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苏俄革命纪念特刊”浅论
2010-08-15黄雅丽李良明
黄雅丽 李良明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9)
《中国青年》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其使命和宗旨是“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思想阵地。共产党员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张太雷、林育南、任弼时、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或参加编辑工作,恽代英担任主编的时间最长。《中国青年》在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青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上海《民国日报》在十月革命爆发后第三天即1917年11月10日,就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的大字标题,最早报道了十月革命的消息。随后,北京、武汉等地的报纸刊物也都相继进行了报道,如11月12日,《汉口新闻报》刊发“东京专电”,“对于俄国之重大形势,应求联合国速筹对应之策,因之特开会议”[1]P28。但囿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封锁,这些报道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且消息主要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媒体,多有歪曲、污蔑之词。因而,中国广大青年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真相了解并不多。大革命高潮兴起后,为了更好地鼓励青年投入战斗,有必要向他们进一步介绍十月革命的情况。为此,在恽代英指导下,《中国青年》于1924年11月8日 (即俄国十月革命七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第52期专辟“苏俄革命纪念特刊”,登载了张秋人的《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任弼时的《列宁与十月革命》、《苏俄经济政治状况》、《苏俄与青年》、大庆的《去年莫斯科的十一月七日》、恽代英的《苏俄与世界革命》、《苏俄与中国革命运动》等7篇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现状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以下方面宣传和介绍了苏俄十月革命:
一、宣传和介绍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展示了列宁时代的精神,号召中国青年学习、研究列宁主义
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的视角,把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迅速成熟的革命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者互相仇杀的时候,正是无产阶级起事的日子”[2];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为克伦斯基政府之压迫,定是日趋于革命的;军队久受战争之痛苦,亦已抱怨当局,而趋近革命之队伍”;“各大城市居民均渐与少数派及社会革命党疏远”[3],“恐慌成熟了”[3]。 列宁精准判断革命形势,凝聚全党的力量,号召人民抓住历史机遇,“把帝国主义者的战争变为国内战争”[2],“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一切政权归于苏维埃’,十月革命成功了”[2]。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虽死,“但列宁主义仍然活着”[2],“他的成绩于万年不能磨灭……列宁主义——更亿兆年也不会被人忘记”[3],“世界革命正因此而蓬蓬勃勃”[2],“无产阶级革命的怒潮已经日渐澎湃”[3]。“全世界被压迫的无产者民众”,“还只有本着列宁主义”,“起来研究列宁主义”,用列宁主义来指导我们的革命,“方可像俄国无产阶级一样的得着最后的胜利”[2]。“我们中国的革命运动,也必须跟着列宁主义的灯”,学着“列宁的勇气”,决然地实行“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打倒一切军阀!”的口号,中国的“十月革命”就会来到。[2]
二、宣传和介绍了苏俄十月革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鼓舞中国人民求解放的士气
运用数据和图表形式向中国青年列举了十月革命以来苏俄经济所取得的成绩。农业方面,“俄皇时代,全俄土地30%为几千贵族所占有”,而“十月革命之后,则96%的土地为农民所有”;原来是面临“面包不足的饿死人的恐慌”,现在是“一变而为面包没有人吃的恐慌了”,这“亦可见俄国经济的进步”[4]。工业方面以煤油为例,1920年是2,000万普特,到1924年达到17,100万普特,现有的煤油“已不仅足供国内工业及运输业之需要,并可供给国外市场而收得利润”[4]。财政方面,“亦由破产而转入充裕之途”[4]。即使“最强的英、法、日、美,足无法以制苏俄”,“各国既不能以军队和经济力扑灭苏俄,又恐国内无产阶级之暴动”,所以,“亦不得不求调济方法,以维持固有之国际经济关系而发展本国利权”。[4]在英国承认苏俄之后,“各国亦相率承认”,[4]苏俄的国际地位得以巩固。经济的发展还使得“苏俄国内更加团结,联邦制下各民族之关系,亦更加亲近,而一致以御外侮”;城乡之间“有极亲洽的关系”,[4]工农联盟的基础得到巩固。通过对苏俄十月革命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国际政治地位的确立的介绍,热情地鼓舞中国人民求解放的士气,“东方被压迫民众!不要忘了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必然阶段,而俄国革命不过是这一段之起点。大家起来共同完成这历史的过程,这是二十世纪人类的责任啊!”[4]
