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
2010-08-15兰州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交通战备处副处长王鹏飞
■ 兰州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交通战备处副处长 王鹏飞
2009年,我军四大军区共同组织的“跨越-2009”系列演习,是我军训练史上兵力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实战化要求最严,且持续时间长、机动距离远、协调保障难度较大的创新性演训活动。以跨区实兵演习为契机,深入研究部队远程快速机动道路交通保障问题,摸索特点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措施,对于加强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交通运输核心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分析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的主要特点,扎实搞好总体筹划
跨区实兵演习,是我军陆军最高层次的演训活动。与以往的实兵演习、远程拉练等演训活动相比,与抢险救灾、平暴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相比,其道路交通保障工作,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
一是保障任务重。摩托化机动作为跨区实兵演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军距离远、持续时间长、组织难度大等特点。道路交通保障作为部队摩托化机动的重要环节,几乎贯穿于演习的全过程。从演习准备阶段的实兵实装模拟综合演练、演习过程中的摩托化机动,直到演习之后的部队回撤,都需要提供道路交通保障,这对交通战备部门的持续保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是协调难度大。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涉及多个军区和省(区),组织协调的范围广、涉及的部门多、具体事项杂。要实现军民结合、安全顺畅的保障目标,不仅要根据总部指示要求,搞好军地之间和军区之间的工作协调,还要遵循属地化保障的原则,组织搞好各地区之间的接力保障,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要求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耐心细致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三是情况变化快。跨区实兵演习贴近实战、随机导调,演习部队摩托化机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加之行军距离长,沿途道路交通情况复杂,行军计划随时都在调整变动之中。要求交通战备部门必须密切关注演习部队摩托化机动情况,根据沿途路况,预做多手准备,确保遇有变化能够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切实保障部队安全快速通行。
四是安全要求高。跨区实兵演习,部队成建制出动,车辆装备数量大,途中演练内容多,特别是部队进入生疏地域后,沿途不可预知的因素和突发情况多,能否做到安全顺畅,既取决于部队摩托化行军的科学组织,也取决于沿途的道路交通保障。要求交通战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围绕保障演习顺利进行这个大局,提前预想多种情况,科学拟制保障计划,周密组织实施保障,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这些特点,要求交通战备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围绕提高持续保障能力、组织协同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切实搞好总体筹划,理清工作思路,做好各项准备,确保道路交通保障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二、牢牢把握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的关键环节,严密组织实施保障
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搞好道路疏通和交通管理,确保部队安全顺畅机动。在具体工作中,要围绕军地结合、衔接紧密的要求,把握关键环节,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借鉴各地区组织道路交通保障的经验做法,以及我们的一些研究思考,总的感到,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要完善领导机构,实施集中统一指挥。道路交通保障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工作环节多,组织协调复杂,军地协调困难,必须组成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实施集中、统一、高效、精干的指挥。这是确保道路交通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从演习的情况看,虽然各地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但由于这是多部门临时组成的协调和指挥调度机构,缺乏相应制度规范和硬性约束,仍然存在着组织比较松散、工作协调成本高、组织指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在领导机构的构成上,应着眼交通保障需要,由交通战备部门牵头,协调地方公路管理、公安交警等部门,以及军队相关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组成比较权威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在运行机制上,要针对地方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充分借鉴以往组织应急保障的经验做法,建立系统完善的工作规则,区分工作职责,明确指挥程序,采取规定统一、科学合理、简捷实用的组织指挥办法;在职能发挥上,不能仅限于统筹安排保障任务,还应紧跟保障进程,调度、协调、指导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今后,还应根据跨区实兵演习常态化的发展要求,适时吸收各省级交通战备部门的同志参加演习导调组,以便及时掌握演习进程,提高道路交通保障工作的时效性。
二要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高效有序运行。反思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的情况,尽管军地各级都非常重视,但随意性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对军地各方的责任分工、工作程序、协同方式等作出统一规范。要顺畅沟通联络渠道。针对跨区实兵演习部队机动时间长、途中情况变化快的特点,应在演习部队与各级交通战备部门之间建立起比较顺畅的沟通联系渠道,以利于随时互通情况、搞好协同配合。在沟通方式上,要坚持“专”,军地双方都应指定专人负责,提前确定联系方式,保持稳定、可靠、经常的通信联络,尽量避免多线联系、多头指挥。在沟通时间上,要强调“早”,以便于交通战备部门及时掌握部队保障需求和行军计划,制定保障方案,部署保障力量,做好各方面准备。在沟通内容上,要力求“准”,凡是与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的信息,军地之间一定要及时通报、准确提供,不能大而化之、模棱两可。要建立分工负责机制。演习部队摩托化机动使用的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分属各地区不同公路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保障所动用的公安交警、路政管理、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也分属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必须按照属地管理、分区划段的原则,明确各级交通战备办公室和公安、交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采取分组引导与定点接送相结合、区域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等方式,扎实做好本行政区域的交通保障工作,形成各地区接力保障的完整链条。要健全分级保障制度。就是要依据演习的性质、规模、时间和道路条件,确定不同的保障等级和方式,灵活组织实施,不能千篇一律,防止保障力量不足或造成保障资源的浪费。比如,对于规模较小的部队机动,以部队自我保障为主,地方交通战备部门主要协调抓好瓶颈路段、岔路口、城镇集市的交通疏导和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部队机动,在部队派出调整哨的基础上,可采取警车开道、交通管制、优先使用服务区、设立省际交接点等措施,保障部队安全顺畅通行。对于复杂路段和有特殊要求的部队,可采取组织警力护送、进行全封闭管制等方式进行,确保万无一失。
