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教学中的互动互补
2010-08-15□迟佳
□迟 佳
谈舞蹈教学中的互动互补
□迟 佳
舞蹈,据权威工具书《辞海》的释义,为“艺术的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还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时空的艺术”等等。尽管上述解释与定义有许多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均承认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时间与空间、内心与形体、视觉与想象、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性上。这诸多的互动性,也就决定了舞蹈作为“艺术之母”在教与学的特殊关系,即互动互补、相融相长、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备课中教与学的互动互补
舞蹈是动态艺术,瞬息万变,又据《诗经·大序》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蹈又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最后手段与最高手段。这就给舞蹈教学与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要攻克这一难关,就要求舞蹈教师首先就要在备课过程中教与学互动互补。
舞蹈教师不只是一般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最终要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舞蹈教师不是舞蹈演员,他所要教的,不只是舞蹈表演本身,而是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与综合艺术素质。因此,舞蹈教师的教学内容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教会一段或几段舞蹈。
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舞蹈教师就必须以学促教、以教带学。为了教好学生,教师在钻研舞蹈专业并务求精通的同时,还要广收博取,使自己丰满充实起来,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既要学透民族舞、现代舞等各种舞蹈,又要弄清每一个舞蹈的题材、主题、结构、舞蹈语言、人物情感等相关的要素。只有学好才能教好,所谓“教育者必首先受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相融相长
我国有一句成语,叫“教学相长”,最早见于《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教学相长尤其重要,在整个舞蹈教学的全程中,必须坚持实行教与学相融相长。
当然,教师是主导,更多时候、更大程度上,是学生向教师学习,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并不排除有些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要善于以“寸长”补己之“尺短”。比如教女子独舞《雀之灵》,男教师就要向女学生学习;又比如教男子独舞《醉鼓》,女教师又要向男学生学习。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长,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学生学习中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在学生学习中,既要向教师学习,又要向同学学习,即“官教兵,兵教兵”,这样,一个教师就可以变为许多教师,使学生真正做到“转益多师是吾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互教互学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其长,要互相扬长避短。互教互学可采用多形式多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做先生的机会,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如采取分小组、分角色、分段落等方法,使每个学生“轮流坐庄”,这也会使“因材施教”得以实现。在互教互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灵气而不是匠气,培养学生的感觉而不是知觉,培养学生的悟性而不是模性,要力戒模仿或“克隆”,使学生真正懂得“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桃李芬芳,百花齐放,而不是单一树种,千“花”一面。
责任编辑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