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哥本哈根会议更重要的
2010-08-15黄荻JochenHauff
文 · 黄荻 Jochen Hauff
科尔尼经理 Jochen Hauff参加了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全世界都关注着这场国际性大会,每个人都期盼通过此次会议人类能取得重大进步,具体的、实质性的成果能够实现。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地球的重量仿佛都落到了这座北欧小城上。但在所有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之后,我们却发现此次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并没有达到大多数人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比哥本哈根会议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的是企业具体行动的落实。
全球前2500家最大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了全球排放量的20~25%。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记录、管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采用三重底线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大多数企业并不是出于法律义务才这样做,而是因为具备非常强的商务意识,只要管理得当,可持续发展即被认作是一种可为公司创造盈利的战略,不仅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还能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所谓利成于益。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1月在讲话中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到了国家的高度。与此同时,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也开始探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家可能记得,大约在2007年,全球领先的大型企业就开始摸索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具体到企业上,就是在发展企业、满足投资回报和各利益方需求的同时,保障我们的后代在未来发展的环境和资源。
科尔尼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经济方面,即企业的盈利和股东的回报;环境方面,即各种商业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等要素;社会方面,即企业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如文化遗产的保留、公众文化的引导等。真正成功的可持续发展应综合三方面的利弊,从而成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2009年,科尔尼的研究发现采用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比其竞争对手更佳,这个现象在很多行业部门都有发生。其根本原因之一:比起他们的竞争对手,这些公司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因为投资方认为此类企业的风险暴露程度相对更小。在对16个行业开展研究分析时,我们发现13个行业中采取了可持续发展政策企业的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比未采取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企业更低。这并不能证明可持续发展政策就能成就企业的成功,但从中可以发现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制胜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关联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采取具体的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表现,还能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反过来说,中国十二·五计划的单位GDP减排目标,只有通过指标下放到具体运营的企业层面,才能做到可靠地记录、跟踪、管理以达到减少排放的目标。
未来十年,技术的创新会显著改变全球范围能源的供应方式。这主要受下一代技术诸如风能、光伏、集中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平行发展的推动。众多技术的结合会成为新兴“智能”能源系统的一部分,使消费者能以更为有效的方式管理能源消耗。消费端的创新变革, 例如插电式汽车、LED、高效能设备、零能耗建筑,以及工业能耗的优化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以更低的碳成本满足其能源需求。
总之,无论政治谈判能否达到人们期盼的结果,企业的行为才真正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