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搏击狂想曲——记中国跆拳道女队主教练王志杰

2010-08-03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3期
关键词:跆拳道教练队员

● 陈 姗

现年35岁的王志杰,已是中国跆拳道女队主教练了。来自辽宁的他,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和闯劲。一谈起跆拳道,王志杰便滔滔不绝,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把道理说得明白、透彻。可这位跆拳道金牌教练,其实是个“外行”。

从“外行”到“大满贯”

1988-1999年,王志杰先后在辽宁省队、陕西省体工大队和江西省队练了十余年摔跤, 可谓“外行”。

王志杰小时候特别好动,喜欢各种搏击项目。虽然当运动员时练的是摔跤,但他对柔道、跆拳道、散打等项目的动作和要领都很熟悉。1999年在江西省队时,王志杰受伤不能继续训练,恰逢此时,省队举办跆拳道培训,他很感兴趣,便跟着学,之后他做了跆拳道教练。但就是这位“外行”教练员一手带出了奥运会、世界杯、亚锦赛、全运会等跆拳道赛事冠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满贯”教练员,向国家队输送了吴静钰、雷洁、张华等优秀运动员。凭借对搏击项目的热爱和独特的执教风格,王志杰在业界赢得了赞誉。

慧眼识才,眼光独特

在外人看来条件平平的运动员,如吴静钰和雷洁,却由王志杰一步步带向全国、亚洲、乃至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我的一些队员看起来身体条件一般,送到其他队可能都没人要。但只要是我认准的孩子,以后肯定会出成绩。”问及王志杰选拔队员的标准,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神秘:“我可能和其他教练的要求不一样……我主要看运动员有没有灵气……”,“什么是灵气?”王志杰的“秘诀”是:身材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非得是大个子,主要看“长相”,特别是眼睛,眼神最重要,做事要雷厉风行,有一股倔强劲儿。看着挂在墙上吴静钰恬静的照片,记者疑惑道:“吴静钰看起来很文静吗!”王志杰笑道:“那都是记者刻意塑造的,其实这丫头就是个假小子,很活跃。”

除了要有灵气,王志杰对运动员的品德要求也很高。凡是不孝顺长辈的、任性撒娇的、不懂感恩的孩子,他一律不接收。“要先学会做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他所带的运动员退役后,有的当教师,有的做教练,还有做小学副校长的。谈及这些,王志杰脸上露出一丝满足。

触类旁通,拳脚并用

在王志杰看来,包括跆拳道在内的所有搏击运动,其宗旨都是强对抗。他认为,球类运动起源于游戏,趣味性强,尤其是隔网而战的球类,具有一种“贵族”气质。而搏击运动源于“你死我活”的强对抗,就要有一股狠劲儿。以前跆拳道的规则限制较少,为了将跆拳道推向奥运会,让世界接受,同时增强观赏性,国际跆联制定了明确的判罚制度,尤其是电子记分器的运用,使规则的限制越来越多。但不管规则怎么变,跆拳道运动的宗旨——强对抗,却始终未变。

王志杰很欣赏韩国和伊朗跆拳道。韩国跆拳道队是个技术团队,伊朗队很讲究强对抗,非常有气势,而且重视拳上的功夫。王志杰认为,我国早些年由于对跆拳道运动认识不足,为了多得分而忽视了“拳”,跆拳道怎么能离得开“拳”呢?对跆拳道而言,“手是两扇门”,通过打拳可以干扰对方,这是战术问题,而且打拳时双方距离拉近,让对手感受到我方的“狠”劲儿,可以震慑对手,还可通过打拳做出连续动作,进而得分。

由于王志杰是练摔跤出身,加上对搏击项目很感兴趣且善于研究,他训练队员的方法与别的教练很不一样。平时训练中,他糅合一些原本不属于跆拳道,但能锻炼队员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的动作,将摔跤、散打、拳击、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引入训练中,如一些滚翻动作和720°转身动作,能调动队员训练的积极性,使其生理机能的锻炼达到跆拳道的要求。在王志杰看来,搏击项目是相通的,这些项目的宗旨都是强对抗,虽然动作要领不尽相同,但训练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江苏队里,一名由王志杰带训两年的小队员在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别人都十分惊讶,觉得两年怎么可能达到如此水平?也许正是王志杰独特的训练方法,使队员的成绩突飞猛进,这不得不令人佩服。

重视实践,训练创新

王志杰经常琢磨训练方法,满脑子都是套路和动作。“我喜欢创新,一成不变的动作、方法,别说队员练得枯燥,我自己也看不下去,很多灵感有时会往外冒。但我一直信奉实战、实践,经过实战检验的东西我才会用,而且我常喜欢自我否定,以便改进和完善。”比如对踝关节的练习,王志杰创造了“八”字训练方法,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对脚踝上下力度的练习还是不够,于是果断停止,改用蹬步机。