三、宣传和介绍了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青少年的关怀以及青少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十月革命后,曾受压迫的各民族青年“都享同一的待遇”的国民教育,“几千年来被压迫的青年妇女,也竟得与须眉男子受得同等教育”[5]。儿童教育机关从1914年的130所增至1921年的5,981所;专门学校,1914年有32处,到1921年已达190处;对不满十六岁的青年工农子弟的教育费用“均由国家或职工会供给”,在各校及各共产大学学生,工人分别占全数的62%和45%以上。[5]青年团、童子军组织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年团“帮助红军实际参加战线,战败高尔察克、邓尼金、谢苗诺夫等一切反革命的武力”;“在乡村作各种宣传,帮助政府作一切生产分配的工作”;饥荒时节,“为农民输运接济粮食,并为将各地饥民移居城市以免饿死”;“为国家提高农村及工业的生产力,在城市与乡间青年工农中作各种宣传和教育的工作”;1922年计有团员247,000人,1924年列宁逝世后,“一班青年受着很大的刺激,骤加团员20余万人,现计有团员60余万人”。[5]“童子军常旅行乡村镇市,作各种宣传或公益(如修桥补路)的工作,对于社会实有莫大之补益”;1922年10月童子军“人数不达4,000,今年骤增至20万”,他们的口号是“我们时刻准备”。[5]真实的事例与数字向中国青年展现了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青少年的关怀和青少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锻炼成长,并指出“这种下层青年之培养,实为苏俄近年最可乐观的事,十五年后的苏俄,将有思想行为均健全的一般青年为真正共产社会建设的新基础。这是苏俄与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共同企望”[5]的。而各国资产阶级却对此深感畏惧,“苏俄现有的政权无足畏,所可畏者乃他们的儿童和青年”[5]。因此,无产阶级国家要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他们将来为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文化上组织上的真正建设者”[5]。呼吁中国青年要“起来追附苏俄青年,为世界革命共同作战”[5],也一定会取得苏俄那样的成就,则中国之独立富强,人民之民主平等,“亦是旦夕的事”[4]。
四、宣传和介绍了苏俄与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苏俄与世界革命“是有相互的密切关系的”[6]。苏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个成功者”,“是一个 (而且现在还是惟一的)无产阶级的国家”,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它是本国资产阶级 “是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仇人”,与“资本帝国主义是势不两立的”。[6]在与本国资产阶级及各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单靠苏俄一国之力 “是很艰难不易得胜利的”,因而,任何一国的无产者都是“他的向资产阶级作战的伴侣”。[6]世界反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势力是互相依赖互相协助的,不仅“苏俄的革命势力可以帮助东方民族;东方民族的革命势力,亦是苏俄所急迫需要的帮助”[6]。列宁建立第三国际的目的是要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6]。所以,“苏俄对于东方民族,是极力希望他们的国民革命成功的”,“是要极力促进东方民族打倒帝国主义运动的”,“苏俄是正在积极的领导世界革命运动”。[6]热心国民革命的中国青年,应知道中国的国民革命“是今天全世界革命潮流中间的一部分”[6]。苏俄为反帝之缘故,“很诚意的愿意与东方民族相联合,很诚意的愿意与中国国民革命的势力相提携”[7],“苏俄与各国的无产阶级都站在我们这一方面”,“我们都是相互不可分离的作战伴侣,我们革命的成功,一定可以使全世界革命的同志都振奋起来;全世界革命同志的振奋,亦要更加壮我们革命军的声势”[6]。现在,在世界革命运动中最有成功希望的,“在东方便是中国的国民革命”[6]。中国的革命青年,“我们努力罢”,“我们能促成中国的革命,不但解放了中国的全民族,而且能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起来!捉住这样个必然胜利的机会,与全世界革命的同志一同前进”。[6]
五、宣传和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必须像苏俄革命那样有一个铁一般纪律的革命党,借此驳斥了国民党右派的攻击
