团、恒源祥、摩托罗拉等。能够获得这众多的赞助经费,本身说明了CBA这一朝阳产业的诱惑力。从艰难起步,到现在的有所收获,CBA与赞助商基本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04~05赛季,CBA联赛取消冠名权,一改过去传统的由一家公司垄断的冠名赞助商方案,转变成目前的多家合作伙伴式的赞助形式,此举的目的主要是在经过10年的发展后,CBA联赛开始致力于自身的品牌建设。同时,瑞士盈方亚洲公司在与NBA亚洲市场开发公司竞争中取得优势,与中国篮协签约成立合作公司,该公司拥有今后7个赛季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以及各俱乐部 (除地方冠名权和门票收入外)的所有商业开发的权益,并承诺在未来3年内向男女篮国家队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给出3年1 500万美元的代理费,负责后者的商务推广,足见国际公司对CBA这一品牌的认可。

但是 “举国体制”下的CBA联赛,为了奥运大战略,06~07赛季的比赛场次大幅缩水,据业内人士初步估算,此举给盈方公司造成的损失将达到6 000万人民币,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盈方公司或许可以通过政府行为获得补偿。但是,这样的政府行为来经营职业化的CBA联赛,必定会给CBA冠上 “朝令夕改”的帽子,从而影响投资商的信心。我们需要的是与赞助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才能长久。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 “职业体制”下的CBA联赛,还是在 “举国体制”下CBA联赛,都应当既关注国家利益,又应当保证赞助商的利益,而联赛赛制的稳定性,将是赞助商最好的定心丸。否则,过了这个7年之后,CBA联赛难免不会遇到经济危机。

2.5 球迷之思

职业篮球满足商品经济的所有特性,市场的发展一般经历成长、繁荣、萧条、再繁荣等过程。我们的联赛经历了15个赛季的探索,特别是在 “北极星计划” “我的球队、我的比赛、服务球迷”等理念与口号推出后,篮球市场空前高涨。但对比NBA的发展可以看出,我们的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球迷的观球热情、观球态度仍然处于不稳定期,球迷文化还处在自发构建中,稍有新异刺激,球迷市场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06~07、07~08以及09~10赛季的CBA改革,对于我们的球迷市场或许不会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赛程的缩短会影响球迷的观球习惯与连续性。加之我们的国家队之外球员因为举国战略,而得不到足够的实战锻炼,联赛的整体水平将达不到球迷期望值,难免会对球迷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无论是 “职业体制”下的CBA联赛,还是 “举国体制”下的CBA联赛,球迷的观球诉求,应当引起重视。聘请高水平外援、外教、增加比赛场次,提高比赛本身的观赏性与连续性,不失为吸引球迷眼球的好路径。

3 建议

3.1 成熟的联赛,应当保持赛制的一贯性,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联赛基础才是优秀国家队的根本,不能经常压缩赛程。可以考虑保持联赛的强度与密度,用 “权重加分补偿法”,对有国家队球员的球队进行加分。

3.2 职业与锦标并无矛盾,但有主次之分,良好的职业联赛是圆满实现锦标的基石,“举国体制”可以坚持,“职业体制”更不能放弃,CBA联赛应当在更加合理化的职业化中发展,不能出现为了锦标,为了国家队的成绩而压缩赛程的临时举措。

3.3 无论是 “职业体制”还是 “举国体制”,在球员的 “请进来”与 “走出去”问题上,俱乐部、篮球管理中心应当持开放的态度,闭关自守、地方保护政策不是CBA联赛的出路,借鉴西班牙联赛的“请进来”与阿根廷的 “走出去”,中国篮球才能有所作为。

3.4 国家与赞助商应当是利益共同体,无论执行的是 “职业体制”还是 “举国体制”,都不能放弃二者之一,而联赛的稳定性,既能够保证赞助商的利益,又能够从长远来解决国家利益,因此,篮球管理中心不能急功近利,要静下心来发展CBA联赛。

3.5 “职业体制”与 “举国体制”,都应该以提供中国篮球竞技水平,丰富群众篮球文化生活为目的,聘请高水平外教、球员,保持联赛的连续性与观赏性,是满足群众观球热情的最适当做法。

[1]杨铁黎.关于职业篮球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2

[2]沈定珠.科学地认识和发展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 [J].体育与科学,2009(5):49~51

[3]百合.李元伟功成身退卸下一肩风雨细数五年六大功绩 [EB/OL].http://sports.sohu.com/20090119/n261840933-2.shtml

[4]尤纳斯再炮轰中国篮球:新政策让CBA倒退20年 [N].天天新报,2009-09-15

[5]严子建.CBA定名中国男篮职业联赛每年650万美元经费[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5-05-13/09515877299s.shtml

猜你喜欢

中国篮球外援职业化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中国篮球服饰文化研究
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篮板球数据分析
大牌外援难混CBA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新政”下外籍球员的效应分析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
加速职业化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