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需求看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0-08-15牛海军
牛海军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特种技能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0)
1 军事体育任职教育与部队需求之间的矛盾
1.1 任职教育培养对象的针对性与部队选送对象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1.1.1 部队岗位的模糊性造成选送对象不确定
现阶段,我军基层部队军事体育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司令部机关作训部门主管的武装越野、游泳泅渡、擒拿格斗、障碍等与部队作战密切相关的体育训练。一是由政治机关宣传部门主管的田径、球类、武术表演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军人体能标准》(以下简称 《军标》)培训班为例,作为部队军事体育训练依据的 《军标》包含了作训部门与宣传部门主管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总部向部队下达培训计划不精细或部队对计划安排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宣传干事与作训参谋之间选送人员的矛盾便显现出来。由于职能的限制,作训参谋培训后极少会从事运动会、球类比赛的组织与实施,同样,宣传干事培训后也不会从事军事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具体的训练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往往缺少适应性。
1.1.2 部队体育训练的多层次性造成选送对象针对性不强
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与部队体育训练多层次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功能的发挥。部队体能训练实际上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首长机关的体能训练,由作训部门负责计划的制定并具体实施,但作训部门没有编制专门的体育参谋;营以下分队 “体能训练通常由连计划,班排组织实施,通常由士官组织实施。”现行的军事体育任职教育以提高技能、掌握技术为主,但部队选送的培训对象却主要集中于干部。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干部更注重于系统的理论和训练指导方法的学习,而担负军事体育技能教学与组训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士官,则没有被列入培训的重点。
1.2 军事体育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与部队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
1.2.1 军事体育任职教育教员不了解部队需求
军事体育任职教育,教授的内容必须是部队现实需要的。部队军事体育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必须源于实践中得来。担任军事体育教学的教员或者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必须对部队军事体育训练有着深入的了解。现阶段,军事体育任职教育教员大多是选择比较优秀的学员留校或从地方高校中直接招收,使得一些教员直接由大学课堂走进教学课堂。由于他们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部队体育工作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对部队建设的形势和各级岗位的工作性质、特点不了解,授课内容联系部队实际不紧,致使授课时出现空对空的尴尬局面。通过调查发现,对教员评价中认为教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部队实际经验,导致讲课内容与部队现实不相符,甚至落后于部队。
1.2.2 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内容与部队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现行的军事体育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大多沿用于以往的学历教育,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压缩和合并。实际上,现行任职教育开设的格斗课程、游泳课程并不是 《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 (以下简称 《大纲》)规定的必训内容。《大纲》规定:“通用体能训练标准由基础性体能项目、专业性体能项目和辅助性体能项目三部分组成,基础性体能项目必须全部进行训练;专业性体能项目由军区、军兵种或总部有关业务部门逐年明确,上级机关未明确时,由师、旅级 (含)以上单位选择确定。”由于必训的基础性体能项目仅包含5项内容,所以即使没有格斗、游泳方面的人才,部队的军事体能训练也可以选择简单的内容正常开展,且不会影响军事训练考核成绩。以格斗项目为例;《军标》规定搏击类训练课目包含有格斗基本功、军体拳、格斗术、刺杀4个内容,由于经过新兵入伍阶段两个月的训练,战士对军体拳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掌握。在专业训练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强制命令,基层部队极少会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格斗术和刺杀的学习。
1.3 院校理想化的教学条件与部队野战化训练条件之间的矛盾
任职教育必须着眼部队实际和作战训练现实,突出岗位应用性和实践性。受长期学历教育模式的影响,军事体育教学条件突出岗位应用性不强、野战化程度不够,与部队现实训练条件相差比较大,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以攀登攀岩教学为例,院校教学场地多集中于攀岩场,保护装备也是购买的专业攀岩装备。现实中,部队训练时没有能力保障专门的攀登场,也没有财力购买专业的保护装备。教学条件与部队野战化训练场地之间的差距导致教学与运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1.4 部队军事训练现状制约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4.1 体能训练考评制度缺乏激励
部队单位年度军事训练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度大型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因此比武、考核等大型活动无形中对单位年度军事训练起到了导向作用。《大纲》规定体能项目采取 “合格”“不合格”两级制评定。受考评机制的导向作用和奖惩机制的影响,部队训练中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军事理论、射击、专业等课目中,而反映战士身体综合机能的体能项目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把体能作为以分值计算的考核项目,由于 《大纲》对专业性体能训练项目没有硬性规定,部队在组织体能项目考核时,为便于组织和评分,通常把可以量化的课目作为考核项目,而放弃组织难度大,评分倾向于主观的课目。客观上加重了部队对 5 km、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可以量化课目的训练时间的需求而忽视了格斗、攀登、游泳、体操、障碍等课目的重要性。
