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公共音乐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010-08-15蔡云凌
□蔡云凌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对应的音乐教育方式。
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性的大众审美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因此公共音乐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共音乐课是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如何使音乐教育顺应新时期的需要,增强音乐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潜在作用,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变成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什么说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变成他们的学习动力呢?因为,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审美又是人之需要。具体地说: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时得到感官上的愉悦,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乐趣。学生的情感可以和音乐的情感直接沟通。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道德得到升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质水平。音乐欣赏主要是以聆听为主,教师可作适当讲述,以简练生动的语言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家的生平经历以及欣赏方法等。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步从初级的、满足于悦耳的感知阶段过渡到充分发挥欣赏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情感体验的感情欣赏,最终上升到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表现,以及社会意义进行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的理性欣赏。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欣赏教材。根据学生的爱好可适当增加中国音乐的比重,中国音乐中又适度增加近、现代的优秀作品以及民族音乐作品等。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是艺术精品,并且用恰当的艺术手段展示给学生,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二、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应该由基本音乐知识、识谱视唱和音乐赏析三个部分组成。教学首先要从讲授基本音乐知识,了解音乐语言,熟悉音乐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概括讲述之后再让学生听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己的理解去认识作品、体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识谱视唱能力;最后是音乐赏析。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如果要向纵深发展,其教学方法就一定要创新、要扩展。因为音乐教学有自己的特殊规律,音乐不仅有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具有丰富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如果没有良好的方法,即使满腹经纶也无法真正领略音乐美的妙趣。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可采用“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但不能一贯到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或穿插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法、提问法、比较法、查阅资料与研究讨论等方法。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可试着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对于大学生感到陌生的传统音乐,可先分析后欣赏或边分析边欣赏。一些较为熟悉的曲目,就让大学生自己边分析边欣赏,也可由教师设问,共同讨论。对那些较为通俗的音乐则可以采用刺激式或背景式的欣赏方式。另外对于欣赏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音乐理论知识,也要作简明扼要的介绍。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大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学习、研究音乐。
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个联想、想象与创造的过程。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也有助于开拓其文化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审美观,还能拓展对其所学专业的研究。
总之,公共音乐教学必须把握音乐教育这个根本目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除了上好每一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外,还应注意对个别音乐素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培养,使这些学生的音乐天赋、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音乐能力得到大的提高,让这些学生成为班、系、学校开展文艺活动的骨干,毕业以后则能在实际教学及工作中更好地发挥音乐方面的特长,全面普及音乐教育。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一位学生自觉地把音乐作为自己终身的生活需要,在这样的土壤里更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