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科技传播展望

2010-08-15许冠宁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维基百科百科全书百科

许冠宁

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82

1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起源及发展

一般意义的“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收录各种专门名词和术语,按分条编排,解说详细,常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历来就是大众掌握科学知识的好帮手,不仅能用于解决读书科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而且能帮助人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行各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能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向导,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识问题。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科技传播途径。

时代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使百科全书的发展不断经历着大的变革。2O世纪8O年代,出现了电子百科全书,与传统的印刷版百科全书相比,电子百科全书虽然只不过是将全书的内容存放于光盘,磁盘等电子载体中,可以通过计算机阅读,但因此带来了易存储,易复制,易运输,易检索,视觉效果好,接受性强等优点。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百科全书逐渐向网络百科全书发展。除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等传统百科全书相继推出网络在线版外,更具时代意义的是出现了一种基于协作型运作模式的新型网络百科全书,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维基百科。

这种网络百科全书由吉米·威尔士和桑格于2001年1月15日创立,命名为维基(Wikipedia)百科,自命为“自由的百科全书”。其定义是一部由全体网民共同撰写的百科全书,在其超文本系统提供的交流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扮演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角色,自由访问并参与撰写和编辑,分享及奉献自己所知的知识,并使其不断更新完善,从而共同编写成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而且,每位用户的每次修改都会保留历史版本,让后来的访问者能够了解最后答案形成的过程。基于这种具有自组织性的运作模式,使得知识的生产不再局限于个人和小群体的范围,在全社会的舞台上,集中海量的智慧进行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在自我调节机制下,实现知识生产的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和有效的成本控制,为知识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因此笔者认为,根据这种新型网络百科全书的特性,可以将其称为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一经推出便备受推崇,在第一年就制作了2万多个词条。平均每月增加1500条。到2006年3月维基百科中的英文条目数量超过了100万,是有233年历史的世界最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条目数的几倍。目前维基百科已经成长为拥有了195种语言版本的全球最大的网络百科全书,也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参考资料查询网站,总条目已经超过380万条,全球注册用户达到32万余人,经常参与维基百科编辑工作的人员超过13000人。2002年10月24日,维基百科推出中文维基百科,到2005年12月已经有了五万多个条目,并不断发展。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并不集中于中国大陆,有3万7千余名注册用户、超过一百万次的编辑。1

维基百科的成功引来了一批追随者和模仿者,百度百科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百度于2006年4月推出一种网络群体协作书写方式,即百度百科,2008年4月21日又推出其正式版。百度百科与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知识搜索体系,成为网页搜索的有益补充。在百度搜索的强大推动力下,2008年1月16日百度百科其词条总量突破100万条,在中文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维基百科。

2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传播优势与不足

1)协作化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最大的特点便是协作与共享,体现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由于集中全社会的智慧,突破个人或小群体的局限,从而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分工,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大群体协作过程中,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必然能将这一主题分析得十分充分和深入,并发散和衍生出更多新知识和新问题。同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实现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根据不同的兴趣点凝聚成社群,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所有参与者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都会更进一层,并激发了其学习科学知识,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使大众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2)民主化

由于是群体写作,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对于自己认为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编辑和修改,因此最后的答案必然能体现出社会中每个群体的声音和利益要求,避免了单一作者或者少数个体写作基于自身立场而带来的倾向性。同时,与传统百科全书不同,对于内容的编撰,平民也可以充分参与进来,而不再是少数精英分子的特权。由传统的一对多或者少对多,由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变为多对多的,更加平等的传播模式,去除了有所谓的权威和传播中心,大家享有平等的权利,一起参与并监督整个过程。因此,与传统百科全书相比,其内容更有可能达到真正的客观与中立。知识和观点的民主的力量不可小觑,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讲,它是推进社会民主的基础。

