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教师在终身学习中的典范作用
2010-08-15有轶
有 轶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当今信息时代的知识以几何级数增加,呈现出一种加速发展的激增态势,同时网络使得全人类的知识可以全球共享。任何知识创新都能通过网络迅速传遍全球,互联网就像一个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发展的人类的外脑,不断地传递、思考、贮存、开发知识。由于在网络上知识交流更加便利,知识的老化速度,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老化速度加快。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就必须改变一直以来的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和储蓄知识的习惯,改变传统的“学习——就业——退休”的人生模式,一生中不断地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新时代向每一个人提出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
一、信息化社会中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
终身学习自1965年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指的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二)终身学习的特点
终身学习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特点如下:
1.终身性
这是终身学习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和广泛性
终身学习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终身学习广泛性是指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
3.灵活性和实用性
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终身学习的产生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息息相关。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能力,而终身学习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由于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外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社会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学习内容,个人为了增强对社会和技术适应性,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所以说终身学习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以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学习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教育开放的终身学习方式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信息化社会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有丰富而专业的知识,也要能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能批判性地选择、评价、吸收有用的信息。信息教育带来的对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将日趋严格,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强。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而且还要教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教师教学工作,因此,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将由计算机和网络承担,教师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以及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将更多地与学生交往,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促进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自古以来,凭借贮存一定的知识,掌握一部分知识资源,就能取得教师资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网络带来的不仅是教育的社会化,同时还有教师的专业化。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教育机会的增多以及教育手段的科学化,都会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掌握教育内容本身的活动中,而且更多地是表现在如何利用信息资源的指导性活动中。在信息时代,学校和教师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其作用还将愈加重要,以致于人们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作用。
三、教师如何做到终身学习的典范作用
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终身学习,才能灵活地运用它,自己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还要将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一)教师自身具有楷模的作用
教师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使自己的素质、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为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能力、言行等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的,所以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和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救益的模范,是学校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劳动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劳动,因为教师劳动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毕业而消失,其学识、思想、言论、行为会影响学生一生,甚至几代人,影响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从这个角度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首先是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学习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可以加速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传播文化、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和养成社会行为方面,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播一定的意识观念,促进他们思想观念形成和转化。观念的改变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学习型社会的实现,首先是理念的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理念体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传播这些相应的理念,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向公众传播这些理念。传播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生广泛宣传,使每个人都知道,学习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而且伴随人的一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转变和克服那种“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教育理念,确立“终身教育”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的现代教育理念。认识到无论以前接受的是何种教育,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学,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面向未来,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三)教师可以传播终身学习社会化的理念
当今社会,教育是社会中相对独立的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教育活动将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种时候,社会全时空充满着教育活动和教育设施。教育体系是多层次的,教育手段是多样化的,教育范围是广泛的,时时处处都可受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教育制度是民主化的,人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教育。因此,教师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培养学生具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意识和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离校后的继续学习的技能和能力、选择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学习愿望和动力等。只有当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树立起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形成一种自觉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时,学习型社会才会变成现实。
四、总结
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但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使自己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1]吴雪萍,金岳祥,英国的终身学习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9)
[2]李惠玲,简论教师的终身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3]Ann Hodgon.Policies,politics and the future of lifelong learning,2000,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