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语用策略研究

2010-08-15侯福玉

科技传播 2010年23期
关键词:方舟子中观否定性

侯福玉

伊通电视台新闻部,吉林四平 130700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语用策略研究

侯福玉

伊通电视台新闻部,吉林四平 130700

本文首先定义了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常用策略是成系统的,并且是有层级性的。将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语用策略分为微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宏观策略3大类,并将分别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新闻采访;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

质疑性提问,是记者对采访对象或其所代表的群体、组织的己有言行提出否定性疑问或否定性评述,旨在传达记者的怀疑、否定、批评、责难态度并获取采访对象的进一步回答以消除疑义的提问。其首要特点是,质疑性提问严重威胁采访对象的面子。如果记者的提问方式不当,极易惹恼采访对象,甚至遭至指责。即使有的记者在采访前就向采访对象交代或表示歉意,但仍无法避免冲突的爆发。记者在实施质疑性提问时,为顺利完成采访任务、达到预期的采访目往往要权衡采访话题的难度和采访对象的行事风格,调控、选择使用提问策略。

1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的定义

语用策略是说话人为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而选择使用的言语技巧或手段。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指记者实施质疑性提问时,为实现预期的采访目的而调控使用的言语技巧或手段。策略并不是人们大脑中的主观产物,而是许多说话人不约同地使用同一种对策与措施,这些对策与措施是经过大家一再使用而得到强化与固定了,并由理论解释者抽象出来的。就某一特定言语行为而言,语用策略应该是有限的。本研究选取实在的、典型的、功能明显独特的语用策略进行描写与解释。

2 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语用策略

新闻采访中的质疑性提问表现出种种技巧和手段,它们是记者实施质疑性提问时,为实现预期的采访目的而调控使用的语用策略。根据对语料事实的研究发现,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常用策略是成系统的,并且是有层级性的。本文将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语用策略分为微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宏观策略三大类,拟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和解释,以考察记者是如何巧妙地、得体有效地使用语言手段来突破常规限制以达到自身的语用目的。本文界定:

1)微观策略是指具体到每个质疑性提问内部记者为加强或缓和话语之力所使用的语用策略;

2)中观策略是指记者在实施质疑性提问时在提问形式上使用的语用策略;

3)宏观策略是指在一段或一次完整的质疑性新闻采访中,记者为实现总的采访目的、推进质疑性提问,调控使用的整体性语用策略。

其中,每一个层次又都表现为多种典型有效且功能独特的策略形式。下面结合一个实例,具体解释一下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的微观、中观和宏观语用策略。《南方人物周刊》上刊载的《方舟子:我是过渡人物》。人物周刊:把所有的权威都打倒,这是你学术打假的目的?方舟子:我的目的不是把学术界的人全盘抹黑。中国学术腐败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其泛滥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中国有句话是“不破不立”。就是必须把这些虚假的东西清除掉,才能发展清新的学术之风。现在大家都知道学术界是很黑的,我们的网站不过是揭示冰山一角。人物周刊:但你似乎总喜欢一棍子打死,连同他之前实实在在的贡献。方舟子:学术地位越高的人,更加不能宽容,如果他在一件事情上弄虚作假,那他以前的成果也应该被质疑。我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我只陈述一件事实。事实上(国内)已经很宽容了,在国外,他们的学术生涯可能就要结束了。人物周刊:但也有人认为,你的一些指责只是个人的情绪、恩怨、好恶,是在学术之外。方舟子:“打假”不是我的职业,我无官方的背景,也无功种胜。我和他们无冤无仇,纯粹是个人行为,必然带着情绪。但是我不是乱说,即便我用语很尖刻,很不留情面,但我并非语言霸权,而是摆出事实依据。倒是批评我的人,给我扣帽子,但并没有指出我哪里错了。

记者此次采访的总目的是质疑并获取采访对象学术打假的真正动机,采访中的3次记者提问都是质疑性提问。记者首问就直接质疑了采访对象学术打假的目的,方舟子否认了记者的质疑,并做出解释;记者认为其回答解释力不够,因此记者进一步就此问题进行质疑,既然是打假,为什么要连同实实在在的贡献一起否定;记者则在前两次质疑性提问未果后,借用第三方的否定性评述点明自己的质疑观点,即学术打假是否是“个人的情绪、恩怨、好恶”等“学术之外”的因素使然。

记者的后两次质疑性提问是对记者所提问题的追加质疑。从宏观层次看,记者使用了追加质疑策略。中观策略表现为质疑性提问在提问形式上的策略。记者的提问使用了疑问与否定性评述配合实施质疑性提问的策略;记者和记者使用了以“否定性评述”单独实施质疑性提问的策略。质疑性提问的微观策略是具体到每次质疑性提问内部记者所使用的语用策略。在该例中具体表现为记者模糊限制策略的使用和记者借第三方之口实施质疑性提问策略的使用。

[1]陈玉凤,方文礼.论礼貌原则的语用“风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73.

[2]褚修伟,霍永寿.目的意图原则与“语用虚无主义”一一与林大津教授等谈“语用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4):78-82.

G212

A

1674-6708(2010)32-0006-01

猜你喜欢

方舟子中观否定性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
万法皆空
新时代粮食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维度思考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论罗素和迪莫斯关于“否定性事实”的观点差异
是时候谈谈方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