3)时效性

由于每分钟都有用户在线进行词条的创建和修改,实时编撰的最新流行词汇会在第一时间被补充进去。甲型流感爆发不久,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协作型百科全书上便马上有了甲型流感这一词汇,并详细罗列了甲型流感的病毒特征,传播途径,初期症状,防治措施等,为人们应对全球性卫生问题提供了确切的信息指导,安抚了大众的焦躁心理。而印刷百科全书和电子百科全书受到编撰修改周期的限制,难以做到此点。因此,“协作型”百科全书可称为是时时刻刻在更新中的百科全书,也将会是一部永不落伍的百科全书。这种特性是和当今社会中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新问题和新需求不断产生的时代形势对百科全书的要求相符合的。

4)容量大

同时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多,新增词条呈现指数型的增长,原有词条内容也会被修改得更加完善,而内容的增多和完善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在这种螺旋式的循环中,“协作型”百科全书的信息量会呈现爆炸式的增加,其内容不断被编辑与修改,内容就越来越趋于准确和客观。而且,不同的用户会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创建不同的词条和对同一词条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释,因此其内容必然能够体现多元性和个性元素,满足现代人对知识的层出不穷和多样化的需求,使每个人都能够从中为自己需要解答问题找到满意的答案。

5)低成本

由于采用的是号召全社会成员参加的群体写作方式,具有自组织性和自我调节和完善机制,内容由用户提供和完善,维基百科只需提供交流平台,不必雇佣专业人员去编撰词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开支。

虽然“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某些方面也遭到了质疑:

1)严谨性不够。不可能有像传统出版物那样经过严格把关后的质量,会导致严谨性和权威性不够,容易出错和误导用户,对一些专业化问题或生僻知识点也可能会出现无力回答的局面。

2)导致依赖症。受到“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激励机制的影响,某些用户可能会沉溺于不断创建和修改百科词条的过程中,或是过度依赖通过百度百科获取知识,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和人际交流等其他知识获取途径,甚至有导致对网络的迷恋与依赖,陷入性格的孤僻和人际交往的困难。

3)客观中立遭冲击。从其长远发展来讲,稳定资金来源和可靠赢利机制是支持其平稳运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如果掺入了商业元素,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同时,随着其影响力的增大,必然会吸引一些政治经济利益集团对其进行操控。

4)知识产权问题。由于“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低准入性,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内容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大量的随意复制粘贴现象不可避免也难以追究,因此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问题会比较严重,甚至有可能出现国家重大科技机密的泄露。而且其开放性平台也可能成为某些别有有心者进行恶意中伤,散布他人隐私的“安全途径”。

3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科技传播功能探讨

3.1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用户分析

1)、用户数量庞大。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手机网民达到1.55亿人,其中有69.4%的网民使用搜索引擎,全国搜索用户中有76.9%的用户首选使用百度,而百度百科是与百度搜索相绑定的,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字,百度百科往往会成为弹出的第一条链接。而网站流量测度公司comScore Media Metrix认为,维基百科是全球访问量最多lO大站点之一。2

2)、用户年轻化高学历化。Pew互联网项目的调查显示,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在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中比在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例如,访问维基百科网站的人群中,50%的人至少具有大学学历,22% 的人具有高中学历,46%的被调查者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生;另外,年轻人是维基百科的较早接受者。年龄在18—29岁的人中,有44%的人使用维基百科查询信息,而只有29%的年龄在5O岁或以上的人使用维基百科。3

3)、使用目的多样化。用户使用百度百科的使用与满足心理多样化,大多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习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行业动态,了解最新流行词汇,帮助撰写论文,也有些是满足成就感或者寻求乐趣和打发时间。

3.2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科技传播功能与意义

科技传播的本质是对科技信息的宣传,接受与交流,肩负着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重任,包含多方面的功能。4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国民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技术素养,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科学技术素养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发展潜力。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运用有效的科技传播手段来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传播途径,“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科技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科普和教育功能上。

