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体育与民族团结教育

2010-08-15

运动 2010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功能

陈 超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2)

理论与方法探索

浅论高校体育与民族团结教育

陈 超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2)

论述我国民族关系现状、高校体育及功能,阐述了通过高校体育的政治功能、德育功能和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对促进当前民族团结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校体育;民族团结;教育

1 我国民族关系现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41%,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

党始终高度重视搞好民族关系,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团结。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2 高校体育及功能

高校体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1]。高校体育指导思想,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人才模式的要求为前提,集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教育于一身,以传授“三基”为手段,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社会教育为辅助,将近期目标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把人才作为出发点和归宿[2]。

“民族团结”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高校体育是体育范畴里的一个子系统。那么两者关系也就是政治和体育的关系。

《体育概论》中指出政治干预体育,体育受政治制约;政治渗透到体育,体育为政治服务[3]。《中国体育社会学》中认为政治对体育施加影响决定其发展;体育对政治具有反作用[4]。时代不同,社会赋予高校体育的功能也不同。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功能也有多种观点,可谓众说纷纭,“一育”说(育人)[5],“三育”说(育体,育智,育心)[6],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说[7],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说[8]等。笔者认为高校体育的功能主要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育体、育智、育德、育美等)和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3 通过高校体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1 高校体育广泛的学生基础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前提

高校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后期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不仅在身体发育上逐渐趋于完善,更重要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社会作用以及体育与自我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据调查,学生对休育锻炼很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91%,不太喜欢和根本不喜欢者仅占9%。可见,高校体育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高校体育教育以运动为手段,通过高校体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充分运用高校体育的功能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2.1 通过高校体育的政治功能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高校体育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要对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发挥积极作用。它具体表现为传播政治意识形态,使大众形成意识认同和养成政治习惯。

在党的“十六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的今天,在党中央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策的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功能必将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功能。高校体育也将融合时代的精神,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高校体育将把“传播培育人们的公平、上进、民主意识和公正、团结、奉献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倡导时代新风。”[9]有机地融入到高校体育的目标、理念、内容、方法、形式和文化导向之中,为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对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高校体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能够起到很好效果的。

体育是联合各族人民的纽带,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催化剂。另外,体育也是促进一体化的有效手段。一个家庭运动会,可以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一个班级竞赛,可以加强班级的团结;一个少数民族运动会,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还可以增进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

3.2.2 通过高校体育的德育功能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以提高个体的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品德素质如何,归根到底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其身上的反映。因此,高校体育中德育功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挥高校体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适应社会与时代需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体育的德育功能的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品质教育。使学生确定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科学地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品质。(3)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教学与比赛中培养坚强毅力,勇敢顽强的斗志、公平竞争以及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4)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勤劳、勇敢、诚实、宽厚、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寓德育教育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群体工作中。激发、满足、适合学生求健、求美、求动、求趣的动机和需要。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内容的概述,我们可以把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功能定义为: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以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为宗旨,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心理素养为中心,以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为内容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10]。

由于高校体育所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在高校,尤其在少数民族集中地的高校,利用体育教学进程及其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中的影响,激发各族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立志锻炼身体,振兴中华大业,报效祖国。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表演活动等,展示各族体育文化传统,了解各族传统体育,如蒙古族的摔跤、维吾尔族的姑娘追、朝鲜族的秋千、回族的木球、傣族的跳竹杆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质,突出地再现了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的体育中去,学习这些能够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挖掘和创造新的民族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其折射出的各民族发展轨迹,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此外,高校体育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或者比赛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无疑增加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

在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无疑将激发各族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各族学生集体主义,促进在各族学生之间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促进各民族团结的目的。

3.2.3 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校园体育文化从广义上讲,是师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工作和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内容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促进师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运动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其结构内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表层文化,主要是外显形的物质文化,表现为校园体育运动的形式、体育设施等可直观感觉到的形态;第二层面是中层文化,主要是混合形的制度文化,它是学校体育的综合形态,具体表现在学校体育的组织、体育政策、体育制度、体育的管理体系、体育竞赛及其运动会等;第三层面是深层文化,属内隐形的精神文化,主要指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娱乐观、意识形态、参与体育的心理等,它包含了公平竞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放创新等精神[11]。

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成为当今大学生最热爱的活动。以体育竞赛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它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起着熏陶作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是体育精神中最为突出、最为核心、最为崇高、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神,充分运用传媒,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体育比赛中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体育竞赛的参加者都是集体的一员,受规则的约束,都必须为集体荣誉而拼搏,旁观者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群成员的角色,或鼓劲、或欢呼、或沮丧,集体主义不断得到加强。

4 结 语

高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通过激烈的竞争对抗,频繁的人际交往、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了平台。高校体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利用好高校资源,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质量。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正文.对高校体育目标的探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155-156.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曲宗湖.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6(5).

[6]肖波.试论普通高校体育的“三育”功能 [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140-141.

[7]孟佳玲.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功能研究[J].高教探索,2006(5):71-72.

[8]王美红等.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多元功能[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8-90.

[9]燕成.对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再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7(6):43-46.

[10]韩延明.试谈大学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功能[J].当代教育科学,2003(5):13.

[11]张仲仁.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形式[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48.

G807.4

A

1674-151X(2010)07-08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7.040

2010-04-10

陈超(1962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民族团结之歌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