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掷技术训练“建模”的研究

2010-08-15吕新颖

运动 2010年11期
关键词:杠铃发力用力

吕新颖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投掷技术训练“建模”的研究

吕新颖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协调有序的投掷动作肌肉工作神经活动程序的模型建立,需要准确无误的心理和神经-肌肉系统的信息加工。正确的投掷技术动作建模,需要将投掷技术训练时合理的最后用力顺序、快速的发力、与比赛相关的心理活动信息、利用前馈信息等建模元素加入到神经-肌肉活动程序中。

投掷技术;建模;用力顺序;快速发力

投掷发力的技术动作是上下肢逐次传递力的一系列快速协调动作。生理学研究发现,在快速复杂的投掷发力动作中,本体感觉的反馈信息来不及传递到大脑皮质,无数次快速发力的技术动作练习,使协调有序肌肉工作的神经活动程序只能在运动系统本身建立并储存起来,形成所谓的“投掷技巧的记忆痕迹”。这种协调准确的发力动作,是靠运动员在反复演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在心理、神经、肌肉等方面之间建立正确的神经-肌肉活动程序的模型过程,本文将此称之为“建模”。

1 最后用力顺序的建模

投掷的最后用力是人体至下而上、至后而前、逐次传递力的一系列协调动作。正确的最后用力顺序建模是靠运动员在反复演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在运动系统本身建立起来的神经活动程序。而较多的抗阻练习中单环节抗阻练习居多,如卧推杠铃、挺举杠铃、引体向上等。如果只是片面地练习某一局部肌肉,不仅不利于最后用力顺序的正确建模,还会因全身肌肉力量发展不平衡而导致投掷发力时“力的传递环节”受损伤。

从吻合最后用力顺序的神经-肌肉活动建模考虑,在抗阻练习时,卧推杠铃不如挺举杠铃;挺举杠铃不如抓举杠铃;单纯头后拉重不如蹲蹬借力头后拉重;引体向上不如仰卧拉重。因为前者不仅采用多环节抗阻练习,吻合了投掷技术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工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力的有序传递”用力方式。所以,无论采取哪种提高投掷专项能力的练习手段,一定要考虑与投掷发力的用力顺序相吻合。

尽管简单的杠铃抗阻训练不能模拟投掷中更多肌群参与,并以较多的收缩方式工作的专项技术动作,但是通过强化抗阻练习中肌纤维之间和肌肉、肌群之间的协调性,也可以使整个神经―肌肉活动的条件反射形成吻合于投掷最后用力的“用力链”,改善运动神经对肌肉的精确支配能力。

2 快速发力的建模

根据斜抛力学原理,影响投掷运动成绩的核心元素就是投掷的出手速度。为了有效地提高投掷运动成绩,投掷运动员快速发力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所有的投掷技术练习都包含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活动条件反射系统化的信息加工的“建模”过程,而且这种神经活动程序的“建模”具有特异性。为了提高投掷的出手速度,防止运动员建立“慢速用力”的神经活动模型,投掷运动训练就应该围绕着“快速发力”进行技术建模。

有人误以为人高马大的欧美选手的投掷水平较高就是因为他们的力量较大。为此不少人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最大力量提高上,虽然运动员力量提高不少,但出手速度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是因为最大力量的提高需要靠越来越大的抗阻练习实现。抗阻的负荷越大,完成练习时肢体动作越慢,中枢神经系统就越容易建立缓慢用力的神经活动模型。因此,轻重器械投掷选手都要清醒认识到到发展力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出手速度,应树立以“提高出手速度”为核心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为了培养投掷运动员较快的出手速度,无论是技术练习还是专项力量练习,教练员都应始终关注运动员发力速度。运动员无论是克服杠铃重量,还是专门投重物都必须围绕“快速发力”进行。为了保证运动员能够快速的发力,应要求运动员在精力和体力旺盛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练习;不能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发力的建模。