1)“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传播的科普功能。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国民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技术素养,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科学技术素养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发展潜力。而我国网络普及迅速,网民数量居全球第一位,为顺应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要求和大众媒介使用习惯的改变,迫切需要开发适应新形势的新型网络科普手段。相比于其他科普途径,“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影响力巨大,且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高学历和专业人才,在这一类人群的带动下,会促进整个用户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同时,针对各种人群不同特点,传统的科普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科普需求。而“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由于是由用户自我创建和及时更新,能体现多元化的声音,新需求一旦产生便会被快速被反应和满足。另外,其相对低廉的生产和传播成本,面向全民免费开放的低门槛,也是其他科普途径难以比拟的。

2)“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传播的教育功能。从“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起源来看,其本质就是一种较为完备的自学工具书,帮助解答大众在学习、工作、生活工程中遇到的知识性问题。使用者在创建,修改,查阅词条的过程中,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和交流,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彼此之间的教育与被教育。并且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用户得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掌握了一定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发扬了科学精神。

4 “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发展刍议

1)保护知识产权。针对“协作型”网络全书上出现的知识产权遭受侵犯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规则制定,并充分发挥广大用户的力量。一方面,运营商应明确定义侵犯知识产权的标准和处罚措施,并面向用户进行广泛宣传,并设置诚信度考察机制,根据不同诚信度给与有差别的权限,提高用户自行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用户中发起专业维权组织,给与一定的权限,同时设置投诉渠道,接到投诉后,如查明属实运营商应尽快给与删除,并积极消除影响,甚至给与经济赔偿,从而维护自身的公信力。文化部门和网络监管部门则应加快出台相应的规范条例,约束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及散布其他不良信息的行为,并对运营商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促使其维护大众利益。

2)移动化和多媒体化。继网络之后,手机也将逐渐发展为强势媒体,手机上网技术已趋于成熟,“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移动化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百度已积极推动与中国联通联手打造的手机搜索业务,在手机上使用百度百科已成现实。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协作型”网络百科全书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化,对某一词条的解释,将不仅停留在文字或图片层面,还会出现相应的音频及视频,从而更形象化和具有吸引力。

3)加强激励机制。为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促进内容完善,运营商应完善激励机制,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对参与活跃者以及贡献较大的专家型人士提供适当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时开展主题讨论和有奖竞答等活动来凝聚人气。

4)提高专业水平。运营商应积极邀请各领域专家帮助提高其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对于一些疑难性问题给与准确解答。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动态,对某些科技热点问题和事件开设专题讨论,及时满足大众的科学知识需要,收集用户意见。并根据不同用户的兴趣点组建不同单元,组织形成专业社群,从而促进各领域的研究深入化。

注:

1.在线共享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第1,2页.

2.CNNIC发布《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第一页.

3.维基百科的使用情况,第1页.

4.论现代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第280-289页.

[1]郑文婷,文震宇.从维基百科看工具书的变迁与发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09,5(10).

[2]黄莲芝.浅析网络百科全书.河北科技图苑[J],2008,5,第21卷(3).

[3]李浩鸣.论现代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280-289.

[4]郑智斌,马晓宁.论网络社会的两个维度.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9,7,第40卷(4).

[5]廖善恩.“维基百科”与维客的受众需求.今传媒[J],2009(7).

[6]何筠红.在线共享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新世纪图书馆[J],2006(4).

[7]Lee Rainie,Bill Tancer.维基百科的使用情况.图书情报工作动态[J],2007(9).

[8]卢军,卢雅怀.专业化分工与交易费用控制的共赢——维基百科大规模协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学术论坛[J],2009(6).

[9]刘福祥.百度百科与网络图书馆刍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7,17卷(20).

猜你喜欢

维基百科百科全书百科
维基百科影响司法
维基百科青年
乐乐“画”百科
百科全书
特殊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
APP
探索百科
超有趣的互动百科
为什么要有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