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开放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思考

2010-08-15李艳敏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阅览室文献图书馆

李艳敏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 黑龙江 大庆 166200)

1.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发展

我国过去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主要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而开展。由于资金缺乏等种种原因,一个馆的藏书量不仅有限,只能提供给少数人利用,由于读者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或“养在深闺人未识”等种种原因而束之高阁。并且,借阅时的一系列的“繁文缛节”给读者查阅造成了严重不便,读者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和图书见面,不得不反复和管图书的人,甚至是管人的人打交道。这些现象都阻碍了图书馆意识的深入人心,降低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

目前,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电子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渐引入了公共图书馆,这昭示着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方向,怎样转变观念,使公共图书馆在自身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服务方式上不断改进,使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把公共图书馆办成各界人士的知识殿堂、精神殿堂,为广大民众提供信息传播,这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公共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成倍增长,许多新建图书馆在馆舍设计上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借阅空间普遍采用了大面积藏、借、阅、咨通用的模式设计,管理上采用“藏、借、阅、咨一体化”全开放服务管理模式。“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是指在实现馆藏文献100%开架的基础上,打破借阅分离,实现藏书、借书、阅览、咨询一体化,即一个馆一个服务窗口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所有读者只需在进口处出示本人借书证,或以刷卡的形式进入图书馆,便可在馆内各室自主使用各类文献。这种全开放服务模式是一切以节约读者时间、方便读者利用为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充分了解读者需求,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发挥馆藏资源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2.全开放服务模式下的变化

由于传统图书馆的藏书主要以保存为主,所以其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技术手段都相对单一,其封闭型建设模式,被动型服务方式,浅层次文献提供服务,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已不再适应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需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在服务观念、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变。

2.1 服务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注重“以书为本”,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过著名的“图书馆五法则”:第一,书是为用的;第二,每个读者有其书;第三,每本书有其读者;第四,节省读者时间;第五,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从这些法则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应该秉承“读者第一”的宗旨,也就是“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我国国民潜意识中的精神支柱。儒家大圣孔子指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国管理文化强调“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西方管理中有更好的体现,从泰勒以“经济人”为前提的“泰勒制”,到梅奥以“社会人”为前提的人际关系学说,以及西蒙以“决策人”为前提的现代管理理论,都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并且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从图书资讯的形成系统看,有时广泛的公众需求和愿望甚至会对信息资源的产生和形成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从馆舍布置、工作程序、规章制度、人员素质等软件环境来看,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在管理上也是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充分体现读者至上的原则,说到底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上,更体现在整个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上。以人为本的办馆思想,既反映在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过程里,又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咨询的手段上,公共图书馆的整个业务环节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位的思想。这种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的开放式的服务方式必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2 服务管理模式的变化。全开放服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实现资源布局的一体化。传统图书馆借阅方式是以流通部和阅览部两个主要服务部门为主构架的,采取人书分离的管理模式,文献的开架率和使用效益以及读者的自由度和对书的使用空间都受到限制,而全开放服务模式打破了流通和阅览分割的界限,是一种“大开放、大融合、大超市”式的服务模式。这样使书库阅览室化、阅览室书库化的设置打破了书库和阅览室相互分离的界限,不仅可以让读者阅览图书,还可以把从书架里找出的书拿到阅览桌前阅览,阅览完后放在工作人员的工作台上,由工作人员上架。可见,这样的设置既为读者借阅提供了方便,又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文献的有效利用。

2.2.2 实现读者对象的一体化。很多传统图书馆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分别设置有书刊阅览室和报纸阅览室,原版外文库(英、俄、法、德、日)也只对部分人开放。全开放式管理模式打破了使用图书馆的“待遇”界限,取消了按读者身份划分阅览室、书库的惯例,取消了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身份限制,只要读者有借阅证就可进入图书馆并在读者服务区享用图书馆的任何资源。

2.2.3 实现资源利用环境的一体化。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展开。我国图书馆习惯按文献类型、文种、学科属性、使用方式及读者对象等方面,分设以文献的文种、内容、出版物类型、读者类型等相区别的多个借书处和多种阅览室。这样不仅使文献分流也使读者分流。目前,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信息资源,我们常用的绝大部分的学术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专利、会议录,已经有了电子版,国外著名的出版机构在出版科技图书的同时也以各种形式发售相应的电子版,一些重要的工具书同时提供印刷本和电子版供用户选择。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下的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印刷型文献利用环境,也提供了网上资源利用环境,在保证纸张文献正常使用的同时,图书馆借助网络化设施的普及,配备足够数量的电子、声像阅览设施,就能让读者很方便地查阅电子资源及声像资料。这种资源利用环境的一体化打破了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分离的界限,让图书馆的管理条理化了,也便于读者更方便及时地查找文献。

2.2.4 推行“读者为本、利用至上”的开放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以管为主”的封闭管理思想,改变了读者入馆限制,使读者学习更方便、更符合人的阅读习惯,咨询服务的普及化以及大力推行网上虚拟咨询服务,实行藏、借、阅、咨结合的灵活多样服务能使图书馆保持最佳利用效果。

公共图书馆必须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以读者为本,立足现有条件,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发掘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效益,硬件不足“软件”补,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这是许多公共图书馆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赵春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演进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3).

猜你喜欢

阅览室文献图书馆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