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分析

2010-08-08韦永强张先位赵春丽黄幼艺

当代医学 2010年27期
关键词:青年组心梗青年人

韦永强 张先位 赵春丽 黄幼艺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精神心理承受的压力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显著。本文回顾性对我科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减少青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2年1月~2009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例,年龄21~43.5岁,平均(34.9±2.6)岁。根据持续性胸痛、典型心电图演变及特异性心脏血清标记物变化,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65岁以上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11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3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2 方法 对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调查分析,其调查内容包括:(1)年龄、性别;(2)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症状(包括吸烟饮酒史、精神心理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及心绞痛的特点);(3)入院后心肌酶学、血脂测定、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预后。

1.3 判定标准 (1)吸烟史以每日吸烟≥2支,持续时间≥1a为判断标准,吸烟≥20支/d为大量吸烟。(2)饮酒史定义为平均每日摄入酒精量≥50g并持续≥5a。(3)高血脂标准为(TG)>1.7 min/L、总胆固醇(TC)>5.7mmol/L。(4)心肌梗死的部位依心电图结果进行定位诊断。(5)冠脉病变程度依据Judkin氏法,管腔狭窄≥50%定为有意义,狭窄50%~70%、75%~99%及100%分别定为中、重度狭窄及完全堵塞,根据病变累积部位分为右冠、左主干、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危险因素的特点 两组性别、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史、精神压力因素等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双支及多支病变、弥漫钙化病变为主,见表2。

2.3 临床心绞痛发作特点 青年组发病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或持续剧烈胸骨后疼痛31例,老年组27例有典型胸痛症状,两组梗死部位特点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特点 青年组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3例(7.9%),心律失常22例(57.9%),死亡0例,老年组发生心力衰竭34例(47.2%),心律失常17例(23.6%),死亡16例(22.2%)。两组比较青年组心力衰竭及病死率均低于老年组(P<0.05),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

3 讨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45岁以下的心肌梗死,近年来其发生白水平下降,加上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2]。另外,大量吸烟释放缩血管因子增多而舒血管因子减少,同时长期熬夜导致免疫低下、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加剧了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促使冠脉痉挛,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3],形成栓子脱落栓塞冠脉。资料中显示青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低于老年组,提示高血压及糖尿病并非是青年急率呈逐年增多趋势。青年急性心梗具有多病因特点,绝大多数由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痉挛、栓塞,冠状动脉炎所致。其发病急骤,病前多无前驱症状,初发即呈典型心肌梗死过程,与老年人因各种因素致胸痛症状不典型甚至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有较大的差异。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简单,多为单支病变[1],梗死部位多为下壁或前壁,较少发生心功能不全,可能与存活心肌没有明显缺血、功能良好有关。青年急性心梗冠脉造影时发现梗死相关血管狭窄主要为粥样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血管无钙化,无侧支循环,介入治疗后再通率高。因此,青年急性心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好,恢复快预后好。但由于未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因而临床表现剧烈,心律失常较老年人多见。

表1 两组临床危险因素比较[例(%)]

表2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例(%)]

表3 两组典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部位比较[例(%)]

目前普遍认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男性较多,年龄较轻,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较少,且多与大量吸烟熬夜疲劳有关。本资料中青年急性心梗主要为男性,心梗发生前,多数经历大量吸烟饮酒、长期熬夜、情绪激动等诱因。吸烟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损伤冠状动脉内皮,诱发冠脉痉挛,使血小板聚集加快及血中儿茶酚胺升高,使不饱和脂肪酸及高密度脂蛋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对冠脉的影响需要较长的过程有关,因此,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冠脉造影时发现血管单支病变较多,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少。

综上所述,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青年人心理应激增加,吸烟及酗酒率的剧增,加上长期处于熬夜疲劳状态,这些行为使青年人过早暴露于心血管病的危险之中,从而导致青年急性心梗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此,对青年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梗危险因素的改正,严格戒烟,合理膳食适当饮酒,杜绝长期熬夜、避免过度劳累,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降低青年人急性心梗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8.

[2]Biscic E,Bergerone S,Gagnor E,et al.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J].Am Heart J,2000,139:979-984.

[3]Maseri A,Lanza.G.Fluorouracil-induced coronary artery spasm[J].Am J Med,2001,111:326-327.

猜你喜欢

青年组心梗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