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的要点与方法
2010-08-15杨朝玲
□杨朝玲
舞蹈是以人体的有序运动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是在时空中呈现人体美的视觉艺术。
欣赏者在观赏精彩的舞蹈表演时,只满足于看看热闹场面、醉心于精美的服装和动人的布景或赞叹舞姿的优美和技巧的复杂是不够的。在舞蹈艺术中,动作是演员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语言。它不仅是编导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加以典型化的人体动作,还是创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现意念的符号。欣赏者只有从舞蹈动作的形态、节奏入手,通过想象、联想去体会动作与人类情感、社会生活的联系,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意境,并产生共鸣和更广泛的联想。例如,歌颂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舞蹈《飞夺泸定桥》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在激烈的战斗中,小战士被桥头燃起的烈火猛推回来,战士们一拥而上,围在他的身边,肩并肩、手挽手,屹立在烈焰面前。从这里,观众完全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在战斗中那种无畏的精神和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气概。舞蹈的直观性、动作性和抒情性,使舞蹈欣赏具有从“形”(动作)入手去体会作品“神”和“意”的特点。
舞蹈是贯穿着节奏和韵律的艺术。人体动作的抑扬起伏、轻重缓急、动静刚柔等不同的形态、力度、速度、能量的变换,可以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感情、体验及其变化,可以呈现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及事物的矛盾冲突。观赏者在欣赏中通过舞蹈动作的律动,不仅可以把握情绪的性质,还可以了解情绪的起伏、变化,矛盾的对立、冲突以及情节的发展。例如,舞蹈《啊!明天》在三段舞蹈中以不同的动作构思以及相互的对比、变化,表现了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时间中雕塑艺术的命运,以及不同阶段中雕塑家的心境。开始时,推翻在地的塑像贴上了封条,被剥夺了创造权的雕塑家,正接受劳动改造,扫地度日。继而,春回大地,雕塑家抛下扫把,扯下塑像上的封条,与塑像双双起舞,以此来表现他又获得了艺术的青春和创造的自由。最后,完成的雕塑手捧天体仪在旋转,象征着艺术与科学的光辉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前途。舞蹈的节律性可以使欣赏者从动作与节律的变换中,体会作品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舞蹈还是一门与文学、音乐、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舞蹈借鉴了文学作品运用情节、细节、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在创造中加以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有个性。例如,舞蹈《鸣凤之死》的双人舞,觉慧伏在鸣凤耳边倾诉衷情,鸣凤听后双手蒙脸,接着不断摇头的细节运用,不仅表现了少女的羞涩,而且反映了在封建传统重压下,婢女听到少爷的爱情表白后惊喜、恐惧、痛苦的复杂心情,以及欲爱不能、欲罢不愿的矛盾状态。
至于舞蹈中的音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动作的有序运动要以音乐为基础,音乐对舞蹈内涵的揭示起着传神的作用。因此,在欣赏舞蹈作品时,也要结合音乐来欣赏。一方面看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否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音乐入手,更深入地把握舞蹈的形与神。舞蹈与造型艺术的关系亦十分密切。舞蹈是动态的造型艺术,舞蹈中的造型性,强化了它的表现力和美的感染力。例如,在舞剧《白毛女》中,喜儿在庙里与仇人相遇时,紧握拳头、眼喷怒火、腾空跃起的造型跟地主黄世仁、狗腿子穆仁智跌倒在地、狼狈不堪的丑态形成强烈对比,使歌颂喜儿的反抗精神、鞭挞地主阶级的丑恶本质的主题思想得以深化、强化。
因此,在舞蹈欣赏活动中,应强调对其文学性、音乐性、造型性的综合感受与体验,以便更进一步把握它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从而获得更强烈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