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个”拓展提升多样化国防动员能力
2010-08-15黑龙江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郭学权
■ 黑龙江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郭学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国防动员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优势凸现,地位、作用突出,必须深入贯彻胡总书记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多样化动员能力建设。当前,国防动员系统在思想观念、体制编制和融合保障等方面,与多样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需要还有诸多不适应之处,一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亟待研究解决。积极推进“四个”拓展,改变单一动员理念,完善动员体制,拓宽融合途径,是破解“瓶颈”、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国防动员能力的重大举措。
一、拓展思维视角,强化多样化动员理念
受长期和平环境和传统动员观念影响,一些军地领导和国动委职能机构人员对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地位作用认识不足,突出表现在考虑应战功能多,关注应急、服务功能少;从军事需求考虑多,从非战争军事行动需求考虑少。思维视角的局限性,必然导致工作摆位上偏颇,影响多样化动员准备的落实。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加强多样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军地领导和职能机构人员加强多样化动员能力建设的理念。各级国动委要结合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党校轮训等形式,利用国防教育日、重要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等时机搞好教育引导。当前应着重抓好三方面教育,做到“三个认清”、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职能作用教育。以国防动员应战、应急和服务功能为重点,引导大家认清新形势下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多种挑战同在,多样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战略性工程,是保打赢、促发展、求稳定、惠民生的潜力支撑,从而改变单一动员观念,把思维视角从为战争动员转变到平战一体上来。二是依法动员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为重点,引导大家领会基本精神,明确加强多样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是战略所需、大局所系,克服“无关大局”思想,把思维视角从行政手段转变到依法动员上来。三是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国防、务动员为重点,引导大家认清:工作不到位,多样化动员工作不落实,遇有情况“拉不出、上不去、用不上”,既有悖职责,也难负其责,做到崇尚职业道德,立足本职抓好多样化动员能力建设,防止得过且过思想,把思维视角从无所作为转变到建功立业上。军地领导和职能机构人员是多样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末端落实者,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多学一点,走在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前列。
二、拓展职能机构,完善多样化动员领导体系
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政府职能,其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和职能办公室人员。多样化任务动员使动员内涵扩大、专业增多、领域延伸,对领导和职能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动员体系普遍处于成员单位“缺项”、办事机构“缺腿”、人员“缺编”的状态,难以适应建设需求,必须结合实际调整完善。
要适时充实各级国动委领导。科学组织多样化国防动员准备,相关领域的专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不可少。根据动员职能的扩展,各级要将应急办和防震、防火、气象、水文、统计等单位领导纳为国动委成员,解决单位“缺项”问题,使国动委成为组织各类动员的专家型、复合型领导集体,确保组织协调内行、科学、严谨。
要落实基层国动委职能机构和人员。市(地)、县(区)国动委要建立信息、政治、交通战备等动员办公室,采取专职或兼职形式落实工作人员,做到上下对应、纵向贯通,切实解决基层国防动员职能机构“缺腿”、人员缺编问题,保证多样化动员能力建设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干。
要逐步推进国动委职能机构集中办公。各级国防动员职能办公室设置分散、相互挂靠、“上实下虚”、“上专下兼”的现状,已凸显工作节奏慢、运行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制约了快速高效动员。推进国防动员职能机构集中办公,是促进国防动员健康发展的有效选择。可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在条件允许的省、市设置国防动员中心,先行集中职能办公室统一办公,取得经验后再全局推开。
三、拓展保障途径,构建军地融合保障网
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紧急突然、多军兵种投入、需求物资多元、政治性强、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要求国防动员保障必须突破“信息壁垒”,打破“条块分割”,拓宽供需对接渠道,努力构建平战一体、军民融合的国防动员保障网。
建立和完善动员信息保障“两网”“三库”。“两网”即以光纤通信网为依托,建设纵联国家、军区、省、市、县五级国动委综合办公室,横联国动委各职能办公室与成员单位,辅之以公安情报、区域地理、气象水文等信息及辅助决策系统于一体的国防动员信息报知网;以军队既设有线电通信设施为主,建立部队与国防动员机构、上下级国防动员机构及成员单位之间的国防动员指挥通信网。“三库”即以各级国动委综合办公室为依托的动员潜力资源数据总库、以各级国动委职能办公室为依托的动员潜力资源数据分库、以各级国动委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事业为依托的动员潜力资源专业数据库,分别用于汇集储存本级动员潜力综合数据、专业数据和单元数据,为动员指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奠定基础。
建立和完善多样化动员力量、装备器材和物资保障体系。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动员潜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统筹协调各种应急专业力量、装备器材和物资,构建强有力的多样化动员保障体系。将地方交通、防汛、防火、防震、气象等部门的专业队伍和装备器材,纳入国防动员系统,与本地区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及装备整合;结合实际,逐步完成本地区应对不同样式、不同规模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的预配、预储、预征和预生产,为国防动员系统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充足的力量、装备和物资保障。
建立和完善训练保障体系。利用军地现有训保设施组织国防动员演练,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防止了重复建设。国家和军委总部应出台规定,明确在不影响军队战备训练和地方生产情况下,各项训保资源向国防动员系统延伸。各级国防动员机构也应主动协调,充分利用军地综合训练的设施、场地、器材和教员队伍,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模拟化、仿真化、网络化训练和联合演练,以降耗增效,提高训练保障的质量。
四、拓展选育渠道,建强多样化动员人才队伍
多样化动员能力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领域各方面的人才支撑。虽然各级近年注重了队伍建设,但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不快、专业技术不精、特殊人才匮乏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拓宽选人育人途径,完善选育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国防动员系统劲旅精兵,已成为多样化动员准备的当务之急。
完善选人育人机制。应从顶层把国防动员系统人才选拔培养纳入国家和军队人才建设规划,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规范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要建立选拔任用机制,对拟选任人员的基本条件、军地相关部门联合考核方法及任用手续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把好“入口”、选优配强提供依据。要建立培养培训机制,着眼长远建设,对国防动员机构人员送院校培养、岗位培训的人员比例、内容和时间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使军地各级抓培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有计划、按比例育人。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由省级国动委协调将国防动员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评体系,制定出台《国防动员机构人员目标责任制考评实施细则》,明确省、市、县各级不同岗位人员履职尽责考评的内容、标准、时间和方法等。各级国动委每年底协调组织一次本级军地联合考评,奖励先进、敦促后进,激励岗位成才。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目前,省以下国防动员机构人员任用一直是本单位“就地取材”、“土生土长”,这虽有熟悉业务的优势,但也存在经历单一、视野有限的弊端。突破传统用人模式,扩大选人视野,在更广范围遴选,是建强队伍的必然选择。每年应结合军队干部转业、士官士兵复员安置,在争取自愿的基础上,把业务相通、素质相对较好的复转官兵,充实到国防动员领域。政府机关招录公务员、机构改革人员调整或换岗交流,都应考虑到国防动员职能机构和专业队伍,以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增添工作活力。
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要结合工作实践培育人、锻炼人、使用人、成就人,省或市(地)国动委每年应组织一次综合性业务集训,进行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辅导,学习国防动员综合性理论、法规和业务等,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省国防动员各系统应每两年组织一次专业轮训,学习本系统理论和业务,提高专业能力。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军队相关院校,要增加国防动员培训内容,或开设国防动员干部培训班,扩大国防动员干部骨干招生数量,为国防动员多样化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