1.4.2 部队训练观念及保障条件限制了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功能
当前,安全工作在部队年度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一些组织难度大,危险性大的课目往往是少组织或不组织。游泳训练特别是公开海域的游泳训练时间被大幅压缩。攀登攀岩等危险系数比较高的项目开展也不理想。另外,由于上级配发的体育训练器材严重不足,受部队训练经费的限制,健身器材、救生器材、障碍场地、抗运动病训练器材等短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队军事体育的开展。由于部队存在大量军体项目不能开展的现实,选送人员参加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意义也就缺乏推广意义。
2 对策
2.1 提高任职教育的针对性,拓宽培训渠道,细分培训层次
首先应提高任职教育的针对性,在深入部队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部队需求,可针对部队缺少群众性体育活动人才的现状,向总部积极建言开设群众性体育培训班,结合培训对象岗位需求,如政工干部学习和掌握运动会、中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与程序,掌握部队经常开展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比赛项目的组织与裁判知识。针对不同部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训练条件,开设高寒山地、海岛、戈壁沙漠、热带丛林等相关的体能训练培训班。针对不同的培训班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传授与方法交流。强烈建议将部队军事体能训练的主要组织者——士官,纳入到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行列。因为士官已成为部队军事体育技能教学与组训的主要和基本力量。将士官纳入军事体育任职教育中,不仅可以极大丰富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人员种类,更可以在部队基层直接发挥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作用。
2.2 建立部队与院校双向交流机制,提高军事体育任职教学力量
在总部机关的协调下,积极选调优秀基层主官和营连指挥员到院校任教或担任客座教授;其次总部应加大院校教员到一线部队代职的力度,加强对教员代职过程的监督把关,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教员,安排他们代理专业相符的工作岗位,力避代职不履职、在职不尽责等现象的发生,加大院校教员部队体育工作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切实增强教员代职锻炼的实效,使教员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部队军事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求,从而指导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向部队实际需求的转变。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打破军校教员来源渠道单一的封闭格局,实现军内互聘、校际互聘、加大从部队中青年优秀指挥军官中选调教员的力度。进一步走院校与部队双向交流的路子,对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实行 “双轨制”和 “教官制”。
2.3 依靠自身优势,发挥 《军标》导向性作用
对军事体育训练具有导向作用的 《军标》成为部队军事训练的主要依据,落实 《大纲》规定,根据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逐年规定专业体能训练内容,避免漏训或不训的现象。利用军事体能考核的时机,结合部队实际,抽考部队技能性体能训练项目,如搏击、攀爬、抗运动病类训练内容,以考核推动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开展,从而形成对军事体育任职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建议部队对现行的 《军标》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修订,结合部队对现行《军标》的反馈,研究制定合理对策。加强 《军标》对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导向作用,严格考核制度和考核规定,防止部队偏训、漏训;在 《军标》中增加对军事体育训练设施的要求,防止部队对军体训练器材经费的挤占与挪用,为部队军体训练提供物质保障。
2.4 创新教学模式,贴近部队开展 “联教联训”
没有教学对象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发展。军事体育任职教育应大胆进行创新,突破学历教育局限,贴近部队开展任职教育,与部队的 “联教联训”。可以走出院校,走进部队;走出课堂,走进野外训练场。依托部队教导大队、培训机构,派出教员进驻部队,针对某一军区、集团军,结合作战任务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军事体育培训班。借助部队进行军体任职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防止部分单位派出人员不认真、乱凑数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人员训练积极性。在培训对象上,可以以干部带部分士官的形式安排,以便上普及军事体育训练。培训班的开设时间应结合年度训练任务进行统筹安排,一般应针对训练任务提前进行,以便于指导以后训练任务的开展。
[1]林建棣.中国军人体质体能与战斗力研究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7)
[2]李之文,等.现代战争与军人的体能训练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3]陈飞.试析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之异同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6)
[4]杨文彬.认清使命任务,探索特点规律加快推进我院向任职教育转型发展 [M].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7)
[5]王忠思林明辉 刘永翔.对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开展 “联教联训联考” 的探索 [J].学问 (下),2009,(5)
[6]底翔徐吉辉。军队任职院校深化教育训练转型的对策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10)
[7]井建辉,等.进一步加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期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09,(5)
[8]耿克文.任职教育中的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初探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