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志书总纂五论——以编纂《张家港市志》(1986~2005)为例
2010-08-15俞慧军
俞慧军
(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二轮修志进入总纂,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地方综合志书“一方总揽”的功能,决定其语言必须精炼、确切,以“增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为目标,存真求实,确保志书质量。作为总纂,其政策、业务水平的高低和总揽驾驭全志的能力,关系到一部志书质量的优劣。总纂要有“善求一字之师,不怀一字之恨”的胸怀,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任务、方法和要求,担当好志书质量的“总把关”,而且要明确总揽志稿,调整、删繁、增要、协调、统一、锤炼、升华的职责。总纂如何全面、客观地总揽全志,最终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优质志书,笔者认为,要在实现“五性”上下功夫。
一论志书设计的总体性
志书总体设计要达到的目标,说到底,就是要为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绘制蓝图。因此,总纂在全志的总体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志书的综合资料性、篇目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全志形式与内容的完美性。对于县(市)级二轮修志而言,围绕改革开放主线,坚持志书体例,坚持不断创新,反映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尤为重要,这是由二轮志书的总体性所决定的。以《张家港市志》为例,一部志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卷章为小的整体。各卷、章、节既要服从市志的大整体,亦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总纂设计起点要高,一定要以前瞻的视野,站在全局的高度,宏观把握志书设计的总体性。总纂统揽全局的能力是一部志书质量优劣的关键,始终贯串于总纂的全过程。这里有一个总体把握的问题,作为县级志书,二轮编修的《张家港市志》与首轮编修的《沙洲县志》①有相同点,更有异同点。改革开放30年,正是二轮修志重点记述的年份。《张家港市志》记述的是1986年至2005年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脉络和亮点;志书要让读者从客观上了解张家港市全面、完整、系统的地情,纵知兴衰起伏,横知各行各业,总知优劣差异和经验教训,作为今后张家港市发展的借鉴。凡是市志所记载的人、事和物,一定要站在整个张家港市的宏观高度,总纂出其实际存在的相互关系。总纂要摒弃孤立、静止的总体设计思路,坚持动态地把握志书的总体性,使之彰显出相互间的影响和逻辑关系。《张家港市志》在总纂中加强了总述、卷、章、无题序和大事记等部分的综合设计,从宏观高度反映该志的大势大略。
二论志书体例的完整性
框架结构是否科学,章节目设置是否合理,资料归属是否得当,记述层次是否分明、排列是否有序,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张家港市志》采用卷章节目的体式编纂,既体现了编纂二轮《张家港市志》的实际,又符合志书体例的完整性原则。总纂要把握的首要问题是全志的篇幅问题,而第一层次的“卷”是总纂要最先考虑的问题,“卷”的设立就涉及到什么样的篇式了。篇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篇目最高层次即志书中事物大类的划分问题。胡乔木曾提出对地方志篇幅的意见:“地方志应做到详细,同时应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到的方面都讲到了;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的精炼,要惜墨如金。”②二轮修志初期,我们曾设想市志在记述各类事物时可分若干大类作为第一层次设计撰写,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大篇式。后来在具体操作中,发现由于大篇式归类的标准过于笼统,有些事物归类困难或无法归类,就逐渐被市志编者改造缩小标准,即采用中篇式的志书体式。《张家港市志》中“生态环境卷”的设置,就充分考虑了张家港市的实际,分为环境质量与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工程建设、城乡绿化、生态环境先进城市创建5个章,倘若将生态与环境分开单独设卷,不是不可以,但作为县级市志来讲,以中篇式规模设卷可防止事物分类的大而化之以及条目内容的交叉重复。而农业部类事物因彼此联系紧密又没必要分开设卷;人口、方言等部类事物因其内涵独特,不便归入其它卷内,只能单设一卷等等。因此,《张家港市志》在总纂的宏观把握和篇目设计中,创造性的结合市情特点,采用了中篇式这种志书体式。
三论志书记述的真实性、准确性
“地方志书的质量,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内容上的存真求实。”“关键在于志书所记述内容是否准确,是否真实可信,是否能切实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③二轮修定的志书要强调严、简、核、雅,文约事丰,行文力求“文而不丽,质而非野”,形成二轮修志的志坛文风。一是要反映记述事物的内在联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静止不变的。地方志要颂扬地方新貌,以激起人们热爱家乡之情。但具体记述中,不能文过饰非,更不能将欠佳处写成绝佳。要实事求是地记述事物的本来面貌。既要浓墨重彩地记述家乡的优势所在,取得优势的种种因素和表现,也要适当记载家乡的劣势所在,是何原因。二是要加强志书文字的提炼。志书在分纂后,一般讲志稿质量相对较高,但在总纂对全志纲目或若干章节调整、删繁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譬如条目间交叉资料的取舍,文字的精炼,对一些敏感条目资料质量的鉴别等。总纂中不能罗列堆砌事物,而是要在调整、增要中提炼加工,精心校核条目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反映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进程。三要校核数据,此项标准对总纂来说要求并不高,但实践不易,志稿中的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的法定数据,看起来很专业也可信,无须怀疑其真实性;但不其然,统计部门也因历年统计口径等因素,未必有地方综合志书所需的数据。总纂时由于条目、数据的删繁与合并,导致一些统计数据在志书中前后矛盾或看似不矛盾,但数据与事物实际形态脱节等问题。《张家港市志》在使用统计数据入志时,强调志书列表数据与统计口径数据的一致性,条目中适当采用年度有亮点的分类数据和综合数据,采取这样的数据处理方式,既合志书体例,又避免了因统计口径不一样而带来的数据矛盾,确保入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论志书资料取舍的客观性
