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评公开

2010-08-05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0年7期
关键词:私权公权账本

1 账本得晒

政府的账本拿出来晒晒太阳才会更健康。阳光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消毒武器,衣服被褥等物时常晾晒就不容易滋生各种细菌,政府的相关账本同样如此。政府账本老是藏在箱子里,很容易发生霉变,诱发挥霍浪费甚至腐败行为。

在香港,纳税人缴纳的每一分钱怎么花,花在哪里,香港市民都能在特区政府网站上找到详细数据,82个政府开支项目会逐一罗列,最近5年收支统计一目了然。预算案不仅详细,而且生动易懂,在文字、数据之外,配有大量插图、表格甚至漫画。在香港,政府财政预算不是在出炉之后才向社会公布的,而是在制定的过程中就阶段性地向社会、向民众咨询,获得反馈后进行修改,如此往复。这很值得全国其它地方借鉴。

2 缺什么

从去年最高检察院举报网站被点瘫到广州财政局网站被点瘫,恰恰证明民众从不缺乏参与政治、监督政府、制约公权的热忱。所缺的,只是一个让公民权利伸张的平台。

3 并非次优选择

政府要阳光,公开公正是个主线。但公开不是个次优选择,不是“总比不公开要好”的价值判断,而是基于制度作出的程序性安排。

4 难在哪

财政公开透明,一直是令公众纠结的话题,也是民主监督举步维艰之处。眼下的难处有三:一是大多地方懒得公示,谁也不知道钱怎么花的;二是有些地方在代表的质询下,部分公开,其结果无异于不公开;三是少数地方积极主动公开了,但内容晦涩难懂。

5 公权非私权

信息公开本身实际上是改变财政资金使用的格局,公共决策过程权力结构会发生变化,也会使原来的利益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有些领导在接受网民申请政府公开“三公消费”的信息时公然说:“什么信息公开,没有信息可以公开”。甚至对申请公开信息的网友进行盯梢和监视,有一种将其认为是“间谍”的感觉。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想当然地将公权力作为私权。

6 有保有压

出台财政公开制度性措施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了保护改革者,其二就是向那些拒绝公示、不敢公示的保守主义者,敲响透明行政的警钟,向坚挺的顽固势力进行不留情面的行政敲打,为透明行政的实施扫除障碍,提供积极持久的原动力。

7 齐头并进

在没有一个强制性公开规定的情况之下,当然不会心甘情愿地将细节公之于众。虽然敢为天下先的广州公布了政府的账本,但在“三公消费”上也是模糊手法,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三公消费”相当严重。在庞大的部门利益面前,自然不能任由既得利益者决定公开还是不公开。因此,审计公开和预算公开要齐头并进,就显得格外重要。

猜你喜欢

私权公权账本
涉税信息共享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以纳税人权利保护为切入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有权不用、小权滥用、公权私用 这些权力堵点正在损伤发展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大树爷爷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论对私权限制的限度
论私权神圣
论私权对公权的冲突与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