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合作 共推发展──祝贺“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0-08-15本刊评论员

国防科技工业 2010年9期
关键词: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防科技核能

□ 本刊评论员

日前,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次研讨会以“加强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促进核能安全可靠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得很成功。这次研讨会,是继去年我国成功承办“面向21世纪的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在开放中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决心。

继续拓宽和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有着目标共识和成功实践的基础。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核领域唯一的国际组织,以促进核能和平利用、防止核武器扩散为主要宗旨,这同我国的原则立场和发展方针是一致的。中国自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双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核能与核技术应用方面,中国积极参与机构技术合作,为核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提高了科研和技术水平。2008年启动的技术合作核能专项,涵盖核法规标准、教育培训、无损检测、铀资源勘探、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对中国核能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核安全方面,中国加入了《核安全公约》和《联合公约》,借鉴机构的核安全标准文件,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最近,首次接受了机构对中国政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核安全法规标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领域全面评审,评审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促进中国安全监管体系与核安全文化建设。在核安保方面,中国和机构的合作为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作出了贡献。2008年,中国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核安全峰会上指出,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保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在核不扩散方面,中国严格履行与机构签订的保障监督协定及其附加议定书义务,按时通报核材料与核设备进口和使用情况,接受机构保障监督。2007年,中国加入了核保障监督成员国支助计划,尽其所能支持机构提高核查技术能力。

继续拓宽和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是应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尽责的需要。一方面,中国在加速发展核能方面需要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实现温总理的承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发展核能这一有效途径显得更加重要。2005年以来,中国核工业快速发展,这其中包含着从国际合作中受益的因素。继续加快发展,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通过机构平台获得支持。另一方面,中国愿意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渠道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将通过技术合作以及评审服务等渠道,积极参与加强新兴核能国家核基础结构等活动,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专家服务,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继续拓宽和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是实现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总目标的需要。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地位,不仅仅表现为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 “基石”作用、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方面发挥 “骨干”作用,而且表现为在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方面发挥 “引领”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 “服务”作用,服务和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祝贺“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并祝愿这种国际合作继续在全系统拓宽和深化,在坚持开放的进程中,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防科技核能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揭秘核能
日本外交官当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