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选课《大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学生

解 梅

(兰州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语文》在公选课课程体系中占有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通过经典作品向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门课程,也是高校人文素质建设工程的一门主干课程,还是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修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大学语文》作为公选课在各高校开设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尴尬的局面,笔者曾在校园里听到学生戏言“必修课不逃,选修课选逃,公选课必逃”,虽是玩笑,但也反映出公选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其地位和分量远不如专业课和必修课。部分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想法,对公选课的学习极不重视,很少听课,期末考试时“投机取巧”,能过则过,过不了最多没拿到学分,从而使学习质量受到影响。

要改变作为公选课的《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精选课程内容

目前,公选课《大学语文》在高校开设的情况是:班额大,一个班选课人数往往在160人左右;课时少,一学期32课时;无统一教材;选课学生来自各专业,基础不同、选课动机不一。而《大学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它涉及语言学、文学、哲学、历史、美学、艺术、戏剧以及自然科学等。因此,公选课《大学语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难度。基于上述原因,笔者采取单篇欣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把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纳入到一个大的专题中讲授,如设专题:儒道思想与中国文学专题。在此专题中,通过《论语》、《庄子》对儒道思想进行整体地比较、评价,以此为基础精讲两到三篇范文,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思想内涵,让他们对于儒家的积极入世、为民解厄、忧国忧民以及道家的顺应自然、追求自我、独善其身有更多感悟,这样做起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既能避免纯单篇教学的单薄与零散,又能避免纯专题教学,只是大谈文化脱离文学的空泛。与此同时,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也兼顾到了授课对象的专业差异。

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多渠道地征询同学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

二、引入现代教育手段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学情境。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美术的关系,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将文学形象再现,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作品的文字声音中,在朦胧的月色画面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达到共鸣的境界。又如,赏析诗歌名篇《春江花月夜》时,当学生听到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的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又看到纯美的画面:浩淼的春江、春潮,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此刻,这种来自听觉、视觉、感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知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真正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2.巧引影视,使文学场景再现。影视艺术,是人体视觉、听觉的延伸,它能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吸收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例如,在讲到曹操的名作《短歌行》时,便可以插入《三国演义》横槊赋诗的片段,《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模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短歌行》。曹操一生的愿望就是一统天下,并且能像周文王一样落下一个忠君的美名,在《短歌行》中表露了心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通过视频的演示,曹操已不是学生心目当中虚伪、骄诈,一代奸雄的形象,而是文采出众、雄才大略的英雄,对于诗歌《短歌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在进行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教学时,播放宋金交战,金戈铁马的影像资料,可以以点燃学生的激情。为配合教学需要,还可将一些VCD声像资料,如原》、《屈《红楼梦》、《水浒传》、《解读张爱玲》、《鲁迅》、《哈姆雷特》等资料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以供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先进的、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打破教学内容的时空界限,只要运用得当,会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现如今,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师独领课堂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改变过去单纯以“讲”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结合《大学语文》的特点,分门别类实施多样化教学。

对于诗歌、散文的教学,以开朗诵会的形式实施。在诗歌、散文朗诵的准备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作品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他们的朗诵艺术。

对于戏剧,可以尝试让同学们自写、自编、自演,如讲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一下《雷雨》的创作背景之后,可以组织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导自演剧中人物。每组人员演完后,其他同学要发表评论,评价出他们表演时的优缺点。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平台,利用想象力,琢磨作品传神之处,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增添了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另外,还可以适当地采用课堂讨论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布置一些带有争议性、研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深入思考,然后将各自的收获、认识带回课堂,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笔者曾在讲授《蒹葭》一诗的时候,让学生们讨论诗中“伊人”的身份,由于在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们课堂发言相当踊跃,之后笔者再适当地予以补充,共同得出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富有挑战性,公选课《大学语文》的教学探索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争取给学生提供最需要的知识,以及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以无拘的心态自主接受语文给予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1]张光富.公选课《植物的生活》教学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4,(5).

[2]龙国庆,蒋诗堂,王豪才.论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诗歌朗诵教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