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

2010-08-15黄会杰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发展

黄会杰

(三门峡市委党校河南三门峡472000)

关于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

黄会杰

(三门峡市委党校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在说明一个真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成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有充分的战略准备,形成明确的执政方略,并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社会、凝聚民众的纲领。新世纪党执政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执政 核心价值 促进全面发展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新的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五中全会上,又进一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高度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把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飞跃。

一、新世纪党执政的核心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已经诞生八十年、执政五十年的政党,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提出了一套新的执政方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执政方略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纲,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面向世界,开拓创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执政的基本战略和政策选择其主要内容就是构建全面发展的人与社会。

现代意义的政党产生以来,发生过多次的形态转变,在普选的作用下,其发展的整体趋势是日益大众化。当今的政党,不仅靠利益表达来聚合社会力量,更重要的是靠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政策表达来聚合社会。成功的政策表达,一方面是对社会利益要求的积极反应,另一方面则是给予社会一种超越利益本身的价值和理想,并从中体现出政党的政治态度、社会理想和基本立场。这种具有很强意识形态功能的政策表达,往往体现为党的基本纲领。它直接决定着政党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赢得社会认同的程度,从而决定着政党执政的可能。所以,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执政时期,任何试图有所作为的政党,作为其核心象征的党的纲领,都是党的意志与所要动员社会的社会意志整和的产物。

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主要体现在:一是它不仅承担现实使命,而且承担历史使命;二是它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着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因而,共产党用于表达自身的利益与追求、并动员社会的纲领和主张,不仅要表达社会的现实关怀,而且要表达社会的终极关怀。这两种表达的需要,往往决定着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实践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得益于此。因此,在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程之后,再次强调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来说,开辟了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而又可亲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本质获得了初步认识。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动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生活;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入。

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决定》强调,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核心价值的具体执政原则

(1)共产党执政,不仅要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所有意义都将体现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握时代脉搏,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在党中央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作风中达到了充分体现,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衷心拥护

(2)共产党执政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不是抽象的,可以孤立运行和自我定位的发展,而是时刻取决于人所处的社会和形式的发展。因而,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在“两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中实现的。

人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是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通过社会的全面发展来实现。它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逐步转变“以物为本”即单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传统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每个人乃至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3)共产党执政所要推动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体现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为人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是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这包括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也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而建设国家,同时行使充分的民主权利,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是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获得自由的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升华。第三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是人在精神生活中获得自由的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第四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代人都能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的体现,是人的“类存在”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层次。这四个方面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主体和发展动力思想的新丰富。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

[3]《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路甬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规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黄会杰(1970.3—)男,郑州大学政治系毕业,现任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