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应具有的信息素质
2010-08-15徐燕
徐 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经济与信息联系日益紧密的宏观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意义越来越表现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已成为21世纪馆员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一个基本能力,因此培养馆员的信息素质成为当前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1 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会长Paul Zurkowsk提出,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发展到现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量不断递增,其组织,存储,传播和检索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信息素质也有了新的内涵,基本上应包括三个层面: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
2 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质的具体内涵
2.1 信息能力:具体是指采集和评价信息、加工和储存信息、传译和交流信息以及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它包括图书馆员的信息化技术技能,信息化应用技能、信息化组织能力和信息化创新能力。信息化技术技能是指图书馆员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信息化应用技能是指图书馆员以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资源与工作目标结合的能力。信息化组织能力是指图书馆员将信息技术转变为内化于组织流程的管理方式,产生网络协同效应,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信息化创新能力是指图书馆员在信息技术、信息应用和协同组织基础上,与市场需求紧密快捷结合,产生创新效果的能力。
2.2 信息意识:指人们捕捉,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有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能力的基础。信息越强的馆员对于信息越敏感总能在众多信息中捕捉到及时有用的信息。图书馆员是信息的传播者,若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能得到长期的培养和实践,可以提高使用信息的效率及能力。[2]
2.3 信息道德:指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图书馆员的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获取,加工及传递方面应遵守的首先规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合理使用与发展信息技术。
3 目前高校图书馆员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的馆员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思想修养等方面有所欠缺,对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许多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不足,习惯于被动服务模式,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科研意识淡薄而数字图书馆又是建立在网络化、国际化的基础上,对英语、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是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高层研究人员匮乏,知识结构单一,当今国内高校图书馆员普遍缺乏课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缺乏高素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人员。因此要想做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工作,就需要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与能力。
4 完善及提高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措施及方法
4.1 调整知识结构:传统的图书馆只单纯地要求图书管理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检索功底,即可自如地应付各类用户的信息要求。但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还要接受图书情报等专业知识的训练。除了应系统掌握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知识,现代图书馆信息新技术及有关专业的科学知识,还应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熟练掌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技术。
4.2 提高外语应用能力:Internet网为主的互联网络为全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由于英文在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及其网络资源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想及时跟踪获取先进国家的最新信息、资料,突破语言障碍是当前图书馆员必备能力之一。[3]
同时,国际间的图书馆交流与协作日益广泛和密切,各语种、各类型的文献信息大量出现,这也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外语知识,以便熟练运用外语在互联网上与世界各地交流和传递信息,开发网上信息资源,跟踪国外科技、管理等方面最新的发展动向,使自己成为一名能用外语为用户提供信息精品的高层次人才。
4.3 提高图书馆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图书馆的服务原则是服务至上。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因此,要求馆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图书馆学理论,信息化知识,网络化知识与图书馆发展相结合。同时图书馆员须具备精深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必要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和外语知识,利用自己善于搜集情报资料,懂得信息系统,信息价值的优势,主动引导读者去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有减少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馆员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馆专业人才。[4]
4.4 提高馆员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关系沟通的过程。通过馆员与用户的沟通,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与期望,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因此,馆员应加强心理学、公关学等“软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提高语言表达和说服能力,努力缩短馆员与用户之间“共识”的距离,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相融关系,用真诚服务去争取更多用户的支持,提高馆员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4.5 强化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信息工作者每天要面对各层次,各种不同需求的读者,工作细微烦琐,这就要求馆员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对每一位读者都需要有耐心,有热情。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准确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在传递给读者传递信息过程中获取最佳的效果。
5 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时代,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质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图书馆员必须适应这一新的社会环境,熟悉并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提高发掘、获取、传递所需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质。
[1]张冬梅.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创新型服务[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9.2.
[2]许轶颖.浅谈现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9.5.
[3]罗传玲.21世纪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图书馆,2006.3.
[4]李翠华.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