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010-08-08梁启明许小志张风华
梁启明 许小志 张风华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也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本文比较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与予以单纯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至今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5例,均符合2008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55例。①治疗组男25例,女55例;年龄32~75岁。平均50岁;病程10天~15年,平均7个月。②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32~75岁;病程15天~15年,平均6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手法、牵引治疗。①颈痛颗粒由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4g×12袋/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1024。药物组成:三七、川芎、延胡索、白芍、羌活、葛根、威灵仙。每日3次,每次1袋,温开水冲服。②手法:病人取俯卧位,胸下垫一厚枕,使头颈屈曲30~40°,用指推按印堂、神庭、上星、百会、后顶、脑户、风府、头维、四神聪、点按太阳、风池、脑空、天柱,按摩两侧胸锁乳突肌至肩部,放松肌肉,点按颈夹脊、肩井、肩外俞、肩中俞、曲垣、秉风、天宗,并用滚、推、按、揉等手法施于颈背,随后弹拨头夹肌,行颈部拨伸牵引数分钟,若颈推棘突有偏斜者,行旋转复位手法,最后作头颈背滚推放松手法,叩拍颈背结束,每次20分钟,7次为一疗程,每日一次,共治疗2个疗程。③颈推牵引,采用卧位牵引,病人躺在床上,床头装滑轮装置,用枕颌带牵引,眩晕的病人不能坐立,采用卧位牵引较为合适,牵引重量2~3kg,每日1次,每次约30分钟~1小时。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按临床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评定[2]。痊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和劳动;显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时有复发;有效:症状和阳性体征减轻,但未能完全缓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缓解。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只采用手法、牵引治疗组。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
3 讨论
3.1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3],其病机为髓海不足、体虚夹瘀,为本虚标实证。在风邪寒湿、慢性劳损、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致病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经络痹阻,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瘀血阻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而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则。颈痛颗粒是基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法而组方,三七活血化瘀止痛为骨科要药,能化骨髓之瘀血,托髓中之邪外出。川芎擅长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兼祛风寒湿邪外出;延胡索、羌活、威灵仙能增强三七、川芎活血行气之功,也有祛风寒湿邪外出,白芍养血柔阴,能濡养筋脉,也可防辛燥过及伤阴,葛根能解肌活血止痛,擅治项背强痛,且能生津液,濡养筋脉。诸药共济有濡养筋脉,化痰活血通络之功,用于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诸症,收效明显。
3.2 手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松解病变组织的粘连,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功能,促进局部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拨伸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患椎旋转复位可纠正椎节关系紊乱,减轻或消除对椎动脉神经丛刺激和机械性压迫,增加椎动脉血流,从而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3.3 颈椎牵引作为一个垂直向上的拉力可增大颈椎间隙和椎间孔,降低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也可使椎管椎间隙内形成负压而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的还纳,消除椎间盘及突出的髓核对骨髓有机械性压迫,恢复颈椎的正常体位和椎管容积。松解粘连的颈部肌肉,伸张畸形的椎动脉,减轻了椎动脉的外部压力,从而使血液得以畅通,改善了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本文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1]杨克勤.脊柱痊愈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24-526.
[2]彭志源.最新医院临床疾病诊断依据与治愈好转标准手册[M].安徽:安徽音像出版,2004:456.
[3]李学爽,李响,向建武.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J].中国康复,2004,1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