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2010-08-15吴金伟
吴金伟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传统武术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吴金伟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在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衍生于农耕社会形态下传统武术受到时代的强力冲击,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它们一步步快速走向衰落的时候对它们进行保护和推广,并进行理论研究,为其发展献计献策,提供理论依据,是很有必要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传统武术 社会转型 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就进入总体性的转型期。30多年来,社会变迁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等发生了或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我国传统武术是在农耕社会形态下成的,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强调发展,同样重视传统。没有发展,社会将停滞不前,丢掉传统,发展将失去根基。在社会转型期,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体育传统,对于保持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体育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传统武术普及率低、后备力量不足,致使传统武术的传承无法保持系统性和完备性,拳种、技术濒危,这是造成21世纪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武术无论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还是作为一种文化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因此,在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传统武术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实现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是长久之计。
1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武术
1987年,时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和追求,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曾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总量和总体上的生态完整,实现社会持续进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含义就是强调要将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要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代发展战略的前提,今天的发展要为明天的发展创造条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寻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一经提出就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热烈争论,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袁伟民在《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中非常明确的提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用新的发展观审视其未来发展的问题还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是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播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但要促进传统武术今天的发展,更要着眼于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使其步入持续、稳定、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以满足后人长久的需求。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为传统武术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传统武术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
2 社会转形期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2.1 “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使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认识、思想、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传统武术是一个农耕社会环境的产物,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没有及时进行自我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虽然传统武术实质的东西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学习和发扬;但是,它的外在表现,如训练方法、传承方式中的内容却难以让现代人所接受。时代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传统武术的多元化价值功能成为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多方面利益同时也为传统武术发展带来了障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价值判断向着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的方向发展,特别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突出。而传统武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锤炼才能有所成就。要健身不如健美操有效果,要娱乐不如学跳舞有趣的观点,使传统武术步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只有意识到时代发展使传统武术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并在今后发展中及时地赋予传统武术新的时代内容,才能使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2 传统武术的后备力量不足
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进程,西方奥林匹克强势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导,世界许多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以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压制,在中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武术受到了巨大威胁,发展处于相对低谷,甚至到了面临失传的境地,取而代之的是与西方体育文化衔接较为紧密的竞技武术,而更为严重的是,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严重割断了传统武术人才后备资源,使传统武术的后备力量不足,以高校为例:第一,高等体育院校武术系的招生模式,以及省市武术队的培养模式都是按竞技武术模式运行,而经过此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又回头来服务于各级武术队和体育院校,形成了周而复始的竞技武术培养循环。第二,学校作为武术存活和发展的重要传递方式和场所,其武术教学内容几乎都是竞技武术的内容,几乎所有评判武术的方式都是竞技武术的标准。第三,传统武术师资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固然很多,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寥寥无几,以至于广大中小学的武术老师几乎都是由其他专业老师转行而来。所有这些就造成了学校传统武术课“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尴尬局面。以西方竞技体育的方式管理武术,使竞技武术渐渐成为中华武术的主流,导致传统武术的边缘化。
2.3 传统武术理论基础薄弱,训练手段原始
传统武术植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之中,社会转型导致了传统武术文化的断层,致使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代的拳理拳论,而现代西方体育则精确直接、简明丰富,便于学习,易于接受。并且,当前传统武术的训练仍然还是沿用口传身授的传统训练模式,虽然也有效,但其中不乏一些原始、不科学、低效的训练方法。如传统武术中“拳打千遍,身法自现”的务实精神虽有可取之处,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单一训练方法,与现代先进科学训练方式相比显得较原始和陈旧。与现代训练学中的科学选材、技战术训练、心理智能的训练等系统完整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理论基础薄弱、训练手段原始制约了传统武术自身优势的发挥,进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3 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结合时代特征,突出发展传统武术修身养性的文化本位
