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官腔”惹的祸
2010-08-04文若河
■文若河
我要问祝主任、平主任,以及成千上万的“主任”们,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难道真的没有其他的回答方法了吗?
前两天,网友纷纷为央视记者在连线江西防总办副主任平其俊的采访中,连续两次打断平主任的“官话”叫好。今天,我又在网上看到了此事的后续报道,报道中称“平主任被人肉了,有人举牌要其走人、接匿名电话、精神恍惚、不敢回家、妻子哭泣、孩子不能上学。”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确实让我始料未及。我个人认为,平其俊在这件事情当中扮演了非常尴尬的角色,承受了不堪承受之重。说得再明白一点,他成了打官腔、说套话的最好诠释,社会公众把对一种现象的愤恨,完完全全地发泄到他这个“典型”身上,这就是民意。在公民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还认为,凭着念放之四海而皆准、一点错误没有,但就是没有一点实际用处的讲话稿还可以畅行无阻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大错特错了,你太“OUT”了。
但让人遗憾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还认为自己挺委屈的呢,不是吗?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江西防总办公室主任祝水贵也表示,很多网民因为不了解当时情况才产生了误解,“当时大堤刚刚决口不久,现场很紧张,确实没有下面情况的数据,换了谁也回答不上来”。在大堤刚刚决口,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换了谁也回答不上来也许确是实情,但是不是换了谁都会像平主任那样大谈特谈领导的指示精神呢?从祝主任的言外之意,我听出了如果当时接受采访的是他,他也会这么说的。
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我要问祝主任、平主任,以及成千上万的“主任”们,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难道真的没有其他的回答方法了吗?难道目前还不知道、还不清楚等等之类的话就这么难说吗?你们也太藐视民众的智慧了。
打官腔已经给平主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希望其他领导干部能够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我们广大的领导干部能够切实认识到说官话、套话大行其道的时代即将过去,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坚定地对“官腔”、“官话”说“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在这种大的形势和背景下,建议领导干部们还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下口才吧,作为一名口才教练,我坚信只要你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那么讲话中的短板,是完全可以经过学习培训补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