三要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做到紧密衔接。道路交通保障工作涉及军地多个单位和部门。只有部队内部和军地之间、地方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才能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做好道路交通保障工作。要指导部队搞好内部协调配合。从演习情况看,部队摩托化行军通常是由作训部门组织道路勘察、制定行军计划和牵头组织实施,但道路交通保障却是由军事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提报需求和协调组织。因此,要注意督导部队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与作训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准确地掌握有关情况,提报交通保障需求,避免部队行军与交通保障相脱节。要搞好军地之间的沟通协调。道路交通保障是为部队机动服务的,在组织保障过程中,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如果不注意随时与部队保持联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目标。所以各级交通战备部门不能只安排部署任务,还应积极主动地与演习部队联系,随时了解保障需求,听取反馈意见,协商解决道路交通保障中的有关问题。要搞好各地区之间的协同配合。主要是建立省内和省际的情况通报机制,使参与保障的各地交通战备部门,能够准确掌握部队到发时间和运行状态,周密组织接力保障,做到高效协同、紧密衔接。既要防止因情况掌握不准确,过早进行交通管制,人为造成交通拥堵,又要防止因工作衔接不好,保障力量未及时到位,错过组织保障的最佳时机。
四要预做多手准备,果断处置突发情况。演习部队摩托化机动距离长、遇到的突发情况多,要求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立足于快、着眼于动、适应于变,采取多种快速保障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竭尽所能为部队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在筹划准备阶段,要全面掌握部队机动使用道路的情况,分清轻重主次,突出保障重点,对主要方向和主力部队,要部署最强的力量予以保障;对可能发生问题的路段,要预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通,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特别是在雨、雪、雾、冰冻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时节,更要加强道路巡察,及时进行交通疏导,保证部队顺利通行。在组织实施保障中,要强化全程保障的意识,坚持组织、人员、装备三落实,扎实抓好通信联络、交通疏导、道路清障等工作,决不能因道路通行条件好而放松警觉。尤其是目前部队机动经常使用高速公路,虽然建设等级高、通行条件好,但存在着全程封闭、进出口少,一点堵塞全线瘫痪的弊端,更需要在部队进入高速公路、行进间,以及离开出口的全过程,加强监控和巡查,随时做好疏通道路的准备,绝不能因麻痹大意而使部队机动中断或造成混乱。
三、妥善解决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在组织实施跨区实兵演习道路交通保障中,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的职能,妥善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努力实现让上级机关满意、让部队官兵满意的目标。
一是妥善处理部队保障需求与交通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部队保障需求,是组织道路交通保障的基本依据。在演习中,尽管演习部队对摩托化行军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由于道路勘察不够细致、制定行军计划不够周全等原因,仍会出现提报的保障需求不够合理等问题,时常会超越地方交通战备部门的保障能力和保障范围。在演习过程中,各级交通战备部门,一方面必须主动加强与部队的沟通协调,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扎实搞好协同配合;另一方面,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充分进行准备,努力使服务保障工作与部队保障需求相适应。
二是妥善处理加强沟通协调与确保安全保密之间的矛盾。在演习道路交通保障过程中,军地之间需要频繁地互通情况、协商事宜,其中有不少是涉密内容。但是,当前军地之间尚未建立可靠的保密信息传递渠道。演习过程中,军地之间主要是通过手机联系沟通,不仅在动态情况下通话质量差,而且存在着安全保密方面的隐患。立足现有条件,各级交通战备部门既要注意抓好安全保密教育,强化各级的保密意识,严格控制知密范围,尽可能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还应坚持派人伴随保障,当面与演习部队沟通协商,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切实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时效性。
三是妥善处理提高保障水平与兼顾地方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演习部队摩托化机动使用的道路,通常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车流量都比较大。为确保演习车队快速通行,就不得不采取全封闭或单向管制等措施,但封闭路段和时间过长,又会引起社会车辆大量积压,给人民群众造成不便。所以,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必须着眼实现快速、顺畅、准时、安全的基本要求,采取灵活、适宜的保障方式,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一封了之,也不能套用正常情况下的保障模式,而要统筹考虑部队行进时间、行军梯队编成、道路通行能力等因素,以管制为手段,以疏通为目的,采取交警疏导、警车引路、限速行驶、分段分流、定时管制等不同措施,既保障演习车队快速通行,又尽可能减少对地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是妥善处理完成保障任务与筹措工作经费之间的矛盾。完成演习道路交通保障任务,需要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和参与保障的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整修重点道路段、设立交通标志、排除因施工造成的道路阻断,等等。在现行保障体制下,这方面的经费支出,均由各级地方政府自行解决。各级交通战备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引导参与交通保障的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有关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多方筹措经费,保证道路交通保障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