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莎·朱可娃不怕输的“富二代”样本

2010-08-15编译赵楠楠

中国新时代 2010年2期
关键词:富二代时尚杂志阿布

编译· 赵楠楠

俄罗斯的富二代达莎·朱可娃(Dasha Zhukova)有着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时装设计师、时装品牌 Kova &T创始人、艺术策展人……2009年初,她又变身成了“时尚魔头”中的一员——时尚杂志《POP》的新任主编。

逆势中的性格女主编

2009年2月,28岁的朱可娃出任英国最潮的时尚杂志《POP》主编。

《POP》可以说是伦敦最酷的时装杂志,其母公司是英国EMAP消费传媒集团。2008年,德国著名的家族企业Heinrich Bauer出版集团收购了EMAP旗下的38家商业电台,以及各种生活和消费类杂志,并将EMAP更名为BAUER。

《POP》创始人是凯蒂·格兰德(Katie Grand)。此人是一位有着长达15年造型经验的造型师,被各大时装品牌的设计师、明星和社会名流视为“金手指”。金融危机爆发后,众纸媒或倒闭或疾走下坡路,《POP》也没能幸免,亏损严重,母公司EMAP决定将其关闭。凯蒂见势不妙,带着原来《POP》的编辑团队,以及包括助理在内的全班人马,集体跳槽去了康迪纳仕传媒集团(Conde Nast)创办了另一本新刊。

少了灵魂人物和主要创作团队的《POP》,一度几乎面临崩溃。新的母公司BAUER经过整合后,决定继续出版《POP》。不过,朱可娃是个新手,她和时尚杂志间的关系仅限于接受过几次拍照与采访。虽说朱可娃与很多时尚杂志主编、编辑们私交甚好,可她是否懂得如何运作杂志?能否胜任主编一职?让许多人质疑,更遑论重现《POP》昔日的辉煌。英国媒体和时装界均不看好朱可娃,对她的任命不屑一顾。就在任命宣布的当日,吉尔·桑达(Jil Sander)时装秀上朱克娃的座位竟被日本版《Vogue》的主编给占了。

改名后的BAUER集团铁了心让《POP》东山再起,为了再现凯蒂主持《POP》时的辉煌,BAUER煞费苦心请回了阿什利·海斯(Ashley Heath)——英国媒体圈的资深大佬,让他来帮助初出茅庐的朱可娃。

有了阿什利这块金字招牌为朱可娃“保驾护航”,多少让旁观者感到松了一口气。对新人朱可娃,阿什利赞美有加,“她对时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时尚走向也非常了解,能和她一起工作应该是件开心的事。”

上任后的朱可娃丝毫不敢怠慢,当然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游说亲朋好友加盟《POP》,集思广益想点子。在朱可娃的游说下,时尚圈里的红人、被人称为“时尚圈未来派”的法国版《Vogue》杂志主编的女儿茱莉亚·R·洛菲德(Julia Restoin Roitfeld)亲自出马为朱可娃的首期《POP》杂志贡献了两页的内容。在这两页中,茱莉亚和弟弟亲自出镜拍摄时尚大片,摄影师是美国著名的当代装置艺术家汤姆·萨奇(Tom Sachs)。而且照片是用一次成像的宝丽来拍摄的,这种方法在拍摄时尚大片时很少被用到。

英国名媛、黑啤酒家族吉尼斯(Guinness)的女继承人达芬妮·吉尼斯(Daphne Guinness)是另一位被朱可娃说服出来为《POP》出主意的人。

2009年9月1日,由朱可娃主编的首期《POP》上市了,她特别策划该期由4个独立的单册组合而成,其中两个册子的封面由13岁的美国时装博客女孩泰薇·盖文森(Tavi Gevinson) 为主角,另外两个册子的封面为限量发行版,其中,一个是由美国波普艺术家埃德·鲁沙(Ed Rusch)为《POP》的重生专门设计的。另一个则是现任意大利国会女议员史特拉(Ilona Staller)的美艳出镜,内文中还有8页她的专访。

对于“新官上任”的朱可娃来说,再也没有谁能比泰薇·盖文森更适合解释她“《POP》杂志将提供更广阔的、专注于艺术、当代文化和流行的全球视角”的抱负了。

对朱可娃担纲制作的首期《POP》杂志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2009年,在全球杂志势力TOP100排行榜中,出现了《POP》的身影。这本一年仅出2期的杂志,跻身于杂志100强,位列93位。