二轮市志的结构体式决定了志书在总纂中要正确处理和把握条目及入志资料取舍的全局性、客观性。志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方志界都赞同胡乔木的“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资料书”,“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④二轮志书的总纂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高质量标准要求,突出、强化志书的综合资料性这个本质属性,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特殊的功能和优势。《张家港市志》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尽量减少层次,扩大竖写单元,以便容纳更为广阔生动的历史画面。开始设置志书的资料收集纲目时,有的同仁提出“横排到底”或“横分到不能再分为止”的观点并付诸实践,但在总纂纲目中发现这样的卷、章、节、目、子目等架床叠屋的结构,整体性事物被肢解割裂,洋洋洒洒的文字被用来表现事物的细枝末节,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造成志书规模过于宏大。如《张家港市志》“文化卷”资料的收集纲目过于宏大,在总纂中作了充分的整合,尽量提高了竖写层次,彰显了主体突出、简洁明快、内容厚实、见人见事又见物的新型志书纲目。二是从实际出发创新增益的篇目。二轮志书的基本篇目,应在继承第一轮志书基本篇目的基础上,进行取舍调整。如何取舍调整?笔者认为可采用三字诀,即变化大的“突”,变化小的“合”,无变化的“削”。所谓“突”,就是突出改革开放相关的事物,比如保税区、工业园区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的改善;突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外资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突出农业、工业、科技现代化;突出与基本国策相关的地情记述,诸如环保、人口、土地管理等。所谓“合”,是指在二轮志书总纂中普遍设卷章并做过系统详尽记述,而在续志断限内变化较微的事物,可做适当归并。就《张家港市志》而言,工业卷可设一章或几章,不一定按期分类设十几、二十几章;农业卷也不一定按农、林、牧、副、渔设几个并列的目记述,可视情况合并成一个或两个卷来划分章节,集中处理能反映事物的全局性和客观性,彰显亮点,避免重复。所谓“削”,是指一些变化十分缓慢的自然、社会方面的事物,可以在续志中做适当删削处理。比如《张家港市志》中自然界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政治生活中的区域建置,社会生活中方言、民俗民情等等,这些事物在首轮志书中已做过系统记载,位置亦十分突出,因此,二轮志书中可作删繁处理。坚持对志书取舍的全局性、客观性原则的把握,是编纂高质量志书的基础。
五论志书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编方志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⑤二轮志书在总纂中凸显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志书的“灵魂”所在,成为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张家港市志》在编修中充分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可以说胜过了历代地方志书。一个地方的特色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由于新编首部志书是统合古今的,这为志书彰显特色提供了条件;而二轮志书断限明确,是1986年至2005年,20年时间,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彰显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要困难得多,但续志在这方面同样要有继承和创新。二轮续志的断限虽不长,但这个时期却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事物由渐变到剧变的时期。二轮志书记述的时代,是一个可以大书特书、大记特记的时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时代。二轮市志要着力记述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一个地方的重大成就。审视《张家港市志》20年间要记述的地情发展史,有9个方面的事物是值得突出记述的,这就是:生态保护、人口资源、土地管理利用、农业基础建设、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精神文明、科技教育、实现小康和建设现代化。《张家港市志》作为续志,在总纂纲目的设置中,突出了这些特色和亮点,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一卷中增设“张家港精神”一章。由原来的一个条目扩展为一个章,分设为“张家港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与弘扬”、“效应与影响”三个节。2010年是江泽民同志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题词15周年,《张家港市志》中的“张家港精神”一章也进入总纂。另外,《张家港市志》中“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原来仅写成专记,后考虑到专记的分量不足,把它升格为一个章来处理。这样调整后,体例更加规范,地方特色更加显现,突出了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文明城市的创建历程和风采。彰显了《张家港市志》鲜明的时代印记。同样,续志对张家港市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作了重点记载:香山文化、河阳文化、东渡文化、长江文化、沙上文化在志书中均有突出记述,这些都是总纂《张家港市志》力求把握的题中之义,“灵魂”所在。
注释:
①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年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
②胡乔木:《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国方志文献汇编》(上册),第29页,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
③胡 绳:1993年3月3日《在中国地方志年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④胡乔木:《专家学者评论新志会议纪要》,载《中国地方志简报》1991年第2期。
⑤朱锦华:《江泽民总书记与地方志事业》第5页,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江苏当代方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