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滑”与民间表达形式的现代“新编”——论鲁迅《故事新编》对民间传说的艺术阐扬
2010-08-15甘秋霞何希凡许海斌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甘秋霞 何希凡 许海斌(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作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父的鲁迅在其《故事新编》中,从民间传说创作中汲取艺术养分,以神来之笔的“油滑”艺术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进行了艺术革新。对于《故事新编》中的“油滑”艺术与民间文化关系的探究并非新鲜话题,王瑶先生早在《〈故事新编〉散论》中对“油滑”现象的产生由来和美学意义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如“油滑”与“浙东二丑艺术”、与“民间戏曲”的关系等。这些论述为我们从民间视野审视《故事新编》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但却拘泥于“民间戏曲”这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态,没有直接从文学创作角度深挖“油滑笔法”与民间表达形式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拘囿于“浙东”的地缘限制的论述,也割裂了“油滑”艺术与广博的民间文化传统之间的深刻联系。为此,本文从植根于深广的民间文化传统中的民间传说技巧的角度观照《故事新编》的“油滑”艺术,进一步挖掘民间资源对于《故事新编》的深刻意义。
一、民间传说技巧烛照下的“油滑”艺术
民间资源对于《故事新编》的深刻影响,首先表现为《故事新编》中的“油滑”笔法的采用深受民间传说创作动因的启示。从创作动因看,民间传说产生的原发性动因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和发抒。因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权书写历史的民众往往采用口头传说发表自己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评价。因此“人们在讲述中,并不一定深究历史事实的原貌,更主要的,是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评价、爱憎及期望编织进传说中”。即广大民众把他们的历史情感融入传说中,借传说发抒他们的历史情感,这就是传说得以不断产生的原发性动因。《故事新编》的创作与之有惊人的相似。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可见鲁迅在创作《故事新编》时,并没拘泥于史实,而着重在于借一点因由来完全发表他的意思。正是这借古人古事浇自己心中块垒的创作路径形成了熔铸古今的“油滑”笔法。可见《故事新编》中的“油滑”笔法深受民间传说创作动因的启发和影响,几乎与民众借传说发表自己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评价如出一辙。
正是由于《故事新编》借鉴了民间传说的创作机制而形成“油滑”笔法,因而确立了鲁迅历史小说的个人化叙事方式,成就了其现代历史小说的独特叙事魅力——既非对真实人物的真实行为和内心真实的叙述,也非对历史结构的单纯模仿,而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将个人生活与历史生活融合起来,将个人生活经验、世界感受和生命体验融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之中”,从而建构古今交融而意蕴深厚的艺术胜景,充分展示其对现实人生的爱憎与思索。这样的创作意趣正应和了鲁迅在介绍日本历史小说《罗生门》的作者芥川龙之介时所说的“他想从含在这些材料里的古人的生活当中,寻出与自己的心情能够贴切的触著的或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故事新编》的“油滑”艺术是其最好的注解。
其次,《故事新编》中的“油滑”艺术深受民间传说创作特点的影响。被誉为民众“口传历史”的民间传说“一方面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传奇性的特点;两者融合,浑然一体。可信而奇,奇而可信,正是传说这一体裁突出的特点”。即传说同一定的历史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其中既有真实史实的传述,又有与特定的历史有关联的,附会捏合上去的人物或事象,还有较多地属于艺术虚构的东西,但都采用历史性的表述方式,即用特指性的内容和具体性的记忆来表达。同时,作为口头艺术的传说,因为有人化的自然贯注其间,故绝大多数都带有传奇色彩,甚至有许多“超人间”的场面和情节,故而形成民间传说历史性与传奇性的重要特点。
鲁迅深谙民间传说技巧中“可信而奇,奇而可信”的原则,用他独具魅力的“油滑”艺术诠释了民间表达的现代书写意义。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以写“故事”的方式把创作内容放置在“历史”语境下,几乎每篇“都有古籍的依据”,但他并不拘泥于这些“故事”,而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运用“油滑”艺术的神来之笔创造了独属于作家个人的叙事意象,建构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艺术胜景。譬如《起死》中宣扬齐生死、泯物我的庄子请司命大神给一个骷髅复形生肉,却遭到各色鬼魂的阻拦与责备,愚顽的庄周费尽口舌请大神让骷髅活转来,却为了一袭陋衣被复活的“汉子”纠缠不堪,不得已用警笛唤来巡士才得以脱身。惯于玄思而爱管闲事的庄子、各种胖瘦老少不等的男女鬼魂、道冠布袍而黑面白须的司命大神、全身赤条条的复活“汉子”与制服制帽而手执警棍的巡士,这些奇异而独特的叙事意象,共同营造了一幅神人鬼魅杂处、古老与现代同构的色彩斑斓的神异景象。
总之,鲁迅借鉴民间传说技巧,妙用“油滑”艺术,写“故事”而大胆“新编”,既有史实的依托,又形成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凸现其对现实的讽谤,营造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亦真亦幻的斑斓而绚丽的文学佳境。
二、“油滑”与民间表达形式的现代“新编”意义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通过“油滑”与民间表达形式的现代“新编”,以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态度阐发民间资源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形成故事情节上的自由生发和怪异奇特的叙事魅力,这不但超越了正统历史观,还原历史的鲜活真相,从横向沟通了民间表达与文人文学创作,而且从纵向贯通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故事新编》中借鉴民间传说的创作机制而形成的“油滑”艺术表明,所谓的历史真相并非单纯地载于史书典籍,那些活跃在人民口头中间的神话、传说同样蕴涵了神圣的历史事实,甚至比诉诸典籍史册的史实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其中包蕴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评价、爱憎及期望,是更为真实的民众的历史情感的生动体现。劳动民众是历史的真正缔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他们用真诚的历史情感浇铸的神话、传说等民间资源饱含鲜活的历史真相。鲁迅重视来自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就是在更深层上尊重历史,尊重民众,是一种更为严肃而认真的历史观的体现。
《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油滑”艺术表明,在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古代的悲剧也最容易复现为现代人的悲剧,现代人的悲剧亦可映照出古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在没有变更的民族文化心理中,历史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历史。正如克罗齐那句著名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现实境况往往是历史情形的再现。清醒而深刻的鲁迅先生一生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一部貌似写古人的《故事新编》写尽的却是现代人生世相,是鲁迅沉潜民间、横亘历史、跨越古今的拳拳赤子之情的苦心力作!这就是鲁迅,他是民众的儿子,更是现代人精神的导师。
《故事新编》的创作表明,鲁迅始终站在民间立场,站在文化反思和历史反思立场,也站在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人生关怀立场来对自己的民族关怀做出深刻独到的艺术表达。鲁迅早已洞悉民间文学对于作家的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素材,而且,更以民众的感情熏陶着作家的审美个性,使他的创作与人民声息相通,一脉相承,获得最强的艺术生命力。”因此,鲁迅自觉地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和改造作家文学创作,在《故事新编》的创作中,通过“油滑”与民间表达形式的现代“新编”沟通了民间文艺与作家文学创作,从而为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从情节建构和叙事意象方面开拓了深广的天地。
[1] 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权绘锦,陈国恩.《故事新编》的“油滑”与现代历史小说的文体自觉[J] .长江学术,2006.2.
[3] 鲁迅:《鲁迅全集》(十)[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 巫瑞书.民间文学名作鉴赏[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5] 孟广来,韩日新.《故事新编》研究资料[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