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模因的初步研究

2010-08-15李晓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期
关键词:模因语言

李晓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1 前言

1.1 关于模因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撰写了《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在该书的末尾,道金斯首次正式提出除了基因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复制因子,即文化传播单位的概念名词模因“meme”。这种复制因子能够表达出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或模仿行为的基本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时髦用语、思想潮流、音乐旋律、服饰格调、建筑风格、图象,甚至是手势或脸部表情等肢体语言。

1.2 关于语言模因

Susan Blackmore 认为如果没有语言,一个人的任何一种行为表现,都不可能同时被太多的人直接看到。即便是看到了,观看的人也有可能因为看累了转而看别的东西。这就意味着,通过他人直接观看的行为表现将这一行为表现传播出去的拷贝复制品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如果发出一个声音,就可能有很多人能够同时听到,比通过手势语、身体态势、面部表情,以及其它任何可以利用的信号手段来传播消息,能产生更多的复制品。

Susan Blackmore 认为口头言说的语言,是模因选择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首先,声音是大量进行行为传递的最佳侯选手段;其次,单词的产生是对言语流程进行数字化的有效途径,并因而能够保证并促进语言传递过程的保真度;第三,语法是增进语言传递过程的保真度和多产性的更加精致的一种手段。所有这三方面必将增加语言的可记忆性,并因而有助于语言的长寿性。

2 语言模因形成的条件

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就在于传播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Blackmore 认为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在数量众多的具有复制和传播潜力的模因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数量不多,只有少部分的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实际上,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当语言模因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积极的作用时,这些语言模因就变得强大,成为成功的模因,有一些则成为失败的模因,转瞬即逝。

2.1 实用性

一种语言信息具备有用性,得到大众的认可,被大众接受和模仿,从而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被复制和传播,才能形成语言模因。语言信息越是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就越是模仿它,并复制和传播。例如网络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符号和缩略语,充分体现了网络方便快捷、准确迅速地传递信息的特点。如gg(哥哥),mm(美媚),菌男(俊男的反义词),霉女(美女的反义词),bf(boyfriend 男朋友),gf(girlfriend 女朋友)等。

2.2 合理性

语言模因要得到强化或保留,一个重要因素是该语言信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例如,一些同义的语言信息因其能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被广泛复制和传播,被应用于不同的语用场合和语境中,说明这些同义的语言信息具有合理性。这些语言模因彼此共存,相互竞争。例如“下课”一词本来的含义是“上课时间结束了”,现在“下课”一词已经超出教育行业这个范畴进入其他的领域。体育界中足球教练因球队成绩不理想或者其他原因被撤换或自己辞职都可以称为“下课”。

2.3 时尚性

时尚总是和模仿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时髦、新潮,具有时代色彩,就会很自然地被人们模仿。流行歌曲的歌名、畅销书的书名、电影和电视剧的片名、新闻报道的标题、广告、网络语言等,能及时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潮流和大众心理,让人感到新奇、刺激,就会被人们广泛复制、传播。例如来源于广告词的“你out 了”、来源于流行语言的“粉丝”、“蕾丝(演员徐静蕾的粉丝)”、“纲丝(演员郭德纲的粉丝)”等、来源于流行歌曲歌词的“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2.4 权威性

一般来说,拥有权威、名望、魅力的人士和其他有影响的人,往往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大众愿意模仿他们,从而使他们所拥有的模因得到传播,形成模因现象。例如赵本山的小品中使用了大量风趣幽默的语言模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来源于其小品的语言模因有“你太有才了”、“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暗送秋菠(秋波)”、“话疗”等。

3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

模因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有三种渠道:

3.1 知识的传授

语言中的模因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表现出来的。我们把从学校和书本中学会的词,句子,甚至篇章等在日常交往中进行复制,再传播给其他人。当这些信息被广泛地不断地复制和传播就会形成语言模因现象。当人们学习新词或者掌握了一些和这些新词有关的经验时,这些新词就会在使用中被复制和传播。例如近几年来不断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新生名词,“苏丹红”、“孔雀绿”;“非典(SARS)”、“疯牛病”、“炭疽疫”、“禽流感”、“甲型流感(H1N1)”等。一旦这些新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人们熟悉并且能够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就会被接受进而被广泛地复制和传播。

3.2 语言的运用

在多种传播媒介的帮助下,大量的信息在语言的使用中被复制、改变、传播。有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频繁地使用,有些词语由于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淘汰,实际上这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保姆”一词的定义为“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者成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现在幼儿园里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可以称为“阿姨”、“保育员”或者“老师”。而主要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又可以称为“家政服务员”。如果从事“保姆”工作的人为男性还可以称为“男阿姨”或者“男保姆”。

3.3 信息的交流

指根据语境即兴而发,后来得到广泛复制和流传的语言模因。这类模因还有可能出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即一种语言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被复制和传播。例如在很多港台电视剧中经常会有两种语言混用现象,对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Sorry,你的report 做错了”、“你今天显得很有power 呀!”等。此外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被接受或拒绝。例如,英语中“party”一词,在中国大陆为“晚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是“派对”;“setmeal”一词在中国大陆是“盒饭”,在台湾省则是“便当”(日语的音译);“UFO”和“bus”在大陆翻译为“不明飞行物”和“公共汽车”,在台湾省分别为“幽浮”和“巴士”。

4 结论

语言模因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语言被频繁使用的过程也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但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并不是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按照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可以分为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基因型语言模因指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相同。表现型语言模因是指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内容的模因。总之,大量的语言信息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被重复、增减、变换、传递。对语言模因的研究有助于观察语言本身的表现,发现语言发展和进化的规律,有助于在社会文化的交际和交流中学习语言。

[1]李晓黎.赵本山小品语言模因现象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7.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

[3]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贷云,王兵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4]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5]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外语教学,2006.

猜你喜欢

模因语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论语言的“得体”
模因与文化
基于象似性的语言模因初探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