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传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0-08-15

运动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体育文化

凌 昆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国武术传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凌 昆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当今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下,西方现代体育话语权已确立,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限制。在拟世界语(英语)的强大态势下,“文化逆差”形成已不可避免,所以中国武术在传播的渠道、规模、角度和技巧都落后于现代西方体育。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健康发展的文化传播。没有交流的文化是冰冻的水,闭关锁国的民族是不可能有朝气蓬勃的。中国武术要在全球化演进中再次振兴崛起,积极主动地参与跨文化传播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

中国武术;传播;现状;策略

1 中国武术的发展传播现状

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全球格局的态势是:发达国家(以欧美为代表)和地区是技术、信息、文化传播的中心,向落后国家及地区(以亚非为代表)渗透着一系列的思想系统、价值观念;在传播信息流量上,发达国家(以欧美为代表)、地区更是占据着绝对优势。据权威部门统计,发达国家(以欧美为代表)、发达地区传播的各类信息不低于世界信息总流量的80%,而其中现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则占据了60%以上。如此的流通趋势和总体的流量优势,使中国武术在国际体育传播格局中处于被动状态,文化传播的双向性需求一旦被轻视下去,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文化版图的建构中将日益被边缘化。

中国武术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农耕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具有门户偏见和宗派主义等弊端。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传媒越来越通便,呈现多样化和一体化特点,中国武术发展的弊端若不剔除,改革就难以进行,振兴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扩大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从诞生那一刻就有稳定性、主导性和排他性,这大部分体现在受众对待不外来文化所持有的基本立场、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在几乎所有文化传播中,价值征服,往往来自强势文化,文化意义的输送也大多从强势文化输送向弱势文化。中国武术要实现跨越式传播和发展,第一步就要打造中国武术文化的优势,走这一步必须以中国武术生存的现状为基础,不能盲目的“吆喝”式扩张。

我们所说的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的质差意识。西方体育文化从维护自己的地位和信念,也比较充分认识到了本文化与他文化的差异,确保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基本免除他文化和本文化地位之间的抢夺之忧。中国武术要塑造自己文化主流地位的途径,笔者总结了三点:第一,以中国武术文化为主体,借鉴吸纳其他体育文化的精华,进一步丰富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国武术文化的生命力。中国武术选择这条“和而不同”的途径无疑是正确的。这显然比排斥其他体育文化要明智得多。第二,建立一元化的本文化意识形态,削弱其他体育文化影响力。中国武术在目前,尚不具备这种文化传播实力。第三,中国武术文化通过与西方体育文化在“谈判桌上会话”,达成某种程度的“和平共处”,当然在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环境中增强中国武术文化的强势地位谈何容易?在一日千里的全球化趋势下,作为西方强势文化的西方体育的代表——奥林匹克,其理念和精神的普及性和辐射性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空前膨胀,不可否认早已经取代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导地位。在奥林匹克的深远影响下,国人对中国武术内涵及内容理解出现了一些隔阂。当务之急是先消除这些隔阂,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要大力借助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传播。当然我们也不可忽略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的影响。

不只中国武术,其他传统文化在与西方主流文化的博弈中也都显得力不从心,呈现颓势。中国武术也常常以文化流浪者的心态,显示自己的多重身份。面对其他传统文化,它以“彩蝶蜕变”来显示自己的新潮。和西方体育作比较,它又用“传承”来自我标榜。看似是八面玲珑,其实只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中国武术文化,为了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舞台拥有一席之地,不惜按照西方文化体育竞技标准,在技术动作和竞赛规则上做了很多修改变动,希望在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可惜被国际奥委会否决了,只能作为非正式项目在家门口亮相,令人叹息不已。当然,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我们需要找到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契合点,在这点上我们要好好向日本、韩国学习,柔道、跆拳道源自中国武术,这两项进入了奥运会,中国武术哪有进不了的道理。

2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状态与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利益格局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本土文化符号,伴随着农耕文化生态的变更,其内在与形式也开始被拆分。竞技武术体育运动日益向体操化和舞蹈化靠拢,这一发展趋势无情丢弃了中国武术的技击内涵;另一方面吸收了中国文化内涵的散打运动,却在平面媒体风光无限,而中国武术的源流却“长期以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成为言称博大精深的武术的两大主导品牌,而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游离于武术发展的边缘地带”。

近几年,中国武术逐渐淡化和摒弃了儒道技击的韵味和传统精华的劲力,力求技术体系下的造型、难度和速度,看起来倒是很漂亮。但长此以往,势必面临边缘化的境地。国外的武技项目和中国武术其实早已展开赤身肉搏,并且取得广大青少年的认可和追随。比如,今年在韩剧的影响下韩国的跆拳道近年来风靡中国甚至东南亚,大有称霸东亚武坛的气焰。但不论是跆拳道或是柔道,其实在礼仪和段位、制服装的考评,都体现了东方古典文化的传统和内涵。

3 商业利益与中国武术发展传播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武术资源通过一系列全球化想象设计和仪式化包装,用比较时髦的话说就是被走上“体育产业化”的快车,商业界希望中国武术能够成为文化经济产品,并形成文化产业链。武术申奥、以武林风为代表的擂台赛、少林寺文化公司的产生与壮大都是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产物。虽然有太多的铜臭味,但我们可喜的看到,“风中少林”在全球巡演成功并取得令人骄傲的口碑;普京访问少林寺等一些现象,说明只要把握好钱与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过度开发武术资源,不滥用武术资源,中国武术是可以与商业挂钩的。

4 中国武术的传播策略

在传播主体方面,要培养和寻找合格的“把关人”。这部分人要把中西文化的融合点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国际语背景下,中国武术人要拥有国际化视野,摒弃以往存在的单一视角和本土门生情结,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新视野新思维来弘扬中国武术文化。

在传播客体方面,中国武术既然要在全球得以发展,务必要培养中国武术的“国际受众”。需要通过营造适宜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的,促使受众群体自然地了解、热爱中国文化,逐渐对中国武术产生浓厚兴趣,使学习中国武术者在无意识中获得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

众所周知,中国武术具有地域特性特征,富有奇特自然张力与深厚人文内涵,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搏击文化相比差异明显。爱德华.萨义德说:“每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自我身份的建构牵涉到与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总是牵涉到对与‘我们’不同的特质的不断阐释和再阐释。每一时代和社会都重新创造自己的‘他者’。因此,自我身份或‘他者’身份决非静止的东西。”所以,地域感极强的中国武术在2000多年里得到良好的发展至今的同时亦完全可以借助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大范围超越现有领域,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大舞台。

全球化推进中,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少不了宽广的文化视野,也少不了过人的传播智慧。如何使不同文化的民族、国家和地域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并相互吸收,以便造成全球意识下文化的多元发展的新形势呢?笔者认为中国以“和而不同”原则或许可能为我们提供正面价值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用在中国武术身上就是说,我们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其他体育文化的优秀方面,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我们中国武术文化的独立性。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是金子最会发光的,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成熟的体育文化,理所当然应当被世界所接受并且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造福全世界人民。相信这一天为期不远了。

[1] 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9.

[2] 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

[3] 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0:426.

[4] 汤一介.中国文化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能之贡献[J].文艺研究,1999,21(3):35-39.

G85

A

1674-151X(2010)11-13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1.071

投稿日期:2010-09-15

凌昆 (1961 ~), 副教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谁远谁近?
我们的“体育梦”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