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8-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胸闷心肌炎病毒性

吴 华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卫生院(526533)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机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1]。在祖国医学中,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的“心悸”“胸痹”等范畴。自2006至2009年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3例,其中42例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至2009年度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2例,西医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考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2]。按照病史及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病原学证据4个部分共同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病史上,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与心脏相关的表现,如不能用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昏等,体查发现心界扩大、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②上述感染后3周内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者:a.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b.多源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自主性房性或交界线心动过速,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c.两个以上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005mV,或ST段异常抬高、异常Q波。③肌钙蛋白I、T定量异常升高,CK-MB明显增高。心脏超声或核素检查提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④病原学方面:a.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b.相隔2周的2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滴度,第2份比第1份高4倍,或一次抗体效价9640者为阳性;c.病毒特异性IgM≥l∶320者为阳性。如同时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近期病毒感染。

表1 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1.3 排除标准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②二尖瓣脱垂综合征;③风湿性心肌炎;④中毒性心肌炎;④结缔组织病;⑤严重肝肾功能不良。

1.4 中医辨证分析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3]素体虚弱(久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之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内伤及外邪侵袭(感受病毒),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困果。体虚是发病的根本,外邪(病毒)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虚感邪是本病的发病特点。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脏本身气阴不足为主,标实以湿热、痰阻、血瘀为甚。

1.5 研究方法

83例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

1.5.1 西医治疗组

①予保护心肌疗法:维生素C 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周。辅酶Q1010mg,3次/d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d口服;②对症治疗:出现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口服,1次/d。完全性方式传导阻滞者,使用临时起搏器,根据心律失常情况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5.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①黄芪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②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主方选用以下几种中药:黄芪20g、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丹参15g、桂枝15g、炙甘草6g,以益气养阴为主法,兼以活血通络。加减:心血瘀阻加桃仁、红花、赤芍等,湿毒内蕴加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黄芩等;心脾两虚加酸枣仁、茯苓、远志、当归等。痰浊壅塞加瓜蒌、薤白、半夏、枳实等。

1.6 观察指标

观察项目: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情况。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记录患者主要症状的变化:包括心悸、胸闷、气短、乏力。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评定疗效:①临床症状:心悸、胸闷、乏力、气急、期前收缩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为有效,无明显改变为无效。②心电图:心电图恢复正常,期前收缩减少≥85%为显效,≥50%为有效,<50%为无效。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3周心电图改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比较

3 结 论

动物实验证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包括两个阶段:①病毒复制期: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复制和释放病毒,复制过程中破坏心悸。②细胞介导免疫损伤期: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后6~7d,由脾产生的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作为抗病毒防线,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感染;它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对感染病毒的心机细胞攻击杀伤,是造成心机坏死的机制之一。但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1]。

鉴于西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西医治疗该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尽早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②抗病毒治疗,主要以干扰素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功能。③保护心肌疗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药物,维生素C、辅酶Q10等。维生素C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④免疫抑制治疗,早期可以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⑤对症治疗。

但是目前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无特效药物,且抗病毒治疗价格昂贵,超出绝大多数患者的经济负担,且疗效不确定。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应用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病毒性临床疗效作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高于西药治疗。

黄芪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补气升阳、扶正固本的药效,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心肌的作用。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温毒(病毒)感染是本病的外在条件,正气不足是本病的根本。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脏本身气阴不足为主,标实以湿热、痰阻、血瘀为甚。我们在主方以益气养阴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见瘀血内阻,心悸,胸痛,胸闷,舌紫黯脉弦涩,在益气养阴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使心络通畅,则悸痛自止。见温毒内蕴,心悸,胸闷痛,舌红,苔黄,脉数等,加用清热解毒化湿之品,可解除病邪,正气自安。兼心脾量虚,心悸头晕,面色不花,舌淡红,脉细弱,加用健脾养心之品,则使气血充盈,则心悸可解。兼湿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苔浊腻,脉滑等,加用豁痰通阳之品,则邪去,气血通畅,胸闷痛自止。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9.

[2]凌锡森.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96.

[3]魏从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施治初探[J].四川中医,2003,21(2):7.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65-266.

猜你喜欢

胸闷心肌炎病毒性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