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探讨
2010-08-15□于诺
□于 诺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是一座城市文明建设的能力符号。但是,由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始终受到严峻的挑战,总分馆制是开辟未来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使县级公共图书馆“绝处逢生”。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现状
经费短缺、藏书不足、人才缺乏一直是束缚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普遍问题。据统计,2004年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及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的标准,而且县级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比比皆是,从而使图书馆为弘扬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受到严重制约,无法满足基层公众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
二、总分馆制是激活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有效机制
1.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
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总馆下,设立若干分馆,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机构。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有不少省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总分馆制的改造,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就通过系统化、集群化、网络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优化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极大地改善了县馆经费拮据、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的生存局面,为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整体水平做出了贡献。
2.总分馆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现在的公共图书馆体制中,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单馆,图书馆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收藏、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问题。一方面是馆内资金投入不足、有舍无书,另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大量资源的重复配置,不能互通有无,而且图书馆系统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难以维系,使得各公共图书馆难以更好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总分馆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大的图书馆作为总馆,以其他在某些方面也有着共同愿望、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图书馆为其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地组成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构建以省或市馆为总馆统一领导的总分馆制,在总分馆制的框架下,整合、利用以各县公共图书馆为分馆以及乡镇、社区图书室为分站成员馆的资源优势,形成三级图书馆网络,实现各成员馆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图书馆体系的服务能力,发挥各成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
3.总分馆制是解决县域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对于提高县域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总分馆制是构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是延伸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县域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应注意的问题
1.资源配置应优化合理
考虑到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各县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坚持资源建设中分馆与总馆多领域、多层次的互补与共享。其次需要总馆对下辖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书目数据、期刊目录进行整合,形成总分馆制下所有分馆统一的书目数据检索系统和期刊联合目录,加强与各成员馆信息咨询部、采访部开发数字文献及在新书订购中及时沟通、交流信息的机制,成立由省或市总馆、县分馆组成的总分馆制协调委员会,全面协调、合理配置各成员馆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2.书目数据库建设应规范化、标准化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以书目数据的高质量为前提的,如没有规范、一致的书目数据作前提条件,自动化系统就无法高速运转,总分馆制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无法实现,由于数据库类型的多样化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目前,在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所建书目数据库数据内容参差不一、分编员专业知识水平不等、执行标准不统一、数据建设质量不高、制作数据速度慢等问题,既影响读者的检全率、检准率,也影响图书馆分编人员套录数据的取舍规范,难以统一。总馆应加强上传联机编目数据的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对各成员馆著录的书目数据进行在线指导,不断提高各成员馆分编、标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联机编目数据的书目质量,为总分馆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牢固基础。
建立总分馆制是今后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总馆与分馆是一个统一体,总馆应将分馆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来统筹规划,县级分馆也应积极依靠省馆改变自己资源匮乏、生存窘迫的现有局面,开创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