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精神关爱与心理疏导

2010-08-03江苏省徐州市业余体校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3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青少年

● 江苏省徐州市业余体校 郭 振

进入新世纪,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与道德建设面临很多新课题。在体育队伍中,拥有一大批从事基础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年龄多在16岁以下,其思想道德建设更应受到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竞技体育采取的是举国体制。在这种“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模式中,真正能走到塔顶摘取桂冠的人必定是少数,多数青少年运动员仅起到铺路石子的作用。长期从事基层训练工作的人都会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轨迹。例如,部分基层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某一方面的运动天赋,入选省级训练部门试训,其间容易发生两方面问题:其一,经省队试训后没有被选用,返回地方后有很大的失落感,导致思想问题;其二,留队训练的运动员,虽有向更高水平冲击的机会,但由于在新训练环境中碰到挫折、未顺利转正入队、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未达到预期目标、人际关系失衡等原因,导致新的思想问题的发生。其间,如遇意外情况,极易诱发极端行为,甚至自暴自弃,误入歧途。也有一种相反的现象:有的运动员在成长初期存在不少问题,如思想品德不健全、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格特征有明显缺陷等。然而,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其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越来越强。在不断向更高运动成绩进取的过程中,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行为方式不断规范,思想逐步成熟,人格也日趋完善,最终达到理想的高度。

目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很好地把教育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考虑,未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实际进行深入研究。教育与现实严重脱节,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的因素

(一)遗传学因素

竞技体育的成功需要天赋,这种天赋是一种蕴藏在人体内的潜质。然而,一个人的运动潜质并不是在从事运动之初就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很多运动员刚开始表现平平,到一定高度后,才表现出独有的天赋。也有运动员,很小时表现出很好的运动能力,而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缺少对这一运动项目的必备潜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很多被看好且非常努力的运动员,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或在比赛中屡遭败绩时,思想会陷入极度痛苦中,在情绪上和行为上都有异常表现,如不及时化解和疏导,将会产生心理上的逆转,极易导致不良后果。

(二)技术性因素

体育的竞争环境,促使训练理念不断变更,运动技术不断创新,训练手段不断改进,竞赛体制、规则、设备器械等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更新和变革会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影响是潜在的,有些影响则是直接的。

1. 运动技术的更新和改进

为应对激烈的竞争,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在探求技战术上的改进。有些项目技术更新周期快,而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则需经过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努力才建立起来,一旦出现技术动作的较大变化,短时期内难以适应的运动员就会在技术更新的过程中被淘汰。

2. 竞赛规则和运动器械的变化

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赛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也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同时,运动设备和器械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这些变化有的是技术性问题,有些却以牺牲一批运动员为代价。技术性因素的影响,在竞技体育中不可避免,但对运动员而言,却十分残酷。在这种情况下,越是优秀的运动员遭受的心理打击越大,越需要关心和疏导。

3. 竞赛体制的变化与调整

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主要围绕“奥运争光计划”来制定。根据国际大赛的需要,我国各项赛制都作出周期性调整。在这些调整和变动过程中,很有可能使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错过运动生涯中重要的发展机会。

(三)社会性因素

竞技体育虽然有其独特性和独立性,但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人却处于社会大环境中,人的一切活动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竞技体育从理论上讲属于上层建筑,正是这一属性使其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的社会性问题无疑都会反映在体育领域。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社会现实,明确自身须承担的义务,设法将不良社会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预防由此而引发的运动员心理问题。

三、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一)教育理念的完整性

1. 成功教育

人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目标,没有目标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因此,成功教育应伴随运动员成长的全过程。成功教育不是单向性的说教,而是一种多层面、渐进式的教育。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常会成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包袱,特别是刚进入基础训练的低龄运动员,当他们发现远大目标与自身现实的巨大差距时,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成功教育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后,再建立一个新的目标,通过这种渐进模式,逐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高度。

2. 挫折教育

在竞技体育赛场上,失败远多于成功。能够经得起挫折和失败,是青少年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因此,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必修课。青少年运动员参与竞争的机会多,感受失败的机会也多。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承受失败、抗拒挫折的心理训练。

3. 社会情境教育

青少年运动员身处社会大环境中,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对其思想会产生影响。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决不能采取回避态度,必须正视现实。首先,培养其正确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应对社会。其次,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社会,使其懂得某些不良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体育界所特有的。由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上建立一种预警机制,使其面临问题时不至手足无措,进而用自身的承受能力、忍耐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困难。

4. 多渠道成才的准备性教育

运动员成功的几率很低,多数青少年运动员都达不到成功的顶峰,因此,必须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不能正视失败的运动员同样不是好运动员。有的失败是暂时的,运动员只要调整心态,总结教训,经过努力就会走向成功。但有些失败却无法挽回,如受遗传学因素、技术性因素或意外伤病等影响,可能使运动员多年的辛苦付出付之东流。处于人生发展敏感期的青少年运动员,除了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外,还要有多渠道成才的思想准备。在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爱好和特长,做一些预备性的尝试,开辟新的发展渠道。

(二)教育过程的预见性

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教育,虽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把握运动员思想发展的脉络,预见性地设计各种教育方案,在运动员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爱。例如,当运动员受到失败和挫折时,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与运动员探讨得失,使其对自己准确定位,帮助其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运动员进入新训练环境后,进行跟踪观察,注意了解其思想、训练、生活情况,发现运动员思想上的某些不适应征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因此,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熟悉运动员个体情况的前提下,把握其思想发展脉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设计多种预备性的方案。

(三)教育方法的选择性

体育竞赛项目繁多,各项目间有很大的区别,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对抗性项目与技评性项目等都带有明显的专项色彩。运动员除具备一般性的个人特征外,还有长期训练生活所留下的项目特征的烙印。此外,运动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思想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能准确把握运动员在不同时期所出现的思想问题,对常规的思想问题有预见性的准备,并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及时解决问题。

(四)教育思想的辩证性

竞技体育充满对抗和竞争,造就了运动员的特殊性格,使很多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不服输、敢于拼博、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动员赛场上的霸气、不惧强手的性格使其在平时处事时容易表现出鲁莽、冲动。因此,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应把运动员理想的扩展、道德的规范、个性的张扬、行为的约束等有机结合起来,切不可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是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正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1] 陈德民,译.人生发展心理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2]马春华,薛松奎,译.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青少年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