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子十读(一)

2010-08-15傅元峰

名作欣赏 2010年1期
关键词:冯至神性里尔克

/傅元峰

作 者:傅元峰,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诗性栖居地的沦陷》《在历史与非历史之间》等。

秋·海子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言语滔滔的诗人用了三句“秋天深了”,奢华地在50多字的诗中挥霍了复沓的诗歌修辞。在这个悲秋的诗歌王国,海子让现代汉诗在瞬间持有了诗语与精神的双重尊严。他的天才令你只有击节而叹:在萧索的方向上,他没有停留,只三个节拍就完全遁迹于苍茫,但世间留有绵延不绝的共鸣。

秋天深了,神性的秋天。海子的神是有位格的,但海子不让他现身;他的家中鹰的翅膀扇动,让天空变得冷峻深邃,但它们的言语又究竟是怎样的神示呢?在《圣经》中,鹰出现于人子降临前的灾难,“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鹰的神性和死亡有关,海子知道,秋的深意乃是死亡,这容易让人联想海子的1986,那个以云展开殓布的秋天(《九月的云》)。“鹰是一种原始生动的诗——诗人与鹰合一时代的诗”(海子:《诗学:一份提纲》),鹰在深秋的会聚和私语,是海子为秋呈现的另一意境。

秋天深了,王的秋天。海子诗中多次出现过“王”。在《诗学:一份提纲》中,他认为“王”是“诗以外的大师”。海子给王以本质的存在形式,甚至超越诗礼赞他,不用定义和阐释毁坏他的尊贵:“王就是王。石就是石。酒就是酒。家园依然是家园。”“王在写诗”,无疑就成为最富有诗意的状态。在死亡的深秋,它成为人类仅有的意义。

秋天深了,众生的秋天。“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这诗句是现代汉诗为数不多的名句之一。它好懂,容易被对象化,嫁接到每个人的生命体验中去。品来哀婉和凄绝,容易成为失意人生的泪语。海子的苍凉来自于他的秋天。这几乎是一句谶语:他得到的,悉数在他身后,他失去的,全部在他生前。比如,他在死亡之后获得了生长,他在死亡之前就几乎失去了生命。读到这句,想到冯至感怀海子,常至泪眼婆娑。冯至出色翻译了里尔克的《秋日》:“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海子啊,里尔克和冯至的孤独悲观里有放逐,它多么从容!

不复多言,把它交给时间之流中的众生吧。最孤独和荒凉的人,也会在《秋》中找到自己。因为,他即使在荒芜的隆冬阅读,仍会觉得曾经的秋天过得无比潦草和肤浅,他会因自惭形秽的时间反省而慌乱,而重新堕入和煦暧昧的尘世。

猜你喜欢

冯至神性里尔克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熄灭我的眼睛
一本书的支持
致寝前人语
最美的死亡
春·遇见
最美的死亡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冯至盛名之下贵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