3 运动技能适应比赛的建模

投掷运动员的运动系统里“投掷发力的技巧性记忆痕迹”是在技术动作练习环境中特异的生理或心理状态下获得的。只有在同样环境状态下,正确的投掷技术动作才会出现,在与学习动作环境不同的比赛中,可能不会出现。为了防止“克拉克现象”,在演练投掷技术动作时,要多做与比赛相关的模拟练习,要模拟或想象比赛相关的情景,如场地、裁判、对手、观众的嘘声等。要将与比赛相关的信息加入肌肉工作的神经活动程序的模型中,使其成为投掷技术动作记忆痕迹组成部分。

4 利用前馈信息建模

在投掷技术训练中,为了建立正确合理的技巧性记忆痕迹,“前馈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投掷的最后用力持续时间不足0.2 s。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大脑皮质通过前馈过程事先估计好动作的每个环节,将投掷技术动作的技巧性记忆痕迹的每个环节都程序化的安排好,才能在训练或比赛中表现出来。国外曾有人通过系列科研仪器,对不同人群在不同高度的跳深动作进行研究,得出了“跳深前肌肉的预兴奋程度与训练水平密切相关”的结论。说明在技术动作练习时,准确的前馈信息输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许多投掷运动员在复杂的技术动作练习时,有时可能会因动作练习前输入的信息过于繁杂,而出现上述前馈信息输入的遗漏,使投掷技术动作的技巧性记忆痕迹难以准确再现,导致错误动作的出现。因此,为了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教练员在运动员练习该动作之前,应当不失时机地的给予适当的口令式提示,如蹬地、挺髋、顶肩、抬头、举臂等。

5 适应投掷比赛轮次特点的建模

投掷比赛的前三轮成绩决定是否进决赛,六轮成绩即可定乾坤。实践证明,投掷运动员的第一次试投成功,对稳定情绪、给对手施加压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第一次试投成功和每轮间歇后的成功试投与准备活动密切相关。

事实上,许多运动员大赛前的准备活动和每轮间歇的情况与平时训练是有较大差别的,平时训练往往是教练布置训练计划,然后马上进行慢跑,接着拉韧带,再接着是专门练习,最后进入专项练习。技术练习时一般都是慢慢地进入状态,前几次的投掷调动不起来,训练后期,才投出好成绩。另外,运动员练习时每两投之间的间歇时间也远远短于每轮间歇的时间。因此导致运动员平时训练不错,到了赛场却发挥不出水平。往往问题就出在第一投上,靠第二、三投进决赛的,成功者很少。

为了确保第一次试投成功和每轮间歇后的成功试投,使运动员平时的训练适应于比赛的情况,教练员要及时剔除准备活动中启动机体价值较低的内容,首先观察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所需时间,再将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固化,作为比赛方案中的准备活动。

综上所述,在投掷技术动作的建模时,如果忽略神经系统在训练过程中与肌肉工作同步的关键环节,忽略了人的竞技能力发挥是在神经系统里建立神经活动程序模型的情况下完成的,只把运动员当成机械的、物理的人去塑造技术动作,都是导致投掷训练质量和效益降低的重要原因。

[1]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95-296.

[2] 陈小平.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J].田径科技动态,2005(9):9.

[3] 吕新颖.提高投掷运动员专项投掷能力的强力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25(6):841-854.

[4] 朱冠楠.体能和竞技运动,超长收缩和大脑的关系—一个被遗忘的问题[J].体育科技,1996(79):6-8.

[5] 吕新颖.当赛场上出现不利因素时的心理暗示[J].中国学校体育,1998(1):49.

[6] 陈小平.德国的力量训练研究[J].竞技体育信息,2003(5).

G80

A

1674-151X(2010)11-01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1.006

投稿日期:2010-09-18

安徽省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

吕新颖(1956 ~),教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生理学。

猜你喜欢

杠铃发力用力
杠铃练习可增肌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
暴力行为
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