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认同的影响分析
2010-08-15郑腊香
郑腊香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引发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希腊长期以来存在财政问题,2009年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升至12.7%和113%,远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上述比重分别不得超过3%和60%的标准。惠誉、标准普尔、穆迪三大评级机构同年12月先后调低希腊主权信用等级,大大降低了希腊国债的抵押价值。希腊巨额财政赤字使投资者担心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影响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导致希腊国债利率飙升,使希腊的融资成本不断加大。尽管2010年5月4日欧元区决定启动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额为1100亿欧元的希腊救助机制,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希腊的融资成本,5月13日欧盟与IMF又共同推出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以援助更多可能出现偿债困难的欧元区国家,但市场对上述措施能否阻止希腊危机蔓延仍持怀疑态度。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洲认同出现新危机。本文将概述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认同的影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消除其负面影响进行论述。
一
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欧元的信用受到质疑;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分歧造成了各方面矛盾的激化;欧洲民众对欧元缺乏信心和欧盟的救助无力促使欧元区吸引力下降。
(一)希腊债务危机使欧元的信用受到质疑
欧洲认同是一种特殊的、建构中的集体认同。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和欧洲的政治制度、文化的多样化、社会愿望、特有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对外贸易、网络系统、对环境的关注等实践基础之上[1]。欧洲联盟拥有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运作的共同体机构,获得了加快欧洲认同形成的合法性及其能力[28]。因此,欧盟集体认同与欧洲认同成为可以互换的概念。欧洲认同以欧洲人对欧盟的归宿感和欧洲价值观及其内政外交特性为主要内涵,它对于确定欧盟及其政策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界定欧洲联盟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欧洲的朋友和敌人以及欧盟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和偏好具有重要意义[2],欧元的启动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欧元作为欧洲经贸联盟的重要成果和欧洲政治联盟建设中的重要步骤而成为欧洲认同的载体。危机使市场对欧元的信用以及对欧元区整体信誉感到担忧。欧元区的经济前景不乐观,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下跌,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份额呈下滑趋势,欧元的信用受到质疑,投资者对欧元区的信心动摇。由于希腊存在着出现债务违约和退出欧元区的风险,欧元区整体信誉也受到质疑,因而弱化了欧洲认同。
(二)欧盟内部意见分歧造成各方面矛盾激化,影响了欧洲团结
在救助希腊问题上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分歧,不仅使欧盟错过了救助的最佳时机,而且激化了成员国政府与政府、政府与民众、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法国主张救助希腊,德国一度犹豫不决,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竭力促使德国提供援助。英国一直游离于欧元区外,拒绝在5月13日的救援方案上签字。多个欧盟国家发出警告:如果英国发生金融危机,它将得不到欧盟的援助。德国总理默克尔曾主张欧元区应能开除不符合条件的成员。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则表示,将成员国赶出欧元区的主张是荒谬的。希腊感到从欧盟获助希望不大时,威胁要向IMF求助,使欧盟内部争吵公开化。德国政坛朝野、政府内部乃至民众层面也意见不一。德国政府的拖延政策造成了德希关系的紧张,遭到了德国绿党和左翼党的批评。绝大多数德国人反对救助希腊,认为应该让希腊破产。节俭的德国人不愿意救助享受高福利制度的希腊人。由于担心政府为获得救助将采取削减工资、冻结退休金和增加税收等紧缩措施,一些希腊人也反对本国政府求助于欧盟和IMF的决定[3]。有些希腊人则认为德国有救助义务,因为德国经济的成功建立在其它经济体失败的基础之上;况且希腊每年花费巨额军费购买德国制造的武器用于欧洲的海防。此外,一些希腊人还算起了德国对希腊在二战中欠下的血债和欠下的战争赔偿旧账。欧盟内部意见分歧将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激化了各方矛盾,影响了欧洲团结,缺乏凝聚力的欧元区现状折射出欧洲认同危机。
(三)欧洲民众对欧元的信心动摇和欧盟的救助无力促使欧元区吸引力下降
