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有限 责任无限
2010-08-15省人大代表沈志荣
■ 省人大代表 沈志荣
任期有限 责任无限
■ 省人大代表 沈志荣
我是1981年当选为德清县人大代表的,从那时开始,历时29年,我先后担任过县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现在还是省人大代表。
当了近30年人大代表,我感觉现在的代表民本意识越来越强,建言献策的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敢说真话了。
代表们越来越敢于直言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当县人大代表时,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刚刚步入正轨,那时候参加人代会,我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当代表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大会小会上发言也更积极了,但有些话还是不太敢说,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差不多,通常就是表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然后对新旧时代作一些对比。
直至198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一位代表的发言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有一位来自工业机械部的代表,他在发言时竟然对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批评。这个发言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冲天炮”,给人石破天惊的感觉。当时,我就在想:这位代表怎么那么大胆呀?这样发言能行吗?但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我就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不少代表都开始敢于讲真话,对政府一些欠妥的做法都能直言不讳。比如说,当时有的地方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的情况,因为超生被牵牛扒屋的事情时有耳闻,代表们就对此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
到了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民主、活跃的气氛就更浓了。在那次大会上,人民大会堂的过道上放置了话筒,代表们可以在大会堂里发言了,这是一大创举。因为发言的代表十分踊跃,10多个话筒就在代表中间不停地传来传去,记者们也忙坏了,镜头不停地追逐着发言的代表。到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每个代表的位置前都安装了一个话筒、一个表决器,每位代表都可以畅所欲言了。
宪法和代表法规定,代表在人代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通过不断的学习,代表们在发言时就更加敢讲真话、讲实话了。
好代表关键看履职
从八届全国人大开始,代表们“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意识越来越强,而且也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百姓呼声,像发展民营经济、国有企业改制、建设京沪铁路等建议,都是在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回顾担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15年间,我在参与人大很多调研、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的基础上,结合平时自己与选民广泛接触中收到的信息,一共撰写、提出了123件议案、建议,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很多建议都被有关部门采纳。
20世纪80年代末,江浙一带养殖珍珠的农民都在为大量的珍珠寻找出路。当时的淡水珍珠属于国家二类商品,它和黄金一样,由国家统一收购,不允许自由交易。养殖户、商户们整天戴顶“投机倒把”的帽子,干着“非法”买卖,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提心吊胆,严重阻碍了我国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从1986年起,我在每年人代会上都提这个问题,最后淡水珍珠终于由二类商品改为四类商品,可以进入市场自由交易了,推动了整个珍珠产业的发展。
当了近30年的人大代表,我觉得,一个人大代表是否称职,不仅仅是看你在工作岗位上是否是先进模范人物,还要看你代言民意、履行代表职责是否出色,那种视察走访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大会闭幕挥挥手的“四手”代表,那种“代表代表,会完就了”的徒有虚名的开会代表,都是不称职的代表。
因此,作为人大代表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做个虚心的人、有心的人、用心的人,深入了解和掌握群众关心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希望政府解决什么。然后,再把群众一些个别的、分散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形成系统的建议,通过人大的平台,直接向相关部门反映,促进“一府两院”能够更好地掌握实情,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从而努力做到决策的制定、执行都能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代表任期有限,责任无限。“做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值得代表在履职时借鉴。
(费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