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体育与体育生活化

2010-08-15朱慧芳

运动 2010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体育活动

朱慧芳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

休闲体育与体育生活化

朱慧芳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休闲体育的作用与特点,指出休闲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是当前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选择。发展休闲体育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并对发展休闲体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休闲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

在以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体育正在向以群体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与群体体育相协调的方向发展转变,并与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多元化需求,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体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问题。通过对休闲体育的研究与实践发现,休闲体育能缓解现代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使人们在享受物质文化带来恩惠的同时,能有效地应对被物化的危险和生存方面的危机。因此,研究休闲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对加快体育生活化进程,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及生活、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等目的而参与的各种体育活动。休闲体育立足于体育活动,其本质上是在探讨具有一定特征的体育问题——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2 休闲体育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全部社会生活的模式、特征的总和,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生命活动的典型形式,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内容、形式、结构、节奏、态度和风格等全部活动的总体模式。一定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形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著名学者、休闲文化理论的奠基人于光远先生指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这是走向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总体小康社会,物质的丰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中国社会从温饱走向小康,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相对富裕的生活,这无疑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充分体验人生的观念越来越受推崇,体育生活化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这也标志着我国社会已进入“准休闲时代”。

休闲体育是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研究各种人群中存在的借助体育休闲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休闲体育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体育形态,而是早已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只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制约了人们的这种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本思想日益突出,体育走向大众化、生活化,体育的休闲功能得到张扬,人们的休闲体育意识才得以明确和强化。

3 休闲体育的功能

3.1 生理作用

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增强人的体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防病祛病、延年益寿有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能加速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减少脂肪、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保持各个内脏器官良好的机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敏捷,为高效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保证。

3.2 心理作用

通过休闲体育活动能使人精神上感受到放松和愉悦,从而缓解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科学研究发现,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能促进体内啡肽、LHD-2等“快乐素”分泌,这些物质有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作用。因而,体育休闲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使人精神上的不良感受得到有效地释放,以更加积极、自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我,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3 娱乐作用

休闲体育是一种在轻竞技中游戏的体育参与方式,参与者更注重参与过程中的乐趣。大多数人对体育休闲项目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进行所喜爱的活动时会感到身心愉悦。不论是放风筝、荡秋千、滑雪、溜冰、冲浪、滑翔等个体运动还是球类等集体运动,参与者都会从这些自己喜爱的运动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而一些极限运动,如攀岩、蹦极和野外生存等,也因其刺激性、冒险性和挑战性,丰富并娱乐着人们的生活。

3.4 社交作用

休闲体育活动在促进健康、调节情绪、娱乐身心的同时,还能拓展参与者的交际面,增强参与者之间的感情。同学、同事、邻居、朋友、家人在共同进行体育休闲活动中能充分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能进一步增进了解,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和帮助也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合作与扶持奠定基础。

3.5 经济作用

休闲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高回报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我国产业投资的热点。休闲体育活动的投资项目多种多样,大型的有高尔夫球场、跑马场、滑雪场;中型的有卡丁车场、保龄球、健身馆;小型的有棋牌室、康乐球室、乒乓球室等。体育休闲产业对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作用。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业也相当明显,场馆建筑、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书刊、体育人才培训都会随着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而繁荣。

4 休闲体育的特点

4.1 随意性

休闲体育活动都是在闲暇时间里人们自愿选择并乐于参与的,它不具有职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强制性,因而能够满足人们随意生活、随心娱乐的心理。

休闲体育追求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感和愉悦感。休闲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休闲体育是生活化的体育追求,是以关注人们的健康和休闲生活状态以及人的生命完善为目标,不必过分强调对运动能力的超越。它旨在满足大众休闲生活中健身与娱乐身心的需求,它追求休闲化、个性化,追求健身强体、娱乐身心,而不过分留意运动的风格技巧。

4.3 普适性

休闲体育不需要像竞技体育那样被社会认可,其活动方式和规则只要参与者认同即可。因此,其运动形式随意,运动负荷适宜,活动规则随参与者不同的类型和年龄层次而更改,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总之,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内借助体育活动的形式所表现的一种休闲生活行为方式,是一种有助于人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体育生活方式。

5 利用休闲体育促进体育生活化的构想

体育生活化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我们对其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多种分类。一般从人的体育活动角度分类,把体育生活方式结构分解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构成要素。通过开展休闲体育,促进现代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丰富体育活动形式,让人们在不经意间以轻松的方式接受体育,让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健康、文明又科学的生活方式。

5.1 推广休闲体育观念,培养体育活动主体

推广休闲体育活动,首先在于提高管理部门对休闲体育的认识,要有计划、有组织、周期性地进行宣传,形成宣传教育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引导性宣传,激励国民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形成人人参与休闲活动的现象,使休闲体育生活化。

加强休闲体育教育,要强调非功利性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使体育休闲娱乐作为一种文化范畴,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改革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提倡娱乐体育、快乐体育,让学校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青少年中树立体育生活方式的观念,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为终生体育和体育生活化的形成培养活动主体。

5.2 充分发掘各类资源,营造体育活动条件

在国家财力有限、人们对休闲活动需求剧增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实现中国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推动休闲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并不断拓宽发展渠道。

5.3 创新休闲体育项目,丰富体育活动形式

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由于活动形式单一,很难吸引人们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要使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必须以其新颖的形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由此将兴趣性参与转化为习惯性参与。

6 结 语

休闲体育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积极、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是现代体育与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当代休闲文化与体育发展的共同关注点,休闲体育与体育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休闲体育的特殊属性,促进现代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使休闲体育的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进相得益彰。

[ 1 ] 石立江.休闲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 J ].湖北体育科技,2007(5):278-279.

[ 2 ] 刘一民.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3):58-62.

G812.46

A

1674-151X(2010)04-12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4.060

投稿日期:2010-02-21

朱慧芳(1969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