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欧盟以及欧元区无力在欧盟框架内独立采取措施,而不得不联合IMF共同参与救助计划,使欧元区内外许多民众质疑欧盟和欧元区的能力。民众对欧元的信心动摇。欧元区民众中出现了要求退出欧元区的呼声,欧盟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热情锐减。2003年瑞典曾因全民公决中56%的投票者反对加入欧元区,42%的投票者赞成加入欧元区而被迫与英国和丹麦一道留在欧元区之外。由于债务危机影响了民众对欧元的信心,瑞典反对加入欧元区的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5月瑞典Novus民意调查研究所调查显示,反对瑞典加入欧元区的人数比例达到61%,支持加入欧元区的人数比例则降至25%[4]。同一时期,法国媒体调查显示,38%的法国人希望法国退出欧元区。德国《图片社》的调查显示,77%的欧洲人对欧元的未来缺乏信心。《世界报》网上调查显示,84%的德国人希望回到马克时代[5]。波兰CBOS调查中心2010年5月1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反对加入欧元区的人数超过支持者,其比例分别为49%和41%。捷克反对加入欧元区的比例高达55%,支持率仅为38%。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政府先后宣布推迟加入欧元区,中东欧国家中反对加入欧元区的民众越来越多[6]。这一方面是因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体的中东欧国家,需要维持本国货币的贬值优势以刺激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如果为了达到欧元区准入标准而过度削减公共开支,将会引起社会动荡。希腊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的冲击使许多中东欧民众改变了对欧元的态度,也使中东欧国家对加入欧元区持谨慎态度。加入欧元区被视作欧洲认同建构的重要标志,曾经是欧盟中东欧新成员国追求的目标,中东欧多国推迟加入欧元区,反对加入欧元区民众以及要求退出欧元区民众增加表明欧洲认同出现了新危机。
二
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认同造成了消极影响,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欧洲货币联盟机制的缺陷、欧盟成员国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民族认同的差异是其主要原因。
(一)欧洲货币联盟机制的缺陷加剧了欧元信用危机,使欧洲认同受损
1999年1月1日,随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三阶段,欧元成为欧元区的法定统一货币。货币联盟所带来的主要优势在于:单一货币消除了汇率变动风险和汇率交易成本,有利于欧元区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动。其缺陷在于:货币一体化使欧元区国家失去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但保留了独立的财政政策制定权。欧元区国家在陷入危机时,无法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进行经济调整。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部分欧元区国家只能以财政赤字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未严格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财政纪律。而欧元的发行者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仅限于负责欧元区的币值稳定。成员国政府只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国债筹措资金,其筹资的成本随着市场风险预期的改变而不断攀升,最终引发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机制的缺陷削弱了一些欧元区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此外,欧元区国家普遍实行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政策,加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维持高工资和高福利政策,因而更易遭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从根本上说,欧洲货币联盟机制的缺陷反映出欧洲政治一体化严重滞后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欧元区成员国不愿让渡财政主权,欧元区国家债务又无法通过发行欧元来缓解危机,暴露出欧元区货币与财政政策无法协调的结构性矛盾,削弱了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造成了欧元的信用危机,也使欧元区的前景不乐观。一旦欧元区瓦解,就会使欧洲认同虚化。
(二)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使欧盟成员国在救助希腊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削弱了欧盟影响力
希腊债务危机发生之后,欧盟和欧元区经过几个月的犹豫、争执才制定救助计划。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联盟条约》第104条规定:禁止欧洲中央银行和成员国中央银行直接向共同体的机构或组织,或向各成员国中央政府等公共机关、组织或企业购买债券[7],条约的限制迫使欧洲央行和成员国政府耗时采取变通办法救助希腊;另一方面是由于欧盟成员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对救助问题发生意见分歧所致。事实上,欧洲各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德国银行持有大量希腊国债,一旦希腊政府破产,将使债券大幅缩水,并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危机有使欧元区分崩离析的危险,欧盟不得不救助希腊。欧盟成员国在求助IMF问题上的态度反映出其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优先于对欧盟影响力的重视。以英国和瑞典为首的非欧元区国家担心危机会蔓延到非欧元区,因而主张邀请IMF介入。欧元区国家则担心IMF介入救助希腊之后,美国会加大对欧盟的政治影响力,担心求助于IMF将对欧元信誉造成重大打击,如:法国认为欧元区16国应首先在欧元区内部寻求帮助解决困难,这也是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意义之所在。国家利益和国内政治因素对欧盟成员国在救助希腊问题上的态度造成了重大影响。求助于IMF被认为是欧元区的失败,但希腊政府以求助于IMF相要挟,要求欧元区以正常利率向希腊提供贷款。⑨法国同意借贷给希腊的利率为5%,高于法国3%-3.3%的市场借贷利率。法国提高希腊的借贷成本,这样,一旦有一部分贷款无法偿还,法国也无风险。德国政府坚持联合IMF救助希腊,一是因为德国面临地方选举,默克尔为了减轻反对救助希腊的德国选民的担忧、争取选民对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的支持;二是想借IMF贷款条件约束受援国的财政开支,增加偿还借贷的保险系数[9]。尽管法国和包括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以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内的欧盟官员都认为应在欧盟内部解决自身问题,但最终法德相互妥协,采取欧盟与IMF联合救助希腊行动,以增强市场对希腊公共债务偿还能力的信心。欧盟成员国以国家利益为重而无意愿增强欧盟影响力这一现实反映了“欧洲团结”的脆弱性。
