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演唱基本功的训练
2010-08-15王学松
□王学松
浅谈美声演唱基本功的训练
□王学松
美声唱法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喉咙的打开和稳定、横隔膜支持气息、和声带闭合挡气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喉头打开和稳定
打开喉咙是美声唱法的根本,是获得良好共鸣的基础。它包括放下喉头和打开口咽腔。喉咽部的形态,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意大利著名戏剧男高音莫那科在被问到怎样做到打开喉咙的问题时回答,“统统都要下来,就是喉结要下来、呼吸要下来、舌头也要下来”。下来是为了声音打上去。稳定的喉头位置能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喉头稳定地保持在吸气时的位置时,咽管内就形成了较大空间的咽腔,这样打开的咽壁很容易挺立,就是正确的积极的口咽腔歌唱状态。气流冲击声带发出的基音,经过这个良好的共鸣空间,就可发出优美的有弹性声音。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主管喉头上升肌群(甲状软骨肌、茎突咽肌和咽中缩肌)的力量都要大于使喉头下降的肌群(胸骨甲状肌和食管纵肌)的力量,因为我们吞咽动作都是靠主管喉头上升的肌群来完成的,所以它很强壮。而使喉头下沉的肌群主要为吸气所用,不需较大力量,相对就比较弱。因此,歌唱中,要想在较高声区保持低位且有一定的弹性,必须持之以恒地做放下喉头的练习。
在训练中怎样才能使喉头稳定呢?首先放松舌头,舌尖轻触下唇同时打开口腔深吸气,或者体会打哈欠打开喉咙的感觉来打开喉咙。这时喉头就放自然的低位了。在打开喉咙时,可以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喉头位置是否在最低位置。在这个练习巩固之后便可在这个基础上发音 (一般以o或u为主)。在此项练习中,一定要结合气息练习进行,有时吸气时喉位放下来了,一出声喉头会往上跑。此时应保持吸气的状态。通俗一点说就是用气息把喉头往下拉着唱。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声区练习后,再往上下音域逐步拓展,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在练习稳定喉头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认识到喉头稳定的重要性以后,一味地强调保持稳定, 憋着全身的力气和舌肌的力量把喉头下压,这样做的结果喉头是可能压下来了,但舌肌却僵硬了,造成喉音,发声不灵活等,使发出的声音自我感觉音量很大,别人听起来声音沉重、没有弹性,缺乏音乐的流动感。还有一种情况是喉头放下来了,声带却不能自如闭合,发声时漏气,声音空虚,没有音色和弹性。这是没有喉头向下带动声带闭合挡气和横隔膜支持气息概念的结果。再一种情况就是喉头放下来了,舌头却缩回去舌根挡住口腔后部空间,发出来的声音一是往鼻子里灌,二是堵,不通畅,自然音量也小。
二、横隔膜支持气息
过去,在歌唱的呼吸方面主要有两种见解,一是胸腹式呼吸法,二是腹式呼吸法。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对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对歌唱中气息支持的理念也随之在更新、在进步,近些年来基本上都认可用腹式呼吸法而很少用胸腹式呼吸法这个概念了。我们呼气与吸气的交替进行场地在肺部,而主宰呼吸的主要是横膈膜。横膈膜是一个大而有力的平滑肌层,又叫膈肌,把胸腔和腹腔分开。膈肌是呼吸肌,即当膈肌收缩时,扩大了胸腔,引起吸气;膈肌松缓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和歌唱状态时的呼吸是有差异的:日常生活中,吸气用力,呼气放松;歌唱状态时的呼吸则要求呼和吸都要按声音的要求和情绪的变化而能控制自如。为了这个控制自如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横膈膜进行力量训练。吸气前要充分放松下巴,打开喉咙抬起软腭。吸气时,要将身体放松,上腹部和后腰要舒展开,要吸得快、吸得深,动作敏捷,自然使人听不出声息,腰腹周围有明显的扩张感。在呼气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声带闭合向下挡气与呼气的力量平衡,胸部也要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坚持每发一个音、吐一个字,都要闭合声带向下挡气,使呼气与挡气这两种相反的力同时在横膈膜上形成对抗。让横膈膜、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使气息出得慢,出得均匀平稳。
三、声带闭合挡气能力
喉头向下挡气是形成正确歌唱状态的最基本动作之一。在歌唱中,如果声门不能有效地闭合,就会产生声音暗淡、空虚、漏气的现象。声门闭合良好是发出明亮的、有弹性声音的关键。这个训练必须结合放下喉头的练习来做。在做这个练习时,首先放松下巴,舌尖轻触下唇同时打开口腔,深吸气打开喉咙,把喉头放在自然的低位,抬起软腭,然后轻轻闭上嘴唇,气息向下推动横膈膜做哼鸣。这时候一定要有喉头向下带动声带发声的意识,腰腹周围有明显的扩张感。音量大小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声音是否有弹性地发出。有了喉头向下声带闭合挡气基础,也就可以在保持这个状态的基础上抬起舌根顶住软腭做鼻腔共鸣的哼鸣练习,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哼鸣练习和憋气唱法不是把全身的力量都加到声门上,而是闭合声门向下挡气与横膈膜的支持力形成一种对抗的平衡,身体的其他部分不能憋劲、僵硬。
[1]王福增.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4).
[2]吴其辉.美声唱法的三要素[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01).
责任编辑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