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国学属性刍议
2010-08-15童建民朱佳斌
童建民 程 立 朱佳斌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国武术的国学属性刍议
童建民 程 立 朱佳斌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国学视野下对中国武术的属性进行解析,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与国学的最大结合点;武术“武以成人”的教化目的与国学对君子人格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武术是一种对外推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国学同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武术具有国学属性,理应与国画、国剧、国医、国艺一样作为国学“术”的部分来认识和发展。
武术 国学 属性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因其历史的悠久以及融入文化要素的多样性,使得武术又成为一种难以解读的复杂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来对其进行解析,试图运用解构理论来诠释武术的内涵。例如,从武术的本体属性出发,前人已经研究得出武术具有文化属性、体育属性、艺术属性、教育属性等,本文将从国学的全新视角,力图对武术的国学属性进行探讨。
1 国学是一门术道并重的学问
“国学”作为本文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对其进行学理上的明确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国学之名最早可追溯至《周礼·春宫乐师》篇:“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的“国学”指的是古代的学校及教育制度,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相趣甚远。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是对旧有国学的发展,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国学被误认为是单纯的文字训诂、经史子集的考据研究等,其实现代意义上的国学内涵极其广泛。我们在研究国学时通常有狭义国学、广义国学的界定,以时间为坐标又有新国学、旧国学之分。
当今国学的研究除了对“经史子集”文字层面的传统国学内涵研究外,人们开始更多的热心于对国画、国剧、国医、国艺等国学外延的研究,因此,国学并不一定仅限于纯粹的经史子集、文字考据研究,在对各种经典的解读演绎中,大众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对优秀文化传统及文化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因此现代我们所研究的国学应该是术道并重的“新国学”、“大国学”。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先生所言:我们所倡导和弘扬的“国学”是一个大国学的范畴,它所总结和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的内涵,也包括了“国剧”在内的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成份,举凡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学术研究与总结价值的内容,均在我们所关注与探讨的视野之内。纪宝成校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学的概念,用宽广的视野指出了当今国学是“整合了国文、国史、经学、子学、国艺、国术等诸多分支在内的‘大国学’,既以传统的经史子集文化知识的传承与现代诠释为基础,也立足于中华民族‘大国学’的概念与思路,进行开拓性、前沿性的扩张,以前者为基础性的本体,以后者为增长性的亮点。”纪宝成校长对国学概念的这一观点是本文的一个立论基础。
基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我们对国学的理解可以表达如下:首先,国学是一门以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不仅停留在形而上的“道”的层面,而且包揽形而下的“器”的层面,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抽象的学说学问,它还以具体的文化载体(例如艺术、中医、武术等)为研究对象。其次,国学又升华、抽象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 武术的国学属性解析
2.1 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与国学的最大结合点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国学是一门以传统文化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的学问,因此,传统文化是组成国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武术本身作为传统文化的负载体,即具备国学研究的价值,它的传统性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文化与次文化形态交相辉映。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阐述道:“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的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符合整体。”因此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是独立、封闭存在的,中国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物、次文化形态,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武术文化与其它文化形态同是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区域内存在、发展,它们之间不可能不产生互相的影响与渗透。例如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受主流文化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影响外,还受到军事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同层次文化现象的影响。
纵观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从最原始最简单的技术体系发展到内容厚重、规模庞大的传统文化系统,显示了传统文化巨大的感染力。武术哲学思想是一种自身文化理论的抽提和总结,而非一种泛文化观。武术文化中闪现的哲理即是武术哲学思想的内容和特征。在悠久的武术发展历史中,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存在,才使得武术有了发展的动力和生命的灵魂,也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中国武术文化大观,尤其是受到传统社会主流文化诸如儒家、道家、释家、兵家思想,还有贯穿中国文化的古典哲学思想等的熏染和渗透,使得武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产物,都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二,武术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武术文化的发展,例如在习武者的道德规范方面把“德”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武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日积月累中,中国传统武术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即“武德”。讲究“欲练武,先修德”,“缺德者不或与之学,丧理者不或教之武”。传统武术伦理观对“德”的突出强调,追求高深的武功最终是为了实现“德”的完善。
如果说儒家思想对于武术文化的形成,主要从意识形态层面上发挥着影响作用,那么道家思想则直接应用于武术理论与实践中。众多道家辩证的哲学思想是武术形成拳理的直接来源。老子食母、守雌、好静、善下、无为、贵柔、崇阴、法水等法则与武术思想、武术方法结合产生了众多拳理,例如形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的拳理更多了体现了道家这种“阴阳相济”、“崇阴法水”的观念。
此外,中医“形神统一”、“经络学说”对武术理论的指导,兵法谋略对于武术战略战术的指导,武术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结构美的美学体现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应该说,武术文化形态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将武术视为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并不为过。正所谓“管中窥豹”,通过对武术这种文化负载物的研究可以获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好地体认国学的基本精神。
2.2 武术“武以成人”的教化目的与国学对君子人格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第一,国学教育将塑造君子人格视为终极目标。国学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传统人文教育,我们的国学教育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历史,它的终极目的就是锤炼人格、培养君子,中国传统文化严格来说也是一种君子文化。梁启超曾多次勉励清华学子要把“君子”作为人格的目标,呼吁“崇德修学,勉为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砥柱!”应当说国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术上的传道授业,更在于对完美人格的塑造。
因为人格的修养历来是传统儒学的核心,并且同时也具有非凡的现代价值,儒家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核心观念。君子注重身心双修,处处皆能做到表里相济,身心两面正派。同时,君子还体现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谓君子,总是与人格、人品、修养等联系在一起。国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君子”既是“仁者”,君子必须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坚持“克己”、“自省”。而且君子在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方面完全是出于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其他。但是,由于“君子之道”是“仁道”,他的目的不再仅是为了实现自我解脱与超越,更在于“推己及人”,拯救天下。这就与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相一致,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君子人格,才有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及关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历来中国文人“君子人格”的体现。因此说,国学对于人的“成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它更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的教化过程。