(三)民族认同削弱了欧洲民众对欧盟的归宿感
欧盟民众在救助希腊问题上的态度凸显民族认同影响力。法国民调机构Ifop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法、德、西、意、英5国受访者中,58%的人不赞成本国以“维护欧洲团结”的名义救助希腊。法、西、意受访者中赞成本国救助希腊的比例分别为53%、55%和67%。61%、50%和69%的法、西、意受访者认为本国有遭遇希腊困境的可能性。而持同样看法的英、德受访者分别为50%和34%。英、德受访者中赞成本国救助希腊的比例分别为:22%和24%。66%的受访者反对在未来开征“欧盟税”以救助陷入危机的欧盟成员国摆脱困境[10]。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欧盟民众对本国的归属感远远大于对欧盟的归属感,因而反对建立共同财政机制。由于救助计划涉及财政支出和税收等关乎国计民生问题,欧洲民众并无意愿牺牲本民族利益去援助其它民族,从而维护欧洲团结。由于西班牙与希腊境况相似,法、意等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清偿风险和赤字规模,赞成救助希腊的法、西、意民众多数带有为本国留条后路之心态。民族利益、宗教差异、文化习俗等因素使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赞成救助希腊。大多数信奉新教的德国民众勤劳节俭、守法自律,对信奉东正教、耽于享受、缺乏自律、逃税成风的希腊人不同情。德国人为了德国统一曾耗资巨大,却不愿意为了欧洲统一而慷慨解囊。而一些希腊民众也不愿意改变本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而接受财政紧缩措施,以走出危机,维护欧盟影响力。欧洲民众对欧洲的团结和统一缺乏热情,民族认同削弱了民众对欧盟的归宿感。
三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是欧元危机,是由于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无统一的财政政策,加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三者之间的矛盾所造成。欧元作为一种超国家主权货币,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由于缺乏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支撑,其包含的欧洲认同元素越来越为民族认同所冲淡。欧元区成员国需要强化欧洲团结的政治理念,加强合作机制,才能同心协力走出危机、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构主义者认为,在合作过程中,行为者的利益和认同会发生改变。其相互影响导致机构的产生。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是新认同和利益的内化(internalizing)过程。集体认同和利益——团结、共有和忠诚的情感便可在此过程中形成[11]。消除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认同产生负面影响的出路在于缩小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差距、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建立欧洲财政合作机制、提升欧盟影响力,并在此过程中建构新认同。
(一)欧元区成员国必须缩小相互间的经济差距
此次危机暴露出亟待解决的“南北欧”之间经济差异问题。希、葡、西等南欧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如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时通过金融衍生品来掩盖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加入欧元区之后又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维持高工资和高福利政策,因而遭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较大。德、荷等国劳动生产率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利用优势实现了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为维持高工资和高福利政策提供了经济基础。在没有统一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将经济差距较大的南北欧国家置于同一种货币体系之中,使南欧国家在市场风险面前更加脆弱。事实上欧元区并非“最优货币区”,各国经济差距较大,需要实行与各国经济状况相对应的利率水平[12]。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实施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如希腊根据国内的经济状况采取了财政赤字作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在经济危机后期,希腊政府采取经济刺激计划,增加财政赤字,国债积累迅速增加。在国际评级机构对希腊主权债务的评级下调之后,希腊融资成本越来越大,最终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危机对整个欧元区货币体系的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解决欧元区经济差异问题,提高南欧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减少公共开支,改革退休和福利制度,摆脱财政困境。必要时,区内富裕国家应该援助努力摆脱困境的国家,使区内各国工资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趋同,缩小区内的竞争力差距。这样既可以抑制投机者做空欧元,维护欧元的稳定,又可加强欧洲团结,增强欧元区的向心力。