我们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七周年,是 “要籍此警醒自己”,“亦警醒一切应当与我们共同作战的人们”[8]: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苏俄革命七年来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因为有了一个像铁般坚固的共产党”和“成千上万为自己利益而拥护革命党的农工群众”[7]。而中国革命之所以经过了13年的努力仍不曾 “有一点好的成绩”[7],“仍是停留着在我们未能满意的地方”[8],“还未能助被压迫的民族的解放,还未能遏制法西士蒂的猖獗,还未能打倒帝国主义的进攻”[8],正是由于缺少这样一个“有铁般的纪律”的“强固的大党”[7]。借此驳斥了国民党内反对改组国民党为革命党的旧党员,他们自居为国民党员,并不是他们要革命,而是作为一种“挟持”,“挟持着倡导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先生”,在与军阀帝国主义妥协的时候,可以“开声讲价钱,与军阀帝国主义做买卖”。[7]因此,他们“根本便是希望与反动的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妥协”,“根本是不愿有一个真正的革命党的,更不愿有许多农工群众来拥护革命党”。因而,对苏俄很诚意的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帮助总感疑惑,“而且他们根本反对苏俄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帮助”,因为他们“已经很安心的拥戴帝国主义了,绝对不信中国会有能打倒帝国主义的一日”。[7]所以,我们要认清国民党右派对我们党、团的攻击和污蔑,要明确我们革命的责任,中国革命的成功,需要“真正的[要]革命”的中国青年,“像苏俄革命家一样的努力”,[7]“毫不顾惜地拿起铁帚,扫除一切不革命的,而且是反革命的分子”[2],造一个坚固的有铁般纪律的革命党,自能有像苏俄革命一样的成功,自能“得着最后的胜利”[3]。
“苏俄革命纪念特刊”在中国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许多革命青年就是在看到 《中国青年》这期特刊后,坚定了革命信念,走上了革命道路的。阳翰笙在回忆恽代英时提到,当时 “马克思的书很少。听说苏联十月革命把资本家、地主都打倒了,可是介绍十月革命的书也很少。列宁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还有什么第三国际? 我们也弄不清楚”[9]P15;陈养山也谈到,“我们读书小组曾设法购买有关苏联革命的书刊,但找不到几本”[10]P33。苏俄革命纪念特刊对苏俄革命系统地介绍,满足了革命青年的愿望。陈养山说,它“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这时才知道俄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之后建立的工农政府,是列宁领导的”,我们读书小组多次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革命必然是苏联式的,有了苏联的榜样和援助,革命胜利就会容易得多。”[10]P33广大革命青年当中掀起了学习宣传研究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的热潮,马列主义得到更加深入而广泛的传播,从而促进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在各地的发展,“有志于革命的青年不断地涌入团内,到五卅运动爆发时,团员人数已成倍地增长,成为反帝爱国的一支强大力量”[9]P15。同时,本期特刊对十月革命的宣传介绍,更加激起广大革命青年反帝爱国的热情,认清了革命形势,廓清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攻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糊涂认识,明确了中国青年的责任和青年运动的方向,推动着广大青年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民革命运动,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必要准备。
[1]李良明,孙泽学.湖北新民主革命史: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秋人.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3]任弼时.列宁与十月革命,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4]任弼时.苏俄经济政治状况,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5]任弼时.苏俄与青年,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6]恽代英.苏俄与世界革命,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7]恽代英.苏俄与中国革命运动,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8]大庆.去年莫斯科的十一月七日,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9]阳翰笙.照耀我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回忆恽代英[M].人民出版社,1982.
[10]陈养山.恽代英是我走向革命的引路人.回忆恽代英[M].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万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