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讲,传统武术的研修除了应该继承其修身的内涵,同时还应该给出合乎时代精神、符合现代科学的哲学理念。也就是说,对于传统的武术技术体系及其锻炼效果,在继承传统武术技术标准的同时,还要给出新的、结合时代理念的哲学解释。那么,什么样的武术才能够承载这样的文化使命呢?显然并不是任何一门体育、任何一门武术都能够承载这样的文化使命,更不能牵强附会地硬性地把武术锻炼与修身联系在一起。能够使练习者的人格精神产生变化的传统武术,其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必然要完全合乎人体内外机能的生化之理,能使练习者的身心机能日臻完善:人们通过这门运动实践改善了身心机能,才可能由此得到启发,进而改善人格精神。因此这就要求传统武术的技术体系要完全合乎改善生理机能的生化规律。中国的武术先哲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最终建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完备了这样的功能。这一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使道艺武学能够进入学校教育,成为义务教育中修身育德完善人格精神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就目前情况看,传统武术的研究需要政府长期投资,需要三类高级人才的共同参与: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现代科学的研究人才、传统武术的高深造诣者,和对三者皆通的综合性领导人才。这是一项涉及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建议政府部门应设置专门机构和拨专款来有计划的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3.2 接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使传统武术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作为古老艺术的武术如何与现代竞技体育接轨,这里要强调的是五化:运营市场化、包装艺术化、审美现代化、内涵哲理化、理念科学化。当前世界体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走向商品化、大众化及高精尖科学化,众所周知,足球运动的发展模式,正是顺应体育发展趋势才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如:足球运动俱乐部的实施,主客场制的出台,实现市场化,结合高科技,使原来空空荡荡的看台被挤得水泄不通,社会办体育推动了整个市场,实现大众化,产业化,而体育产业化又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并促进体育运动的繁荣,那么相对于足球运动的中华武术,是否能顺应当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借鉴足球运动的发展模式成为引领中华传统武术走向繁荣的一种新路呢?传统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但高于一般形式的体育,其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如传统武术理论,传统武术文艺,传统武术医学,传统武术美学等方面,也是很多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抓住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投资,组成集团,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武术用品,如服饰、器械、护具、音像文字资料等,实现以商养武,促进武术的进一步繁荣。传统武术实现商业化,必然要走向市场,其市场价值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全民健身市场,以推广传统武术为主要内容之一;其二是竞技技击市场,实行职业赛与业余赛相结合,擂台赛与挑战赛相结合的竞赛机制,鼓励改革竞技体制,借鉴传统武术的技术训练体系,完善竞技散打的技术体系,竞技武术市场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3.3 传统武术的科学化
什么才是科学的传统武术呢?首先是在传统武术的研究中引人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而不是硬性地在传统武术研究中套用某一门或某几门的科学定律。科学的传统武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正视传统武术作为人体科学的一个分支,对现有科学学科的挑战性;其二是必须将科学的方法论引入到传统武术训练和研究中来。因此在传统武术的科学化的进程中要注意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在没有足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生搬硬套地用一门或几门现有的科学学科的概念去曲解传统武术的技术和效果机理;二是顽固地把传统武术研究独立于科学方法之外,错误地认为传统武术研究与科学方法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对于传统武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内劲、意、气等的客观性及其功能特征,既不能轻易地去否定其客观存在,也不能在没有科学实验依据的情况下,肆意地去夸大其本来的功能,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审慎地确定事实、研究机理。传统武术科学化首先是在传统武术研究中要注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是进行确定事实的研究,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多学科的、极耐心的、具有客观心态的研究工作,最后要在确认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机理研究和理论研究。传统武术科学化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这将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极大的耐心,同时这项工作又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基础。
4 结语
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在传统武术的发展中,既需要保持传统武术本来的文化内涵,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两条腿走路。我们应结合时代特征,突出发展传统武术修身养性的文化本位,接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使传统武术发展获得新的动力,走传统武术产业化、科学化之路,确保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1]欧阳友金,龙佩林.东西方文化的时间差与传统武术的现代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3):32-34.
[2]郭玉成. 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报,2007(1):40-44.
[3]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J].学术界,2007(1):59-78.
[4]王 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75-78
[5]王 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4):26-29.
[6]张胜利,刘树军.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J].体育学刊,2005(1):68-70.
On the Difficulties of Traditional Wushu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s
Wu Jinwei
(P.E.Department of Huaqiao Un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
In China by the agriculture society turning into the industrial society time,traditional Wushu derived from agriculture form of society is receiving strong impact,its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unoptimistic.In its fast declining time,the 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Wushu and doing some theoretical study on it to find some advice for its development,all these are very necessary.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ethod,the logical analytic method,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on the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s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
traditional Wushu society transi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0)10—0012—03
吴金伟(1980~),男,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