(二)欧元区国家有必要建立财政合作机制
欧洲货币联盟缺陷的实质是欧元区成员国不愿意让渡财政主权。欧盟成员国加入欧元区时更多地是出于对经济增长、抑制通胀和防御外部经济危机冲击等方面的预期。成员国各自保留财政主权导致欧元区缺乏财政协调和合作机制,削弱了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欧盟财长会议5月9日通过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一揽子救助方案,欧洲央行10日宣布从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并与其它国家央行实行临时货币互换。上述措施只能起应急作用。欧元区必须在财政政策领域实现一体化,强化财政纪律,建立应对危机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洲货币联盟的缺陷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12日出台了一份政策文件,提出加强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协调,保证其更加严格地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加大对欧元区经济形势的监督力度;强调在欧盟层面的经济政策协调与成员国财政预算周期的同步性,以避免经济发展不平衡;建立类似欧洲货币基金的长效援助机制,对可能面临经济崩溃的欧元区国家迅速提供援助[13]。建立欧洲共同财政政策是推进欧洲政治统一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牵涉到国家主权让渡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渐进的方式,先建立欧元区财政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共同财政政策,才能从制度上防止和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并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成员国的“欧洲化”对于建立新认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使欧洲认同得到强化。
(三)欧盟成员国需要加强团结、增强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念
从过程上看,欧盟成员国的意见分歧和欧盟的救助不力加剧了希腊债务危机。姗姗来迟的救助,使欧洲货币联盟机制的缺陷和欧元区债台高筑的困境暴露无遗,导致市场对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缺乏信心。尤其是财政状况不佳的欧元区成员国,在消极的市场预期下,其融资成本和财政困难不断加大。欧盟未能及时救助希腊,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解决希腊债务危机问题。欧盟成员国及其民众在危机中的反应表明,由于成员国之间不够团结和欧盟层面强有力领导的缺失,欧洲在遭遇危机时,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阵、相互争吵、民心涣散的局面。各国对待危机的态度取决于国家利益,从成员国政府到民众,民族意识强烈,欧洲精神薄弱。希腊债务危机直接威胁到欧元及欧元区的未来。一旦欧元崩溃,欧洲一体化将遭受重大挫折,欧盟未来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大。因此,欧元区国家需要加强团结,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增强欧洲人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念。欧盟成员国的团结和欧洲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心有助于消除市场的担忧,使人们相信欧盟具有遏制希腊债务危机蔓延的能力,从而化解危机,维持欧元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政治一体化建设。
(四)欧盟需要增强欧盟层面的领导力、强化欧洲认同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欧洲认同的强化有赖于欧盟层面领导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欧盟的民众合法性(popular legitimacy)受到质疑。在欧洲建设的头几十年里,人们因相信“欧洲意味着和平”而产生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激情。而对于在和平、民主制度稳固的欧洲出生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来说,“和平”已无法成为激发他们的热情的刺激因素了。欧洲人更关注的是欧盟无法解决的工作岗位、中东冲突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14]。欧盟必须广泛地推动公民参与其制度建设,扩大公民的共同权力,同时有效地解决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新问题,才能获得其民众合法性,从而强化欧洲认同。一些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都被认为只有在欧盟层面才能合理地解决[14]404。希腊债务危机凸显欧元区主要成员国德、法之间的博弈,而难见欧盟层面的领导作用。当法、德“双台发动机”运转失灵时,欧盟就无法遏制危机的蔓延。欧盟危机处理能力的缺失,影响了人们对欧盟的归宿感和对欧洲统一的信心,同时也有损于欧盟的民众合法性和欧洲认同。针对危机所暴露出的欧盟经济治理方面的缺陷,欧盟理事会在2010年6月17日的“结论”中同意强化财政纪律、加强对成员国的宏观经济监督。从2011年起,成员国每年春季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未来几年的稳定及趋同计划,成员国要将其预算规划的结果提交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评估[15]。在欧盟目前所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中,欧盟机构之间的权力斗争在所难免。为了协调各国经济政策、恢复欧洲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欧盟应该扩大超国家机构欧盟委员会的权限,增强欧盟层面的领导力,提高欧盟的公信力,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强化欧洲认同。