第二,武术以身体教育的形式实践着对人格的教化。武术教育“以做人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它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和德性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崇高的精神境界,提倡发奋‘立志’,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把个人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成统一起来”。如果说,国学教育更多的是无形的精神陶冶,那么,武术教育则是用有形的身体实践着对人格的教化。
“教化乃是一件教育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教化而塑造人的情操、德性与品格。中国武术注重身教言传与练悟的结合,属于一种实践性的教化。他通过记忆的感性形象对习武者的情感和意志实施影响。武虽艺事,但为陶淑心身之具。”由此可见,中国武术在人生境界陶冶的层面上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教化。
“武术既非体育,也非运动,武术不是养生文化,不是娱乐文化,武术不是戏曲文化,也绝对不是竞技运动。”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身体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挥着它极强的教育、教化功能。武以成人,是说武的功能是教化,教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人”,就是通过“理性存在着本身的存在而实现人之为人的目的,既不是把理性作为实现个人幸福的工具加以发展,也不是把人作为实现他者意图的手段加以训练。”通过习练武术,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民族精神的延续,从中国武术中得到激励和美的享受,获得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习得,这才是对中国武术最大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因此,“在文化传承看来,除了掌握一定的防身技能之外,武术还担负着伦理的教化和审美的熏陶之重任,通过习武来修身养性,成为一个会武却不粗野、善武而不蛮横的君子”。
2.3 武术是一种对外推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国学同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一,国学是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感的集中体现。国学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内具有凝聚力与解释力,对外是中国形象的代言和取得自我认同的文化标识。
首先,对内具有解释力和凝聚力。它能够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并能增强中国人的凝聚力。“大国学”蕴涵着中国作为由现在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的和谐统一的思想精髓。“大国学”有利于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也可拓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带有很大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会让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更多、更有力的交流,在文化的互补和磨合中促进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其次,国学对外是中国形象的代言,是世界华人取得自我认同的文化标识。它能够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帮助国人向世界展示一个健康、与人为善的中国,它反映了中国人“自我认同”与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它清楚的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告诉人们‘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客观描述中国思想、文明和精神的实况:中国文明是什么;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硬件’运行:影响和决定中国人及中国行动的内在体系是什么。”也就是说,国学可以代表中国的形象,可以客观地描述和清楚的解释中国文明和精神体系,并能为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中国武术对民族精神的诠释。技术层面上,武术对抗运动中,以取胜为目的。在武术主要用于军事的时代,武术这种精神表现的更为突出。战争中,往往要制敌于死地,用戚继光的话来说就是“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他决杀了你。”因此勇武顽强的精神不可或缺。
制度规范层面上,武术中“武德”的规范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传统武德从本质上讲,即是提出的一个做人的价值尺度,这个价值尺度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多种具体标准组成的一张反映广大习武者情感观念的道德伦理之网。传统武德的“仁、智、礼、义、信”不仅涵盖了“爱国之德”、“处世之德”、“侠义之德”,更多的还在于它培养习武者社会公德、社会义务及责任感方面。
这种精神历来被习武者奉为人生的信条,并尽其一生去求索。武术是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连接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从这层意义出发,中华武术远不止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技击技巧和健身活动,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对自强不息精神的人格追求。这与国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真精神如出一辙。武术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着与国学一致的精神追求,担负着承载传统文化、联通古今历史的重任,履行着实现中华民族与自己历史对话的时代义务。
3 结语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是我们认识武术、定位武术的理论指导,在这样的思想前提下,我们应该跳出体育的领域,将武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认识武术的属性。而对武术国学属性的解读无疑将对正确认识武术本质属性,以及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武术理应与国画、国剧、国医、国艺一样作为国学“术”的部分来认识和发展。
[1]纪宝成.而今迈步从头越[R].在国学院成立三周年庆典暨国学教育论坛上的讲话,2008(10):26.
[2]王 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16.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5.
[4]王 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3):32.
[5]程大力.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大战略——保护与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2.
[6]金生铉.人是道德教化的终极目的—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6):34.
[7]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3-44.
[8]黄保罗.从欧美视角看体现中国软实力的“大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3-4.
On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in Chinese Wushu
Tong JianminCheng LiZhu Jiabin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the artic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n Chinese Wushu from the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field.The research obtains:th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is the biggest combining site of Wushu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the aim of Wushu to to develop people are same with the ai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Wushu is a kind of cultural symbols to spreading national culture and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be the symbalization of national spirit.So Wushu has the fea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and should be realized and
by people with Chinese drawing,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opera together.
Wushu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attribute
G85
A
1004—5643(2010)04—0021—03
1.童建民(196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简介:2.程 立(1967~),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