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新闻发布中的科学传播——以药品不良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为例

2010-08-15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刺五加危机公众

杜 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84

危机新闻发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新闻发布手段,处理政府危机的过程。在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并且具有独特传播意义的政府行为之一就是政府新闻发布。一般来说,政府机构会在突发公共危机发生时,由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等,采取新闻发布会、政府公告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发布信息,起到稳定社会、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危机管理的重要职能。

危机新闻发布可以看成是科学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形式,同时科学传播也是危机新闻发布中的重要内容。科学传播既是传播者理智的体现,又是受众解除疑惑,恢复理性心态的动力。在突发事件中,科学传播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具有一般社会条件下所没有的独特性和重要性[1]。

本文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事件中新闻发布实践为例,探讨危机新闻发布中科学传播的意义、表现和政府、科学家群体、媒体间的互动。

危机新闻发布中的科学传播意义

危机事件往往会因为涉及面广,对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冲击力,从而激发了公众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渴望。与日常情况下以需求为导向,政府大力资助、社团组织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科学传播机制有所不同,危机新闻发布中的科学传播以政府为主要传播者,以特定突发事件中的科学信息为传播内容,以大众传媒为主要渠道,以社会大众为对象,其传播效果会由于社会关注度高而被极度放大,从而使相关科学知识获得广泛传播的最佳时机。

首先是科学传播是危机应对中的重要环节。薛澜等人的研究认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的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性[2]。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使人措手不及,事件本身又非常复杂,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影响程度常常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对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产生强大的社会冲击力,从而大大激发了公众对事件相关科学知识的渴望。在此情况下,公众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对事件的科学定性、科学解释,对事件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以及科学防范的知识和技能,以克服对无知和不确定的恐惧心理,实现趋利避害,预防可能的风险。同时,公众也急需获得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来理解和配合政府采取的决策和措施,实现知情、表达、参与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科学信息具有即时的重要实用价值,使平时让人敬而远之的晦涩的病理、药理、传染病学等知识成为新闻报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次是危机新闻发布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科学传播的黄金时机。在危机事件,政府需要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实现社会动员,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保证社会系统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和监测者,需要满足受众的全面知情权;民众迫切需要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最新信息以及相关科学知识,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三者高度重合。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频频发布新闻,媒体不遗余力报道,民众求知若渴,产生常规情况下难以企及的传播效率。以H1N1甲型流感事件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召开的有关“甲流”事件的新闻发布会有150多场,及时公布疫情,传递科学信息,有效减轻了公众的恐慌心理,使得严格防控得到了民意的支持;各媒体整合优质资源,报道的密度、深度和广度蔚为壮观,这与日常新闻报道中科技新闻边缘化形成强烈反差[3]。

第三,危机新闻发布为政府、媒体提供了科学传播的互动平台。传统科学普及往往是政府、科学家居高临下的灌输,受众只需要服从、尊重或接受科学。而在危机新闻发布中,通过政府和媒体的互动,政府努力向全部传播群体和受众昭示清晰的科学应对思路,显示科学应对的态度,彰显科学处理的能力与效率;媒体则可以通过提问和质疑,促使政府完善科学信息的传递,甚至调整科学应对思路。二者的互动和博弈使科学信息的传播更加清晰,也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长远的影响。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不良事件新闻发布为例。从2007年7月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设立了较为规范的自主新闻发布制度,发布重大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在2007年的广东佰易事件、甲氨蝶呤药物损害事件、2008年的肝素纳事件、刺五加不良反应事件、2009年的“大连金港安迪”生产销售问题人用狂犬疫苗事件等多次药品不良事件中,新闻发言人频频发布事件动态信息和科学信息,邀请科技专家作为发布嘉宾,举办例行和专题新闻发布会,使科学传播成为危机新闻发布的重要内容。

危机新闻发布中的全面信息流

2006年1月出台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并根据事件处置进展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什么是全面的信息发布?在既往关于危机新闻发布的研究中,新闻传播学者较多强调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表态,使危机新闻发布中的科学传播受到或多或少的忽视。事实上,危机新闻发布中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其它发布信息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不可或缺。

