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面劳动

2010-08-15高明青赵夫鑫

党史文苑 2010年16期
关键词:体面劳动者劳动

高明青 赵夫鑫

(东北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4)

体面劳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顺应世界劳动就业发展趋势、践行我国高速发展时期的民生理念、深入分析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思想理念,是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是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真实写照和强烈愿望。实施体面劳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就业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体面劳动的内涵

“体面的劳动”这一个时尚理念是在1999年6月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新任国际劳工组织局长胡安·索马维亚首次提出来的,它不但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和有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且还意味着权利得到有效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所有人都能完全得到有收入的机会。同时,它还是 “通往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佳途径的标志,在这一道路上,无需牺牲工人权利和社会标准就可实现就业、收入和社会保护”[1]。目前,关于体面劳动的概念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体面劳动是指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其核心是工作中的权利、就业平等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等;另一种看法是根据有关学者的定义,体面劳动是指在自由、公平、安全、快乐的基础上从事生产性的、获得对等报酬的工作活动过程。

二、实施体面劳动的必要性

实施体面劳动,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中国政府和工会组织不会因此而放弃广大劳动者的体面劳动,相反,正在一直为此付出不懈努力,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体面劳动的实施理念不谋而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2008年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时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2009年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再次强调:“工会组织要切实保障职工就业权利,努力实现体面劳动,让更多的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温家宝在今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胡锦涛今年4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从胡锦涛的“体面劳动”论到温家宝的“与民尊严”论来看,不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而且还深入、具体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内涵和时代意蕴。

体面劳动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而又有待发扬的理念。在当今,它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实施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这表明我们党是人民的政党,根源于人民,来源于人民,也必将服务于人民。实施体面劳动是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对于我们党来说,实施体面劳动就能够实践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够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实施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它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执政新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3]。毋庸讳言,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实施体面劳动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一直以来,我们某些地方都是将降低劳动者福利的发展模式,视作竞争力的一部分。现在,随着对‘体面劳动’和‘让人民更有尊严’理念的不断强调,看来逐渐改变这样的发展模式指日可待”[5]。于是,我们不仅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利益和价值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坚持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把体面劳动的实施真正地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到人民体面生活上来。

三、实施体面劳动的有效途径

胡锦涛在今年 “五一”劳动节公开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了 “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这既是执政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当前,实施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让广大劳动者实施体面劳动,这不但表达出了一种先进的执政理念,而且还体现了对劳资关系的调整与管理有着具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当今的大资本、大工业时代的社会,不光有众多的工人成为大机器的附属物,而且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拥有劳资的力量对比也愈发越大。因此,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和尊严,已迫在眉睫。于是,我们必须要把体面劳动的精髓“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即把一切工作做到实处,真真正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4],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第二,要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发展既是硬道理,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不同类型的人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又有不同的取舍。就拿我们党来说,她以追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其发展的价值取向代表着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正朝着更富强、更民主、更文明、更和谐的趋势发展。从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看,体面劳动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看看那些漂泊的农民工和“蚁族”;看看那些“开胸验肺”“跳楼讨薪”“上吊维权”的一线职业者们。此时体面劳动的提出是多么地及时、多么地有效。这些不和谐的旋律,完全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要求。因此,实施体面劳动,就是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务必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不断地让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劳动者朝着共同和谐、富裕的方向发展。这样,全体劳动者都会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各尽其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享体面生活。

第三,要始终坚持劳动者的实践主体地位。劳动者的一切经济活动在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劳动者在人类发展史中,不仅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还不断深化了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同时也彰显出了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实施理念与坚持劳动者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论断是一致的。对于这一论断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认识,而且更明显的阐明了体面劳动理念在中国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中得到具体实践的验证,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才能把体面劳动的理念落到实处,急劳动者之所急,想劳动者之所想。比如说,20多年前的小岗村,正由于当地的劳动者有一种敢闯、敢干和冒险的无所畏惧精神,才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声,促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成为了现在的农民工。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汗水已洒满了全国的各个角落,对祖国所作出的贡献已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机会集体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重视劳动者的实践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实现体面工作、体面生活,这也是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第四,要始终坚持把体面劳动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根本依据。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而且还要“形成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和模式原则,从而达到决策目标人性化,决策程序民主化,决策主体群众化,决策结果科学化,弘扬公平原则,彰显公共利益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6]。科学发展观强调把以人为本置于价值核心的地位,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公共政策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体面劳动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维护劳动者权益作为工会组织的神圣职责,进而为他们的双向维权策略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现实依据,以至更好地为广大劳动者说实话办实事,特别是要把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作为他们为劳动者提供绿色维权服务的宗旨。因此,坚持实施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实际上就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国际劳工组织.体面的劳动[R].劳工局长的报告.国际劳工大会第87届会议.日内瓦: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1999: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29.

[3][4]程天权.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1.

[5]郭之纯.劳动群众从“体面劳动”到“体面生活”[N].青年时报,2010-4-29.

[6]程天权.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9.

猜你喜欢

体面劳动者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体面过冬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