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0-08-13李才刘素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2期
关键词:高凝纤溶二聚体

李才 刘素芳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方法

1.1.1 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空腹静脉血2~5 ml分离血清备查。

D-二聚体用肝素抗凝采静脉血2~3 ml分离血浆备查。

1.1.2 仪器及试剂 血清尿酸通过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由日立公司提供。

D-二聚体采用日本CA-53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含量,试剂由北京威士达公司提供。

1.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病例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差异。

1.2 检查对象 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内科病房和内科门诊的不同类型CHO患者69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心电图,心脏彩色B超,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5例,健康对照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89±10.31)岁,所有病例均排除合并其他引起D-D和UA升高的疾病,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合并症等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表1 冠心病患者血清D-D、UA水平测定结果(±s)

表1 冠心病患者血清D-D、UA水平测定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检查项目 对照组(n=40) AMⅠ组(n=24) UA组(n=20) SAP组(n=25)0.15 UA μmol/L 319.82±51.32 453.14±66.32 368.91±85.D-Dmg/L 0.18±0.07 1.68±0.65 0.81±0.52 0.42±67 362.45±78.62

2 结果

AMⅠ组、UAP组、SAP组每对照组比较,血浆D-D和U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Ⅰ组比UAP组和SAP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结果水平有UAP组和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D-D、UA水平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D-D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研究显示,AMⅠ组和UAP组、SAP组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特别是AMⅠ组和UAP组D-D水平明显升高,可见患者体内的继发性纤溶活动明显增强,反映出机体存在高凝状态或新近血栓的形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加重。AMⅠ组比UAP组升高更显著,很可能是由于病灶内有较多的纤维蛋白所致。

UA是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降解嘌呤的代谢产物,心血管系统中产生尿酸的部位主要是血管壁,高尿酸血症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及血小板聚集等,研究结果表明,UA水平与冠心病明显相关,高UA血症时,UA也能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从而导致冠心病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分析显示UA水平AMⅠ组高于心绞痛组,说明高UA水平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将二者结合起来,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判断预后。

SAP患者的冠脉病变是由于稳定性斑块造成的,在这种斑块中没有破裂或活动性血栓形成这些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本身存在高凝状态,可能是冠心病的其他因素诱发存在的高凝状态,所以D-D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表明凝血溶血状态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关系密切,D-D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高凝纤溶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