全面的危机新闻发布应当包括三部分信息:事件动态信息、政府应对信息(政府表态也是一种应对)以及科学知识信息,三者结合形成政府新闻发布完整的信息链条。事件动态信息是指反映突发事件当前状况以及将来发展变化趋势的信息,是对正在发生的和未来状况的描述;政府应对信息包括表明党和政府对待突发事件的立场和态度,为解决危机采取的具体措施;科学知识信息则是对事件起源发展的科学解释、对事件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政府科学决策和科学应对措施。在政府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过程中,仅仅强调政务信息的公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传播相关科学信息,解疑释惑,满足媒体和公众的科学知识需求,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在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中,这一科学传播是贯穿全过程的。

新闻发布中的三种信息需求会呈现相互交错、此起彼伏的状态,形成不均衡的信息流动。而全面的信息流必须包括动态信息流、政府应对信息流、科学信息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按照斯蒂文·芬克关于危机传播提出的四段论模式[4],危机传播可划分为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和危机解决期。在突发事件发展不同阶段的新闻发布中新闻发言人不仅要不断地向媒体和公众报告目前为止所获知的事件动态和政府采取的措施,而且要帮助公众更准确地理解面临的风险,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背景信息,运用科学知识、科学事实和数据等来说明情况,争取获得舆论的支持。而后一点正是科学传播的意义和功能所在。

在危机潜伏期,新闻发言人要准备危机发生时的应急预案,了解可能的风险,搜集有可能发生危机的科学资料,加强与媒体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提高科学素养。

在危机突发期,突发事件爆发,往往局面混乱,事态错综复杂,一时很难搞清楚事件的确切状况和前因后果,公众此时最需要的是政府表态和科学应对措施。新闻发言人要在第一时间向媒体和公众提供经过授权和核实的动态信息,向公众表明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提供大量科学知识,为事件初步定性,消除小道消息,告知公众可以采取的科学应对措施。

在危机蔓延期,公众最需要了解对事件性质的科学分析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新闻发言人要帮助公众更准确地了解面临的风险,接受反馈信息,为事件准确定性,并对政府的决策进行解释。

在危机解决期,公众会关心如何科学防范新的危机、对事件的科学评估和事件责任的认定。新闻发言人要接受反馈信息,教育公众增强科学防范意识,防止新的危机。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刺五加不良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为例。2008年10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

在10月8日、11日、14日、16日和18日10天时间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在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刺五加不良事件的五条新闻通稿和一篇相关知识小贴士;11月6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与记者交流;11月7日发布后续消息1条。

事件动态信息流:10月8日,通报不良事件和死亡病例,把重大用药安全及时警示公众;10月11日,疑有问题刺五加注射液已得到有效控制,其他三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人病情稳定;10月14日,通报事件调查进展,对事件初步定性;10月16日,通报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11月7日,通报刺五加不良事件查处情况并给予科学定性。

政府应对信息流: 10月8日,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10月11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的工作组正抓紧对事件的成因进行调查;10月13日,责令并监督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召回已上市的全部刺五加注射液;10月16日,各地还要进一步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严密监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11月7日,通报刺五加不良事件查处情况。

科学知识信息流:10月11日,网站发布刺五加注射液相关知识问答,共包括9个问题:1、什么是刺五加注射液,其临床用途有哪些?2、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有哪些?严重不良反应有哪些?3、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4、如何正确使用刺五加注射液?5、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应注意什么?6、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7、什么是药品严重不良反应?8、如何区别药品不良反应与疾病本身症状、药品质量问题?9、如何正确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10月14日,公布科学检验结果;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颜江瑛通报刺五加注射液严重不良事件的阶段性结论并和记者进行交流,回答记者对中药注射液质量的质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这次事件的新闻发布中不仅及时发布了事件动态信息和政府监管措施,而且主动发布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检验结果。由于有政府的权威信息,绝大多数媒体根据政府发布信息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同时,公众也通过危机新闻发布及时了解药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危机新闻发布中科学传播的多方互动

