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0-08-15方侠顶

运动 2010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方侠顶

(张家港市大新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36)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方侠顶

(张家港市大新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36)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着手,指出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已成为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学必须要面对的课题、难题。因此,值得深入地研究。

1 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

1.1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也称为创造性思维,但是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弄清两者的区别,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新思维。相对常规思维而言,创新思维是指在人的创新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产生新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并获得效益的思维活动。而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活动中的思维,是人们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改组和重建,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新颖的、独创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强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具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获得的思维成果都是观念成果,而创新思维更加侧重与观念成果的成功实施和再造成果的获得。贵州师范大学的余雷教授在专著《物理学创新思维》中提出: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1.2 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

创新思维能力是个体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及其思维方法在完成相应的任务时的心理特征。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优劣、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地表现为创新思维的品质的高低;二是外显为个体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及其方法完成相应的任务时的效果。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内在表现为个体创新思维能力品质的优劣,对外表现为个体对客观世界改造的效果。创新思维能力的品质是人们在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直接影响解决问题效率的个体心理特征,是创新思维能力强弱的反映,是衡量创新思维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几个方面。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外显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确定的思维过程、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形式。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1 现代教育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依赖于教育的培养。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迫切地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面对新的时代,中国要想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崛起,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中领先,就必须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放在教育发展的首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现代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2.2 体育课改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支柱,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挑战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现行划一的、死板的基础教育课程愈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教育部下发了指导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大力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其中贯穿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关注学生,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成为有政治头脑、有文化基础、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并且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也是今后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3.1 更新观念,解放教育思想

传统的体育教育崇尚权威,注重书本知识和教师尊严,特别在体育教学组织上,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主动的学;重视教学的“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现代体育教学观,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把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联系起来,由单纯的竞技式的体育教学向“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转变。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解放教育思想。

3.2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这种教学模式已使部分学生深感厌烦,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大有人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凸现不足。因此,急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倡导半开放、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积极推广“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教学方法要从重教转移到重引导的教学方法上来,由过去以健身为主的方法转移到健心求智上来,由“一刀切”的教学法转向区别教学整体发展上来,变单一的技术技能测评为综合素质质量测评,不单看学生在课中达到的绝对成绩,更应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求知程度。在体育课考核制度上力求改变,促使学生摒弃单纯为了应试而练习的习惯。通过体育教法、学法的改革创新,使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有益地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3.3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体育运动是既有身体活动(生理活动)的练习又有脑力活动(心理活动)的练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持续不断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因此,在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去设计情境,使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下快乐学习,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音、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变通思路,转换思维角度,运用刺激、强化、反馈等多种手段完成教学任务,重视教与学的行为本身,强调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力求实现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创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发散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基础,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学生的“学”法各有不同,有必要通过经常的讨论和交流,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而严格的课堂纪律限制了学生的交流和切磋,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要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变“统”为“放”,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改善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状况。教师要谨慎使用纪律措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创造一种和谐、愉悦和向上的宽松教学环境。

3.5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与其兴趣和爱好是分不开的。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往往容易持久集中,从而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因此,强烈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对活动的创造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陷入死板、沉闷的境地,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上体育课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上,可增加一些新鲜、实用、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富有新颖感和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既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更是学生求异、探奇、发现、发展,乃至将来发明创造的一种精神力量。

4 小 结

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广大的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善于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去理解知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加速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思维能力。

[ 1 ] 严美萍.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J ].辽宁体育科技,2002(12):50.

[ 2 ] 吴学勇,张成云.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102-104.

[ 3 ] 杨伟.体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J ].甘肃科技,2009(5):183-185.

[ 4 ] 沈震.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2009(9):124-125.

G807.3

A

1674-151X(2010)04-09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4.045

投稿日期:2010-02-11

方侠顶(1972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