综上所述,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危机,也引发了欧洲认同危机,这场危机直接影响到欧盟的未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对于欧洲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成员国民众对欧盟的归宿感直接影响到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希腊债务危机一方面引起了欧洲认同危机,另一方面也为强化欧洲认同提供了契机。欧盟建设中的经济政策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欧元区成员国走出困境、防止新危机的产生,并向建立共同财政政策方向发展。欧元区成员国在寻求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既需要建立新的联合机制,也需要强化欧洲认同。欧洲认同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欧盟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1] Bossuat, G.. Le quête d’une identité européenne[M]//Marès, Antoine (s.l.d.). La culture et l’Europe, du rêve européen au réalités. Paris: Institut d’études slaves, 2005:39-40.
[2] Hyde-Price, A.. Interests,institutions and identities in the study of European foreign policy[M]//Tonra, Ben (et al. eds.). Rethinking European Union Foreign Policy.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8.
[3] AFP. Nicolas Sarkozy soutient fermement la Grèce[N/OL]. (2010-03-08)[2010-04-08]. http://www.lepoint.fr/actualites-economie/2010-03-08/annonce-sarkozy-soutientfermement-la-grece/916/0/431245.
[4]吴平.瑞典反对加入欧元区人数大幅增加[EB/OL].(2010-06-03) [2010-06-05].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6/03/c_12178620.htm.
[5]希腊危机何以能够成全球病毒[EB/OL]. (2010-05-11)[2010-05-15].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11/c_1288659.htm.
[6]赵远方.多国推迟加入欧元区 欧元当前为何在东欧“遇冷”[EB/OL]. (2010-05-14) [2010-05-15].
http://world.people.com.cn/GB/11600787.html.
[7]欧共体官方出版局.欧洲联盟法典[M]苏明忠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第二卷): 26.
[8]AFP. L’aide internationale impopulaire en Grèce comme en Allemagne[N/OL]. (2010-04-27) [2010-04-29]. http://www.lemonde.fr/economie/article/2010/04/27/l-aide-internationale-impopulaire-en-grece-comme-enallemagne_1343086_3234.html.
[9] Aide à la Grèce - L’Allemagne et la France intransigeantes[N/OL]. (2010-04-26) [2010-04-28]. http://www.lepoint.fr/actualites-economie/2010-04-26/crisebudgetaire-aide-a-la-grece-l-allemagne-et-la-franceintransigeantes/916/0/447753.
[10]彭梦瑶.欧洲民众对是否援助希腊分歧较大[N/OL].(2010-03-26) [2010-04-28].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326/1964150.shtml.
[11]Smith, K. E..European Union foreign policy in a changing world[M]. Cambridge (UK): Polity, 2003: 8-9.
[12]李籁思.欧元区必须要成为政治联盟[N/OL]. (2010-03-26) [2010-04-28].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388.html.
[13]Commission européenne. Renforcer la coordination des politiques économiques nationales[EB/OL]. (2010-05-11) [2010-05-15]. http://ec.europa.eu/economy_finance/articles/euro/2010-05-12-reinforcing-economic-policycoordination_fr.htm.
[14]Ross, G. What do “Europeans”think? Analyses of the European Union’s current crisis by European elites[N/OL]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2008, 46(2): 396-397.
[15]General Secretariat of the Council. European Council 17 June, 2010 Conclusions[EB/OL]. (2010-06-17)[2010-06-19]. http://ec.europa.eu/eu2020/pdf/council_conclusion_17_june_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