对于危机新闻发布中的科学传播,政府无疑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关于政府在科学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设。如一种假设是认为政府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主要是科学传播活动的组织管理者[5];另一种假设是认为政府在科技传播中代表最高层次的国家或政党立场,采取中心广播模型,即自上而下命令、教导,政府和其他供给主体采取单向推动,受众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6]。在危机新闻发布中,政府的两种职能都是存在的。一方面,政府是危机事件信息发布的责任主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播者职能,另一方面,政府负责事件的指挥与组织管理,成为事件中的指挥核心与灵魂[7]。

在履行传播者职能时,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必须按照规定,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政府公告等途径进行信息公开,重大事件要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进行公开,使政府成为危机传播中的第一信源。

在履行组织者职能时,政府要吸纳科学家、媒体和公众的意见,使新闻发布成为以政府为中心的科学传播互动平台。政府要承认自身的有限性,即在科学传播中政府不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也不是传播渠道。政府必须尊重科学家群体的意见,承认科学传播的受众与主体的多元化,承认公众态度和公众发言权的重要性,推动科学传播从中心广播模型阶段向缺失模型阶段和对话模型阶段的转变[8]。

1)政府与科学家群体的互动。由专家对技术性问题做出解释,使信息更具权威性,在事件的解释上也更有说服力。对于药品安全等专业性较强的危机事件,利用专家解释相关信息应当成为新闻发布工作中的常规做法。

2)政府与媒体的互动。新闻媒体不是管理部门而是舆论机构,具有反映舆论、影响舆论、组织舆论的功能。新闻发布应当成为政府和媒体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互动交流最畅通的渠道。具体形式可以包括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突发事件中采访政府领导,以及政府组织媒体采访突发事件现场等。

3)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危机新闻发布要及时回应公众的科学质疑,回答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新闻媒体也要广泛了解公众意见,做公众的真正代言人,发挥政府与公众交流的中介作用。

以“大连金港安迪”生产销售问题人用狂犬疫苗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为例。2009年1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报送进行批签发的狂犬疫苗留样,按补充的检验项目进行了检验,检验的初步结果表明:该企业生产的部分狂犬疫苗可能存在缺陷。虽然该起事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并未接收到不良反应的情况,但由于涉及人数众多,容易在公众中造成恐慌。

在事件的新闻发布中,政府与公众、科学家群体和媒体均进行了较充分的互动交流。

——与公众的互动。1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政府网站发出通报,提醒公众药品安全预警,告知公众该企业生产的部分狂犬疫苗可能存在缺陷,国家局已要求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其产品依法控制,当地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开展调查处理。同时,告知公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尚未收到该产品使用后不良反应的报告。2月6日和12日,又两次通报了问题疫苗已被控制、召回和处理企业违法行为的信息。同时,药监局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变化,了解公众可能担心的问题和关注热点,制定新闻发布预案。2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与媒体的互动。一是回应记者的质疑。有《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部分人用狂犬疫苗,被检测出含有违法添加的核酸物质,对这个事件的定性是什么?狂犬病疫苗它有一定的有效性,而且一旦患上的这个传染病死亡率非常高,我想请问药监局有没有对这种违法添加的核酸物质对药效的影响有一个评估?对于这些敏感、热点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新闻发言人做了政策方面的回答,同时邀请了相关专家从科学角度进行了解答。二是邀请传统媒体现场采访。经与中央电视台策划,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带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和中国医药报记者前去大连进行现场采访。

——与科学家群体的互动。在2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专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解释技术问题。专家从科学角度分析了违法添加物质对药物的影响,即违规添加的物质已经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病毒治疗,并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上市药品。新闻发言人颜江瑛紧接着进行了补充:“对这个企业来说,只要没有按照生产批件和生产工艺生产,进行这种违法添加的,我们就会对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新闻发布中的回答既坚持了政策原则,又从科学角度进行了详细解释,避免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1]石国进.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科学传播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7.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11.

[3]秦志希,王琼.从科技新闻看公众科技信息知情权之缺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

[4]Steven Fink (1986).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5]吴国盛.谁应担起科学传播的重任.光明日报,2000-11-2 C02版.

[6]郑念.科技传播机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9.

[7]石国进.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科学传播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7.

[8]刘华杰.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科普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刺五加危机公众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刺五加多糖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危机”中的自信
治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方一则
刺五加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