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普乐加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10-08-03毛志勇付立荣付凌莉李传兰姜德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
关键词:全血阿司匹林黏度

毛志勇 付立荣 靳 平 付凌莉 李传兰 姜德才 张 展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408000)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

高血压病不能根治,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维持治疗,才能使血压达标。治疗高血压病虽已有几十年的经验,但常规用量引起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给长期治疗带来困难,寻求依从性高、不良反应较轻、耐药性低、降压效果好的治疗方案,是研究治疗高血压的方向。本研究应用百普乐加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病,探索在高血压治疗中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O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93例,女107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采用“百普乐+ 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百普乐治疗。

1.2 方法

200例患者均服用百普乐1次/d。治疗组加肠溶阿司匹林为75mg[1],1次/d。采用由北京宏润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YDA-Ⅲ血黏度计,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中每3个月复查一次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连续3次。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降压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血管系统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3.2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判定标准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中的标准值,设置准值:全血黏度高切 4.44~4.9mPa/s, 低切8.32~9.57mPa/s,血浆黏度1.59~1.61mPa/s。①显效: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②无效:比标准值高2倍以上;③有效:介于二者之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检测结果( ±s)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检测结果( ±s)

?

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检测结果(±s)

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检测结果(±s)

?

比较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前后血压改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有明显降压作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降压作用无显著差异,见表1。

2.2 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两项指标观察结果

治疗组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从表2、3可以看出,对照组与治疗组血黏度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不同,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即有了血黏度的明显降低,并一直控制在正常值左右,而对照组血黏度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通过两组的比较,提示“百普乐+阿司匹林”对血黏度的降低有好的影响。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每次用药剂量偏小,未发现低钾现象、剧烈咳嗽,轻微咳嗽能耐受。治疗期间没有发现并发症。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发病的疾病,单独应用一种降压药,只针对一个因素治疗,效果较不理想[3]。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大型临床试验显示,单种降压药物只能使1/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而多数患者均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物,联合用药已成为现代降压治疗策略的核心[4]。小剂量联合、个体化治疗,平稳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特别适合在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推广。

百普乐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吲达帕胺的小剂量固定制剂。培哚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缓缓激肽降解,增加一氧化氮和有血管活性的前列素的释放,还能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7的降解,使其水平增加等多种机制,使血压降低[5]。吲哒帕胺通过减少体内钠盐容量负荷和血管作用。使血压降低,二者联合具有协同降压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与高血黏度往往共同存在。全血黏度升高往往是原发性高血压过程最早出现的一项基本变化[6]。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增加均可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高,可以加速心、脑、肾组织微循环结构的异常,微血栓形成,造成脏器缺血缺氧,出现心、脑、肾并发症,进而加剧血压和血黏度的异常。血液黏度异常在高血压病的形成更为重要[7],因此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变化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转归与并发症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是心脑血栓事件[8],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心脑管疾病致死或致残[1]。据专家介绍,如果中国高危人群都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个病例死亡[1]。可使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减少1/4[8]。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随随着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多,目前,阿司匹林已在众多高血压指南中被重点推荐,若无阿司匹林禁忌证,应考虑每日应用阿司匹林[9]。为此我们在使用百普乐(即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观察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国内报道接近[9]。阿司匹林既安全又经济,同时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通过灭活环氧化酶(COX-1)系统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正常情况下,花生四烯酸代谢经过血小板中COX-1的疏水通道到达其催化部位,最终生成血栓烷素A2(TXA2),从尔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促使(COX-1)疏水通道中第530位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乙酰化,阻止花生四烯酸进入催化部位,持续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直至血小板衰亡[8]。抑制了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有效地改善血液黏度、血浆黏度。

本研究证明,“百普乐+阿司匹林”能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明显降低增高的血液黏度、血浆黏度,从而对高血压病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都起到积极作用,本次观察时间较短,例数较少,“百普乐+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还需进一步追综观察。

[1]张维君.高血压1本通[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2008:62-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36.

[3]赵贵锋.高血压合理用理270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7.

[4]郭艺芳,张倩辉.2008年高血压研究领域要点回顾[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2):99.

[5]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76.

[6]李家增.抗血栓药和溶血栓药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2.

[7]段志玲.脑梗塞和高血压病人血液粘度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1):51.

[8]陈慧.难治性高血压[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5-406.

[9]冯文文,何虹,尹洪金,等.肠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患者甲皱微循环及血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8):929-930.

猜你喜欢

全血阿司匹林黏度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