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我们的,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2010-08-15王小峰
□王小峰
互联网正在摧毁人类建立起的美好家园,至少对文化的破坏大于它的建设……
我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这本书,书中的观点,99%我都赞同。我真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
这本书对现在人们狂欢中的Web2.0——博客、谷歌、Youtube、Myspace、维基百科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我以前经常在博客上批判互联网,但我不是一个网络从业者,批评起来并不专业,但本能告诉我,互联网正在摧毁人类建立起的美好家园,至少今天互联网对文化的破坏大于它的建设。但同时我也是个互联网的受益者,因为我不间断地写博客,它给我带来了知名度,甚至还带来一些经济收入。照理说,我应该感谢互联网,应该更加热爱互联网。但是我却越来越讨厌互联网,我已经懒得去看那些新闻、博客、视频或者社区交友互动网站。在非互联网时代,文化转化成商品之后就会慢慢死去,在它死去之前,它可以用商业来衡量它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停留在“感观”层面,甚至在它没有实现价值之前就死去。它换来的就是毫无价值的狂欢。
也许很多人会对我说:“你老了,你out了。”现在我特爱听这句话,这也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他们企图用无知代替经验,用浪漫主义的幻想代替启蒙运动以来的智慧和常识。”智慧和常识,对新一代网民来说,几乎没有。基恩说:“更重要的是,Web2.0革命催生的用户生成内容威胁到了文化把关人。专业评论员、记者编辑、音乐家、电影制作人、信息方面的专家将被业余博主、蹩脚的评论员、非专业的电影制作人和艺术家所取代……Web2.0革命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一些毫无价值的文化、不可信赖的新闻和充斥着无用信息的混乱世界。”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面塑造了一个老大哥的形象,老大哥坚持2+2=5,互联网就是一个世界的老大哥,告诉你2+2=5的真理,并且你确实会相信。你为什么会相信?你为了寻求方便关闭了用繁琐方式可以获得的正确知识的渠道。在这本书里,基恩对维基百科提出强烈质疑。用户生成内容这个概念在维基上面体现得非常明显。我记得它刚刚出现的时候,全民欢呼。我上去看过几次,直觉是:挺扯淡的,以我知道的一些内容来判断,错误百出。但人们为什么欢呼呢?因为它打着传播共享人类社会知识的口号,并且它是免费的。让你去翻看一本正规出版的百科全书,你觉得麻烦,为了图省事,你就会冒着接受谬误的危险接受那些甚至连常识都算不上的知识。便宜都没好货,更何况免费的呢。
基恩对博客、谷歌、Youtube、Myspace、维基百科这些互联网宠儿的批判是一致的,就是这些扯淡的东西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误导,正如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我们毁掉的是什么?基恩说:“最严重的是,那些曾经推动了伟大新闻、音乐、文学、电影和电视节目产生的传统制度也遭到了破坏。”
狂欢之后,必定是空虚。《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开始对人们依赖的互联网进行反思,这是个很好的开头。对多数互联网的受益者来说,可能不会接受基恩的这些观点。因为人总是无法从被商业操纵的傀儡角色中挣脱出来,去反省自己,并且错误地认为“它确实给我带来了好处”。对互联网的操纵者来说,好处显而易见;对众多互联网依赖者来说,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好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