不能否认的是,在2009年诸多杂志接二连三关门时,朱可娃不仅在杂志内容上下功夫,更不惜制作成本:314页的《POP》至少使用了3种不同质地纸张,并插入了3个小开本的刊中刊,外加一张折叠大海报。

朱可娃逆势大手笔,增加了杂志的发行量。2009年底,《POP》杂志每期发行量超过8万册,并已重返最受英国女性喜爱的时尚杂志前10名。

闯出一片天

朱可娃1981年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俄罗斯石油巨头。父母离异后,朱可娃随母亲去了洛杉矶。

朱可娃的父亲在苏联解体时参与了国有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产业的拍卖,因此发家致富,轻松拥有了上亿美元的家产。一度有谣言说,朱可娃家因财产过于巨大,不得不于1993年移居英国伦敦。2001年,朱可娃的父亲又因涉及一笔巨大的军火生意,包括3万支冲锋枪、1万个手榴弹、1万多个打坦克的导弹,以及320万个弹药筒,而在意大利都灵的监狱蹲了几个月。

虽然生于豪门,但父亲遭人诟病的发家致富手段和随后的种种劣迹,让人们将朱可娃视为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什么本事的富二代。

朱可娃被大众熟知还因为她丰富的感情生活。

从16岁起,朱可娃就成了伦敦和洛杉矶的时尚名媛。她白天穿着Chlolé和Luella的休闲装外出,晚上则又换上YSL 和 Prada的礼服,出现在各种时尚晚宴上。年轻可爱的朱可娃吸引了俄罗斯网球王子萨芬(Marat Safin)的注意,朱可娃帮助萨芬一步步走出伤病和失意的阴影,重新找到比赛的感觉。2005年,萨芬在澳网公开赛中成功赢得个人职业生涯中第二个大满贯奖杯。可好景不长,萨芬和朱可娃在相恋两年后分手了。

与萨芬分手后,朱可娃又认识了俄罗斯巨富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rkadievich Abramovich)。阿布的年纪与朱可娃的父亲相仿,已婚并有5个孩子。认识朱可娃后,阿布宁愿付出55亿英镑的分手费也要与相伴16年的妻子一刀两断,最终阿布以10亿英镑为代价达成意愿。

2006年在阿布和原配夫人打离婚官司闹得不可开交时,朱可娃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不能再靠父亲或男友的钱生活,她要改变一切。

朱可娃决定创业。创业,就要从自己最熟悉的产业开始。朱可娃发现自己没办法找到一件称心的牛仔裤或白色T恤,各种名牌显然有些设计过度了。于是,朱可娃和闺蜜——来自中国香港的克里斯蒂娜·唐(Christina Tang)联手推出了时装品牌 Kova &T。

品牌名字来自她俩名字的缩写。唐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唐(Shanghai Tang)的创始人邓永锵(David Tang)。两个女孩子对时尚的见解相仿,她们都认为,“人们有时只是想要一件T恤加牛仔裤,并非真的想要买下全套的Gucci服饰。” 而Kova &T的设计就是强调随意。

品牌创立后,朋友们都很捧场。Kova&T最受欢迎的设计单品是PVC材料的裤袜(Legging),受到了凯特·莫斯(Kate Moss)等街拍女王们疯狂追捧。独特的设计再加上价格公道,使Kova &T 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目前Kova &T在全世界已经有83个专卖店。

在克里斯蒂娜的眼里,朱可娃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她评价说:“她很认真对待大家的意见,她几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

2008年9月,朱可娃出资在莫斯科修建一家占地8500平方米的当代文化中心(the Garage Central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简称GCCC)。被人问到建造这座文化中心的初衷,朱可娃说:“俄罗斯的年轻一代十分向往当代艺术,但是他们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互联网了解它。”

GCCC的开幕展览十分成功,除了俄罗斯本土的艺术家,还有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这样的国际大牌前往捧场。

和当主编比起来,朱可娃在艺术圈里可不是新人。她喜欢收藏,对艺术品市场十分了解,常常参加各大艺术品拍卖会。遇到不懂的事情非常愿意求教,业内人士都很喜欢她。他们还常说:“别在朱可娃面前提阿布,她正极力摆脱阿布给她带来的阴影。”虽然朱可娃的名字经常会与其男友阿布的财富,以及她老爸的坏名声连在一起,但这个富二代正在努力走出他们带给她的影响。

猜你喜欢

富二代时尚杂志阿布
巨人阿布的烦恼
红气球不见了
巨人阿布的烦恼
时尚杂志对艺术设计者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高端时尚纸媒生存的独特性及发展思路
京都“富二代”联手拯救传统工艺
注意力经济时代我国时尚杂志封面设计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