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急能力“四要”
2010-08-15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付宏宇张清勇
■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杨 静 付宏宇 张清勇
国防动员系统作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力量,必须着眼新的职能使命需要和建设现状,紧密结合抗震救灾、维稳反恐、防汛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一要“常备”。要坚持“要用、能用、管用”和“用在急时、建在平时”的思想,积极推进“常备化”建设。一方面,要着眼任务建强队伍。结合预编整组,建立不同规模的应急分队,确保需要时能够紧急集结出动,参与应急行动;结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建立不同规模的通信、工兵、防化、运输、卫生、气象等专业应急分队,提高遂行专业任务能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专业力量集中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常备分队,确保随时拉得出、起作用。另一方面,要针对特点强化教育。应针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存在的“后备无用、后备后用、后备不用”等消极思想,充分利用集结、集会、点验等时机,深入开展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教育,解决好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问题,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打牢应急动员和随时随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思想基础。
二要“预建”。一是完善应急预案。要深入研究本地地理环境、社情民情、交通状况、应急力量分布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业务部门还应拟制完善各类分案,形成相互统一、上下衔接、完善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健全运行机制。要按层次、分方向与地方党政机关建立区域性军地应急协作机制,共同研究、同步掌握本地自然和社会灾害情况,共同修订完善应急方案;与应急分队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广泛听取对应急分队建设的意见、建议,以便更好地理解任务、赢得支持,提高应急动员的效率。三是完善应急政策法规。目前的国防动员政策法规体系偏重于战时需求,而平时应急仅仅是参考战时标准组织实施,在执行力度、标准、规范上与应急任务的需求还不够适应。为此,要紧密结合应急任务需求,加强平时应急政策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各级军地人员的职责、任务,逐步形成上下配套、平战衔接、操作性强的应急政策法规体系。
三要“强训”。要结合国防动员系统的特点和担负任务的需要,创新国防动员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一是强化针对性训练。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按照“应急需要什么练什么,怎么应急怎么练”的思路组织训练,坚持强化基础课目训练,认真抓好专业抢险、应急救援、维稳反恐、防暴排爆、洗消防护等课目训练,提高专业应急能力。二是注重复合性训练。利用年度整组、首长机关演习、军警民联演联训等时机,组织应急分队进行动员集结、警棍盾牌操、抢险救灾、野战气象站开设、野战综合通信系统开设、野战装备维修、战场救护、洗消等应急课目演练,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三是合理确定训练时节。结合民兵预备役人员活动规律,统筹划分训练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对农村民兵预备役人员尽可能安排在农闲时节,城市民兵预备役人员则尽量安排在周末进行。根据防汛、防火、防暴等任务积极组织教练员培训,科学选择训练内容,搞好课目演示,提高授课质量,确保训练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四要“实储”。要着眼任务有针对性地添置储备物资器材,切实抓好应急物资器材的请领、征用和购买工作。要加大对预征车辆、机械、特种装备的登(统)计力度,建立征用数据库,加强与预征单位的联系,确保用时能够迅速到位;对预征装备的在位情况、技术性能等信息,要及时通报给地方政府,以提高装备征用的效率,缩短征用时间;对给养、办公用品等消耗性通用物资,要联系物资购买点,签署定购合同,做好物资保障准备,做到“不用不浪费,用时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