王志杰很喜欢研究,经常看泰拳、柔道、散打、太极拳等碟片或比赛。“项目间的横向交流非常重要,搏击项目之间就应相互借鉴、穿插。我们向韩国学习,但并不是跟着别人走,而是借鉴其成功经验。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样才能创新,才能超越。”说到电子护具,不得不提王志杰总结的“十字方针”。以前有人提出跆拳道“六字方针”:快、全、连、变、高、控。王志杰将这6个字挂在江苏队的训练场上。使用电子护具后,王志杰在“六字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字方针”:快、全、巧、准、狠、高、变、连、挡、控。电子护具必须感应到才能得分,所以一定要“准、狠”,但用力一定要“巧”,同时还要“挡”住对方进攻,不让对方得分。

躬身亲历,心系队员

采访王志杰之前,记者在江苏省队训练场上与几位队员闲聊。大家说王教练训练时很严格,都很怕他。但生活中的王志杰却幽默风趣,与队员同吃同住,队员对他都服服帖帖。平日,王志杰倾注了太多心血在队里,一天不见弟子就放心不下。每次从国家队回来,家都不回,就去训练场。为此,王志杰没少受妻子的责怪。对此,王志杰也深感愧疚。

队员们打心眼里佩服王志杰不仅因为他认真负责,还因为他经常亲自给队员做示范。对创新动作和套路,王志杰总是躬身亲历。任江西省队教练时,有一次,王志杰在示范动作时重重摔在地上,躺了3分钟才清醒过来。像这样的事已发生过多次。一天训练下来,汗水湿透三套衣服在他看来是很正常的。王志杰就是用这种精神感染着队员。到江苏省队之前,江苏队已换过6个教练,每次任期都不超过半年。王志杰来后,把工作重点放在增强团队凝聚力上。他身体力行,注重思想教育,不少队员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回家后更孝顺父母了,还帮着家长干活。现在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江苏省队,不仅学跆拳道,更是学做人。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一个三口之家前来打听情况。

注重个体,因材施教

王志杰认为,无论平时训练、赛前心理辅导,还是赛后总结,都要注重个体实际,因材施教。在训练中,每个队员的速度、力量和距离感都不一样,又分大、中、小级别,只有发现每个人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才可能成功。

赛前辅导时,对没有参加过大赛的小将,王志杰鼓励他们要有闯劲儿,不能一遇弱者就得意,看见强手就腿软。“要打就和冠军打,这样才能反映你的实力。在气势上不能输给对方。”对于国家队队服,王志杰教导队员:“是国家发给你的,必须穿!”他用这种方式激励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于老将,王志杰是“对症施教”。吴静钰和张华属于比赛型运动员,台下锣鼓越响,观众越热情,她们就越来劲儿。所以每次上场前,王志杰都会对两位弟子说:“为国争光的时候到了!”这句话像一针兴奋剂,令弟子顿时精神百倍。可对性格相对腼腆的雷洁,王志杰会让现场的锣鼓偃息,撤掉横幅,因为这些会使雷洁更紧张,她需要有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才能发挥出水平。

对失利队员特别是小将的赛后辅导,王志杰尽力减少其侥幸心理,如队员觉得裁判判罚不公平或电子护具不精确等。他告诉队员,要从自身找原因,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判罚总有失误的时候,如果自身技术过硬,实力超群,终能赢得比赛。

风趣幽默,乐在其中

谈及训练与比赛的关系,王志杰认为,训练要以比赛为中心,但永远只能接近比赛。“这就像吹笛子。在大山中坐在牛背上,边放牧边吹笛,山野空旷,笛声悠扬;可要是把牧童拉到舞台上表演,还是同一支曲子,面对观众,恐怕就比不上在山中吹得好听。”对训练过程,王志杰总结为4个阶段:操作、运用、熟练和得意。“这就好比学开车。知道怎样点火、踩油门、松离合、换挡位,那只是操作阶段;把这些操作串起来,将车子开走是运用阶段;自如地拐弯、倒车、刹车、定点停车、上路驾驶,是熟练阶段;要想把车开得随心所欲,再来个飘移,需经历一个飞跃,这是得意阶段。运动员只有在技术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

听着王志杰如此传神的比喻,不禁佩服他的联想力。他笑称自己是“狂想型”,这与其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东北地区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窗户上有水蒸气形成的天然窗花。王志杰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研究窗花,根据动态的窗花,他可以编故事。“其实做教练需要想象力,不仅要形象地向队员说道理、讲动作,还要利用想象力对动作和训练方法不断创新。”

王志杰在训练场上非常严厉,但平时生活中却风趣幽默:“看过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吗?现在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烦恼也在增多,幸福感却下降了。所以,生活中需要自我调节,幽默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

猜你喜欢

跆拳道教练队员
跆拳道奶奶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嘻哈跆拳道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睡着了
加油
NBA总决赛