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2010-08-08刘慧英张岩
刘慧英 张岩
近年来,高脂血症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脂血症是造成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血脂治疗能够减少冠心病以及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调血脂药,本文观察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09年9月于我院门诊治疗的40例血脂异常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10.3)岁。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糖尿病2例。所有患者入选前4周均未服用降脂药物或停服降脂药物4周以上。排除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
1.2 入选标准 经饮食控制,连续2次测定,空腹TC>5.2mmol/L或LDL-C>3.12mmol/L或合并TG>1.7mmol/L。所有患者均能门诊随诊,连续服药8周。
1.3 治疗方法 入选者每日晚餐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 口服,治疗中不合用其他降脂药物,服药8周。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全套、血糖及肝、肾功能、血肌酸磷酸激酶(CPK)。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TC浓度降至正常或下降≥20%和(或)TG下降≥40%和(或)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血清TC浓度下降≥10%和(或)TG下降≥20%和(或)HDL-C上升≥0.104mmol/L; ③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8周前后血脂的变化 TC、TG、LDL-C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32%、16%、33%,HDL-C升高了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阿托伐他汀的降血脂疗效 根据判断标准,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64.7%、91.4%、61.3%。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发现腹部不适1例,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增高1例,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肾功能、血糖、CPK无改变。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降脂药,是近年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型的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从而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LDL的消除,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而产生调节血脂作用[2]。有报道[3]阿托伐他汀是目前降低LDL-C作用最强的调脂药,其含1个苯环和氮杂环,进入体内不需代谢即具有生物活性,口服给药后迅速被吸收,血药浓度在1~2h达峰值,在血浆中半衰期约14h,其活性代谢产物对还原酶抑制作用长达20~30h,其他他汀类药物为1.5~4h,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其他他汀类药物大,因而有见效快、调脂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TC、TG、LDL-C、HDL-C均有变化,其中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HDL-C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2.5%、64.7%、91.4%和61.3%,证实了阿托伐他汀10mg即可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且疗效显著。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及肌痛。本组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消化道症状,1例ALT轻度增高,1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说明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本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晚餐后一次服用,服用方便,依从性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表1 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1 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6.98±0.91 2.31±0.58 4.26±0.95 1.07±0.24治疗后 4.75±0.93 1.93±0.58 2.87±0.68 1.18±0.42
表2 治疗8周后疗效分析[例(%)]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7-890.
[2]徐淑云,魏伟.临床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7.
[3]赵水平.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5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